吃喝太燙,真的易得食道癌——這5種吃法,就是“作”啊

吃喝太燙,易得食道癌?

這真不是危言聳聽。這事兒確實不是燙嘴那麼簡單,還真的是世衛組織提的醒。

經常吃火鍋、麻辣燙、熱咖啡...趁熱吃,還真要小心熱出病來~

那麼,是麼才算是“太燙”呢?


我們的食管其實非常嬌嫩

在食管裡,有三個嬌弱的狹窄部位:我們叫做生理狹窄;

它最容易受傷——食管入口、食管和左支氣管交叉處、食管通過膈肌的食管裂孔處。

吃喝太燙,真的易得食道癌——這5種吃法,就是“作”啊

這三個部位有一個共同點——都是食管裡最狹窄的部位。

食道並不是像水管一樣從上到下都是直的,過燙的食物在經過這些最狹窄的部位時,往往會做一個短暫的停頓,燙傷這些部位的黏膜。受傷的黏膜上皮會破損,嚴重者會潰爛、出血。

如果經常食用燙食,無疑會導致這些部位反覆受傷。

雖然黏膜有自我修復功能,但反覆刺激會造成長期損傷,時間久了就可能誘發癌變(黏膜上皮癌變不斷髮展的過程中,癌組織不斷擴大)。

因為食管的神經反射並不敏感,所以你可能根本就感覺不到燙,你會覺得自己沒有問題,很健康。

其實,它嬌嫩的年末可能已經傷痕累累。

吃喝太燙,真的易得食道癌——這5種吃法,就是“作”啊


超過65℃的熱飲被正式列入2A類致癌物名單!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對熱飲是否致癌進行了評估,研究結果表明——經常飲用65°C以上的熱飲,確實有致癌風險。

嬌嫩的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溫度為10℃~60℃(最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

50℃~60℃已經是耐高溫的極限了,如果超過65℃危害更大,足以燙傷粘膜。

所以說,經常喜歡吃燙食的人深受著食道癌的“青睞”。

此次涉及的相關研究表明:經常飲用65°C以上的熱飲,確實有致癌風險。常吃燙食的人,患食道癌的風險將會增高。

在這次評估中,超過65℃的熱飲(食)被正式列入2A類致癌物名單。

什麼是2A類致癌物質呢?

這是基於IARC對致癌因素的一套複雜評價標準,最終是根據致癌證據的充分性,將致癌因素分為五大類:

1類:確定對人類有致癌性

2A類:很有可能對人類有致癌性!!!看重點,很有可能啊

2B類:有可能對人類致癌

3類:致癌證據不足

4類:很有可能不對人致癌

吃喝太燙,真的易得食道癌——這5種吃法,就是“作”啊


為什麼吃燙食、喝燙水,患食管癌風險高?

65°C已經超過了食道的耐受極限溫度

正常情況下,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多在36.5℃~37.2℃範圍內,一般認為:

適宜的進食溫度範圍在10℃~40℃;

能耐受的高溫範圍在50℃~60℃。

食道黏膜有自我修復功能,偶爾發生的小損傷,可以很快恢復正常。但是……


吃喝太燙,真的易得食道癌——這5種吃法,就是“作”啊

長期太燙,會引起食管粘膜受損

食道黏膜破損,導致食道潰瘍和食道炎等;

還能造成牙齦潰瘍,以及引起牙本質過敏,進而引發過敏性牙痛。

食道癌的發生和發展不是朝夕之事,偶爾的燙傷,食管還可以自我修復。

但是食管在長期反反覆覆“損傷-修復-損傷-修復”的過程中,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會越來越多。

隨著這樣惡性循環,異型增生就會發生,這個階段就是癌前病變。

長期吃燙食、喝熱飲,就算不得癌,口腔潰瘍、食管潰瘍等問題也在所難免。

更要命的是,隨著粘膜受損而變得粗糙或者增生,對溫度的敏感度就會降低,進而更容易加速損傷!

到底怎麼才不算太燙?

怎麼把握進食的合適溫度?

吃喝太燙,真的易得食道癌——這5種吃法,就是“作”啊

一般來說,入口不燙嘴即可。剛出鍋的食物、剛泡好的熱茶或咖啡,稍微晾一晾,喝的時候先吹吹氣,抿嘴試探下溫度。

1、吃東西的時候要等食物溫度降下來之後再使用,“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並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避免抽菸喝酒,有胃病者及早治療,肥胖者加強鍛鍊,控制飲食。

2、剛倒進杯子裡的熱水,實際測量大約80多℃,放在正常室溫下,過幾分鐘,溫度會降到65℃,只要不覺得“燙口”,罹癌風險就能降低。

吃喝太燙,真的易得食道癌——這5種吃法,就是“作”啊

五種吃法吃出食道癌

1.吃得太燙

中國人講究食物要趁熱吃,尤其福建和廣東潮汕等地居民愛喝功夫茶、吃生滾粥。

食道黏膜正常耐受溫度在40℃~50℃,超過這一範圍就容易發生損傷,造成破損、潰爛等機械損傷。

雖然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復功能,損傷後會自行恢復,但長期反覆刺激會導致黏膜慢性損傷,可能誘發癌變。

2.吃得太快

吃太快會使食物不能進行充分咀嚼,顆粒粗糙的飯菜容易損傷食管黏膜上皮,引發急性炎症。久而久之,急性炎症很可能形成慢性炎症,增加食道癌風險。

3.吃得太辣

儘管沒有確切證據表明,吃辣椒會誘發食道癌,但仍有研究表明,過量吃辣椒與癌症風險增加相關。

過於辛辣的食物容易損傷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細胞變性,造成黏膜炎症,影響細胞核酸代謝,增加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可能促使食管發生癌變。

愛吃辣椒的川北也是我國食道癌高發地區之一。

4.愛吃醃製燻烤食物

醃製會使食品中的亞硝酸鹽明顯增高,尤其是加鹽量少或氣溫高於20℃時,會使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亞硝酸鹽含量越高,致癌性越大。

食道癌的高發地區如粵東、閩南居民就很愛吃醬菜、魚蝦醬等醃製食物。此外,燒烤、熏製食品、油炸食品等也含有很多亞硝酸鹽。

5.貪戀杯中之物

研究顯示,酒精中雖然沒有致癌物質,但會刺激食管黏膜,使其產生損害,特別是60度以上的高濃度白酒,對食管黏膜的傷害更明顯。

國外研究顯示,食管癌患者中約60%都是嗜酒者;45歲以上的男性如果少飲酒甚至不飲酒,食管癌的患病風險會下降五成。。

那麼,平時怎麼保護我們的食管?

癌症的發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當然不能一刀切怪罪於某一點,需要綜合預防。

除了避免飲食過燙,做到下面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還是可以幫你極大減少食道癌風險:

儘量遠離醃製類食物,少吃燒烤及油炸食物;多吃全穀物、綠葉菜等新鮮食物。

最後一點最重要:

戒菸!限酒!戒菸!

限酒!戒菸!限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