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脱贫攻坚群英谱」雷红梅:编织“牛郎梦”壮大“林果军”……她甘为扶贫基石

雷红梅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卫健局工作人员,现任江那镇舍木那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2016年,江那镇舍木那驻村扶贫工作队被砚山县委、政府评为“先进驻村扶贫工作队”,雷红梅被评为“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并记“三等功”。2017年,雷红梅被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荣誉称号;2018年4月,又被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云岭脱贫攻坚群英谱」雷红梅:编织“牛郎梦”壮大“林果军”……她甘为扶贫基石

入村入户随时保持工作状态 砚山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不忘初心,肩负使命

江那镇舍木那村委会大花园村属于贫困山区,全村有建档立卡户250户991人,有贫困村小组7个,属于全县人口数和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村之一,也是全县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2017年,针对全县脱贫攻坚所存在的对象不够精准、漏评错退一定程度存在、推进力度不够大的被动局面,雷红梅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团结带领全村干部,迅速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不辞劳苦,走村串寨。他们逐户核查贫困对象基础信息,深深扎根攻坚一线,稳步推进,做足做细任何一个环节,每个步骤容不得疏忽,确保每个阶段的战役都成功。

自砚山县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启动以来,舍木那驻村扶贫工作队组织研究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专题16次,召开党员、群众会议36场次。他们入户的脚印遍布村村寨寨每个角落,以手机为照路灯走遍百户家庭,并在最终为老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云岭脱贫攻坚群英谱」雷红梅:编织“牛郎梦”壮大“林果军”……她甘为扶贫基石

入户为建档立卡户送上崭新的轮椅 砚山县委宣传部 供图

甘为基石,当好“一线指挥官”

作为舍木那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雷红梅积极带领村干部和群众探索产业发展走新路,实现“造血式”长期稳定脱贫。

一是精准发力,编织“牛郎梦”。在全村筛选100户深度困难且具有养牛意愿的建档立卡户,以户均补助5000元的标准,整合资金50万元,采取统一品种和招投标的方式,为农户购买100头“文山高峰牛”。同时,集中为涉及的100户农户作了养殖培训,解决了缺技术的问题。

二是因村施策,铺设“香菇路”。引进砚山县利群食用菌栽培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带领农户抱团发展香菇种植。目前,大花园村正式挂牌成立了花园香菇合作社,共吸纳166户农户股金入社,筹集股金130.7万元(合作社自筹70.7万元、上海对口支援资金6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120户,占社员总数72.3%,建成香菇种植基地12亩。

三是帮扶共建,援赠“扶贫猪”。携手定点帮扶部门创新建立帮扶机制,与文山州斗南锰业公司达成帮扶共识,以“公司+干部出资”方式,争取公司对贫困户生猪援赠管养项目。援赠活动分2批投放,共涉及98户贫困户,投放猪崽128头,经过一年的管养,实现98户建档立卡户家庭平均总收入5500元。2017年8月,工作队又争取到扶持资金43.6万元,发放管养扶贫猪崽614头,涉及134户。

四是生态引领,壮大“林果军”。以“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保价回收的运作模式,种植油茶基地4000亩,种植四川青椒基地2000亩,种植核桃基地5000亩,种植半边红李、脆红李基地900亩。

五是多措并举闯新路。因村找发展之路,因山找富裕之道,因自然资源找可行幸福生活,雷红梅带领驻村队积极带动农户到文山、马关实地考察学习林下土鸡养殖技术,促动群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目前,拖白泥村经过基础设施等建造后,500只金山土鸡苗种正式投放入林养殖。

「云岭脱贫攻坚群英谱」雷红梅:编织“牛郎梦”壮大“林果军”……她甘为扶贫基石

雷红梅主持召开工作会议 砚山县委宣传部 供图

现在的舍木那村,250户建档立卡户种养殖等产业扶持项目实现全覆盖。203户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以上,达到稳定脱贫,225户建档立卡户住上安居房。

三年里,雷红梅撰写调研报告15篇,撰写民情日记500余篇,记录着扶贫攻坚一线的点点滴滴。她作为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主持召开全体村组干部会议24次,群众会议76次,党支部会议48次,工作专题例会96次,走访入户调查3500户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8起,并在“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上”进行工作经验交流3次。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积极争项目、找资金、为人民群众办实事,雷红梅以严谨务实的工作充分体现了一个下派干部厚德善谋,笃行为民的本色,赢得了当地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