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糖友易陷入5個飲水誤區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處處需要水,水也是我們日常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普通人還是糖尿病患者,保證每天足量的飲水都是很重要的。但是不是糖尿病患者卻有不正確的飲水觀,甚至是陷入飲水誤區,導致嚴重後果。

夏季糖友易陷入5個飲水誤區

夏季糖友易陷入5個飲水誤區

  誤區一:怕多尿限制飲水

  不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剛查出糖尿病時,總將自己多尿的症狀和飲水聯繫起來,不敢喝水,怕水喝多了尿也多。其實,多尿的症狀是因為血糖升高引起的,口渴而不喝水雖然表面上多尿症狀減輕了,其實卻加重了病情。一方面飲水過少可導致血液濃縮,從而引起血糖升高。另外有研究表明,飲水不足可導致肝臟過多分泌抗利尿激素,後者亦能引起血糖升高。還有一些糖尿病病程較長的患者出現尿失禁現象,夏天衣著單薄,他們害怕出醜,出門從來不喝水,這樣做也不對,尿失禁要從病因上下功夫,限制飲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能導致症狀加重。

  誤區二:口渴了才喝水

  一般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飲水1200毫升,如果天氣炎熱或體力活動增加等情況需要增加飲水量。飲水應該少量多次,要主動飲水。當人體缺水時,會刺激下丘腦的渴感中樞,人體出現口渴症狀,但此時已經影響體溫調節功能,機體體能也受到影響,因此,不要等著口渴了再喝水,尤其是老年人,其口渴中樞敏感性降低,對失水與脫水的反應較遲鈍,因此老年人應該有規律地主動飲水。飲水時間應分配到全天的幾個時段,比如早晨起來,睡前1小時,以及早上10點和下午3點左右,每次1杯(200毫升)左右。

  誤區三:早晨起床喝淡鹽水

  經過一夜睡眠,隱性出汗和尿液排洩,機體損失了大量水分,體內因為缺水可導致血液黏稠,起床後就飲用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環血容量,這對老年人來說相當重要,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早晨起床飲用一杯水是很好的習慣,但有些人卻選擇喝淡鹽水,他們認為飲淡鹽水能沖刷胃腸道,有助於排宿便,這種做法並不科學。目前我國居民鹽攝入量普遍超標,應將每日食鹽攝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高血壓等患者更需要嚴格限鹽,而每天晨起一杯淡鹽水無疑對實現控鹽雪上加霜。

  誤區四:飲料補水好喝又解渴

  有些人不喜歡喝白開水,常選擇飲用各類飲料,比如碳酸飲料、含乳飲料、果(蔬)汁飲料、運動飲料等,大部分飲料含水量超過80%,有些亦含有一定營養成分,但為了博得大眾的喜愛,這些飲料幾乎都含有糖分,而且含糖量不可小覷,仔細看看配料表,白砂糖一般都排在水之後,位列第二。即使那些添加了甜味劑的飲料長期飲用也不利於健康,首先甜味劑多多少少亦含有能量,其次果糖等物質雖不經肝臟代謝,但過多攝入容易導致甘油三酯合成增加,體脂積聚。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新鮮的白開水是最佳的飲品,相比純淨水來說,白開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因此它不僅解渴還是機體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誤區五:運動後痛快淋漓地喝水

  糖尿病患者堅持運動治療很重要,夏季運動容易出汗,因此科學補水很關鍵。有些人運動沒計劃,一旦運動時間較長並出汗較多,就感覺很口渴,此時機體不僅缺水,還丟失了不少鹽分。運動後如果一口氣喝很多水,當時會覺得“痛快”,但卻損害身體健康。一方面,暴飲極大地增加了心血管和腎臟負擔,使人出現心慌、乏力、尿頻等不適症狀。另一方面,暴飲增加排尿量,如果飲用的是白開水,會進一步加重鹽分丟失,有可能出現“脫水低鈉症”。如果運動時間超過半小時或運動強度較大,需要在運動前補充200毫升水分,運動中根據情況適量補水,如果運動中出汗較多,運動後可適量飲用不含糖的運動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