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孩子剛送進小學,就要被勸退?別急,有辦法

自閉症孩子剛送進小學,就要被勸退?別急,有辦法

8月26日,“大米和小米” 發出後,不少家長感嘆:在中國目前的教育環境下,自閉症孩子能順利融入普校嗎?

面對孩子的融合問題,家長們又愁又無措,根本摸不著頭腦,常常發出以下疑問:

“孩子該留在機構訓練還是去普校上學?”

“孩子應該以什麼方式融合?”

“孩子幾歲應該開始融合?具體怎麼做?”

“要不要告訴學校孩子的實際情況?”

有的家長還誤以為,只要孩子潛伏在普校裡就融合成功了!事實上,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非此即彼?

很多家長對融合教育存在誤解!

口述 | 石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特殊教育碩士

紐約市特殊教育融合教師

家長常常會問,“我的孩子應該繼續在機構訓練,還是去普校上學呢?”或者“孩子達到什麼程度才能上學?”

當孩子面臨上學問題,家長通常會做出兩種選擇,要麼把孩子留在機構訓練,要麼把孩子送進普通學校上課。

從這種選擇中可以看到,很多家長對融合教育存在誤解,以為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兩者不能結合實施。

實際上,我們所倡導的融合教育不是一個全和無的問題,不是隻能在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中選擇其一。

它指的是,在普通教育的教學環境下,給予特殊孩子足夠的特殊教育支持,幫助他們適應各種社會環境,習得更多知識和社交技能。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把普通教育的教學環境和特殊需要孩子的特殊支持結合起來。

我們知道,相較於普通學校,特殊學校的教學進度和內容難度都比較低。

如果孩子長時間待在特殊學校,尤其是高年級,隨著課程難度的整體上升,他們和普通孩子的學業水平差距會越來越大,融合難度就會越來越高。

所以,對於有一定能力的孩子,在未正式上學,或在學前班、小學一年級二年級時,應儘量融入普通教育模式,開始融合。

自閉症孩子剛送進小學,就要被勸退?別急,有辦法

從圖中可以看到,融合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教育學校的相互扶持和協助。

這個過程,能夠幫助孩子在逐步融合的支持下,慢慢過渡到更大的融合環境中,並一步步減少特殊教育支持。

孩子應該以什麼方式融合?

要講入學的安排,便不得不提最少限制環境的原則。這是美國殘疾人教育法案規定的特殊教育原則,雖然是由美國人提出來的,但是它對所有的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的入學安排都有普遍的指導性意義。

最少限制的原則是什麼意思呢?

► 特殊教育界認為,把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單獨集中起來進行教育,限制了他們跟其他孩子一起學習和交朋友的機會,限制了他們參與更多社會生活的機會,更是限制了他們有朝一日返回正常教室的機會。

► 但是,很多孩子又的確需要額外的支持和幫助才能夠順利上學。

► 額外的支持越多,對孩子造成的限制也就越大。但是如果支持不夠,孩子在學校沒有學到東西和交到朋友,那其實是浪費了孩子的時間和受教育的機會。

自閉症孩子剛送進小學,就要被勸退?別急,有辦法

(最佳的特殊教育安排,是要在為孩子提供的額外支持和因此造成的社會限制中間找到平衡點)

那麼,怎樣平衡對孩子的“限制”和給孩子的額外“支持”呢?

最少限制原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將特殊教育從非黑即白的模式轉變為一個可以選擇的範圍,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這個範圍裡面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自閉症孩子剛送進小學,就要被勸退?別急,有辦法

(最少限制環境就是在一系列特殊教育的安排中,選取在孩子能夠適應的條件下的限制最少的安排。)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融合教育不是單一的上學還是不上學,而是可以有很多種安排,越往上走,給孩子提供的教學支持越多,但是造成的社會限制也越多。

最少限制環境原則就是在保證孩子能夠有效學習的情況下選取限制最少的安排,也就是在表格中越靠下的安排。

根據中國目前的教育環境情況,這種最少限制環境原則、不同階段和程度扶持的教學環境體系,該如何實現?特殊孩子應該以什麼方式接受融合教育?

以下是一個特殊孩子逐步接受融合教育的例子(供參考,並非每個孩子都必須按照這3種方式一步步融合)。

自閉症孩子剛送進小學,就要被勸退?別急,有辦法

3種融合方式

首先,孩子全時間在特殊教育機構訓練,但課後或週末有和普通孩子接觸的機會,比如在圖書館、遊樂場、公園玩,或是上畫畫課。

我們可以利用TA和普通孩子一起玩耍或上課的機會,開始訓練TA的安坐能力、社交技能。

待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我們可以採取特殊教育訓練和普校上課相結合的方式。比如,安排TA每天上午到特殊教育機構訓練,下午到普通幼兒園和普通孩子學習互動。

或者,在融合幼兒園裡,孩子有部分時間在特殊教室上課,部分時間在普通教室和普通孩子一起玩耍、互動。

待孩子能力再提高,我們可以安排TA全天在普通學校上課,同時給予TA特殊教育支持。

比如,我們可以安排特教老師全部/部分時間,在教室裡給孩子一些輔助支持,與普校老師溝通孩子教學過程中所需注意的問題。

這就是一個逐步融合的過程。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到了融合階段,就安排TA全天在普通學校上課,不給予特殊教育支持;也不能因為孩子能力低,就讓TA一直待在特殊教育機構訓練,沒有和普通孩子互動的機會。

而是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水平,來衡量孩子需要花多長時間在特殊教育機構訓練,需要花多長時間去普通學校上課。

孩子幾歲開始融合?

3種不同的融合方式如何實現?

孩子應該從幾歲開始融合?答案就是現在。

因為不管孩子現在幾歲,能力程度如何,我們都能夠在不同程度的融合教育計劃中,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安排。

一般來說,孩子3歲後,就應該在有支持的條件下逐步融合。

“有支持”是指孩子剛開始融合時,要給予足夠的支持。而“逐步”指的是,融合要慢慢來,不要急於求成。

那麼,家長如何判斷哪種融合方式適合自己的孩子?有以下5個步驟:

1. 評估孩子現狀;

孩子的能力如何,需要多大程度的特殊教育扶持

2. 選擇融合方式,開始融合;

3. 每隔3-6個月重新評估;

看選擇的融合方式對孩子是否有效,是不是最適合孩子的一種教學環境/方式

4. 孩子能適應:考慮減少支持;

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都在預期內,甚至比預期好,技能也有所提高,這時候可以考慮減少特殊教育支持,把孩子安排在更少限制的教學環境。

5. 孩子不能適應:考慮增加支持。

孩子各方面能力不但沒有提高,還受到各種阻礙,比如上課沒法安坐、與普通孩子相處特別困難等。

這時,我們就要反省所選擇的融合方式是否適合孩子,考慮給孩子增加特殊教育支持。

其實,不同的融合方式中,也有各種各樣的實現形式。上文提到的3種融合方式具體如何實現?接下來,我將舉一些例子,幫助大家更好理解。

01

全時間在特殊教育機構干預

課後或週末上普通課外班

如果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比較薄弱,我們可以選擇全時間在特殊教育機構做高強度干預,但在課後或週末時,我們可以給孩子創造各種各樣的機會,讓他們與普通孩子接觸、互動。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報足球課、畫畫班、戶外遊戲小組、樂高俱樂部等課外娛樂活動,或者帶孩子參與兒童博物館、圖書館活動。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給孩子報學習性質的課程。

因為讓他們和普通孩子規規矩矩地坐在一起上課的話,一方面,他們可能沒法安坐;另一方面,他們和普通孩子互動交流的機會也很少。

上課外班時,我們又如何幫助孩子逐步融合?

假設,我們給孩子報了一個樂高俱樂部。

1. 和孩子一起到樂高俱樂部,幫助孩子邀請夥伴、加入遊戲、解決社交衝突。在各種狀況發生時,把握住教學機會,幫助孩子學習更多社交技能;

2. 慢慢地,我們要弱化這些扶持,逐步過渡到短時間陪孩子上課,最後過渡到孩子自己在樂高俱樂部上課。

02

特殊教育訓練與普校上課相結合

經過評估,孩子具備一定的能力,能夠部分時間在普通學校上課了,那我們就可以採取特殊教育訓練與普校上課相結合的融合方式。

關於這一融合方式,也有多種實現形式——

1. 學齡前的孩子

1) 給孩子一些特殊的安排,比如讓孩子每天上半天幼兒園,或者每天上兩小時幼兒園,其它時間在特殊教育機構訓練,或在家訓練;

2) 家長或特教老師全時間/部分時間到幼兒園陪讀,給予孩子特殊教育支持和輔助;

3) 如果孩子在融合幼兒園,可以逐步增加他們和普通孩子一起活動的時間,比如從每天幾小時到全天慢慢過渡,逐步減少在特殊教育支持。

2. 到了上小學年齡的孩子

當孩子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我們一定不要等待,要抓住機會,讓孩子至少有部分時間可以在普通學校上課。

如果學校老師說,孩子的能力程度不能適應普通教育環境,建議孩子到特殊學校上課,我們也要嘗試和學校慢慢溝通。

比如,我們可以和學校商量,能否讓孩子每週五全天或每天下午到學校上課,其它時間到機構或在家訓練。

或者說,我們能否讓孩子參加普通小學的副科,如美術課、音樂課、體育課等。

這樣做的好處是:

1. 給予孩子適應集體環境的機會和時間;

2. 不硬性要求學校接受孩子的特殊,後續溝通會比較順暢;

3. 給予普通學校老師瞭解特殊孩子,與孩子建立關係的機會。

不管是孩子本身還是校方,都有一個過渡的時間和適應的過程,這樣不僅可以讓校方逐步接受我們的孩子,我們也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慢慢說服學校,增加孩子在普校學習的時間。

03

全天在普通學校上課

同時提供特殊支持

對於能力比較好的孩子,我們要給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全天在普通學校上課,但同時也需提供特殊教育支持。

這種融合方式如何逐步實現?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1. 全天支持:家長或特教老師全天陪讀,教孩子如何在教室裡獨立上課;

2. 逐步縮短陪讀時間;

3. 如果孩子能力程度很好,可以不用陪讀,但家長或特教老師要做好各類輔助支持。

(包括幫助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做好課程計劃安排,考慮好座位的安排,教會孩子課堂紀律,幫助孩子在放學後或上課前跟班上的孩子交朋友等。)

要不要告訴學校孩子的實際情況?

把孩子送進普通學校後,很多家長特別糾結一個問題:要不要告訴學校孩子的實際情況?該坦白還是隱瞞?

家長擔心,一旦告訴學校老師孩子有自閉症等障礙後,紅燈就會亮起。學校老師可能會歧視孩子,或有其他負面反應,甚至是拒絕孩子入學。

所以,很多家長可能會選擇隱瞞孩子的情況,讓孩子潛伏在普通學校裡。如果家長做這樣決定,一定要非常謹慎。

因為一旦學校知道家長知情卻有意隱瞞的話,信任關係就會被打破,後續的溝通和相處也會比較困難。

對於特殊孩子來說,普通學校存在許多考驗。除非孩子的能力特別好,要不我們很難指望孩子在學校不發生任何狀況。而且,從老師的工作環境來看,他們接觸過很多孩子,容易察覺我們的孩子有哪些不一樣的表現。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不告訴學校孩子有特殊需要,也就意味著學校不可能為孩子提供特別的安排和扶持。

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老師能給予孩子特殊教育支持,就有必要和學校溝通孩子的實際情況。

自閉症孩子剛送進小學,就要被勸退?別急,有辦法


怎麼和學校老師有效溝通?

如果我們只是跟老師說,“我的孩子是自閉症,請老師您照顧一下。”這很難幫助到我們的孩子。

每一個自閉症孩子都存在個體化差異,他們的能力、行為問題等都不同。

如果老師僅僅知道孩子是自閉症,但不清楚孩子具體存在哪些問題和特殊需要,他們也就不知道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

所以,我們和學校老師溝通時,要遵循這樣一個原則:溝通孩子的具體需要,不強調孩子的標籤。

與其只告訴老師孩子的診斷結果,不如跟老師詳細地描述孩子的特殊需要。比如:

“我的孩子對白熾燈光特別敏感。”

“我這個孩子語言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提高。”

“孩子想跟被人玩,有時候不知道怎麼加入,請老師幫助他加入大家的遊戲。”

“我家的這個孩子特別執著,在幹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喜歡被打擾。”

“我家的孩子比較內向,希望老師能夠幫助他交朋友,教他怎麼跟大夥一起玩。”

“我家娃不喜歡計劃變來變去。”

……

適當情況下,我們還可以錄製一些視頻,或者把孩子畫的畫、寫的字、做的功課等向老師展示,或者給老師列個清單,告訴老師孩子有哪些優缺點。

通過這些具體的、可視化的例子,向老師說明孩子的情況。另外,我們還可以給老師提供一些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既能幫助到老師,也能幫助到我們的孩子。

總的來說,融合不是一個有和無的問題。我們要考慮的不是孩子要不要融合,而是孩子應該以什麼方式融合、接受什麼程度的融合。

所以,家長可以藉此思考一下:

我的孩子能力如何?

什麼樣的融合方式最適合我的孩子?

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逐步融入普通學校的集體環境?

-END-

圖片 | 千庫網 內容顧問 | 孫旭陽

自閉症孩子剛送進小學,就要被勸退?別急,有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