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冕之王,這兩人不是天王卻勝似天王

香港樂壇四大天王,是指20世紀90年代香港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分別是: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排名不分先後)。

毫無疑問,香港四大天王代表著香港樂壇的巔峰,因為四大天王,中國內地誕生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族,歌迷們開始為偶像做出許許多多狂熱舉動。各式各樣的明星周邊產品開始在市場上出現並熱銷,四大天王的唱片,磁帶、海報、貼紙、卡片均被搶購,而四人的穿著、髮型、聲線等都被無數人模仿,內地人們第一次感受到了港臺流行文化對生活造成的強大沖擊。

無冕之王,這兩人不是天王卻勝似天王

無冕之王,這兩人不是天王卻勝似天王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四大天王創造了香港娛樂史上最輝煌的流行元素,同時“四大天王”的出現造成了香港歌壇的壟斷局面,也制約了香港娛樂界百花齊放的多元化發展。不過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有兩位同時代的男歌手 。他們無論在人氣、唱功還是榮譽上都與這四位天王不相上下,這兩位或許也應該位列天王之列。他們就是李克勤和王傑。

李克勤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實力派,並不是說李克勤的外表不夠出眾,只不過是他最深入人心的還是他的歌聲(不過說實話,李克勤的顏值與上面幾位相比確實稍遜一籌)。個人覺得可以將李克勤比作是李商隱,作品不再多而在精。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就足以讓他流芳百世。而李克勤的那首《紅日》與《月半小夜曲》也足以讓他在香港樂壇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近十餘年,李克勤依然活躍在我們的視野中,他與校長組成的“左麟右李”組合依然叱吒在香港樂壇。希望他與校長一樣,永遠停留在25歲。

無冕之王,這兩人不是天王卻勝似天王

而對於王傑,歌迷對他的評價好像總是褒貶不一。王傑的身上有許多的標籤,浪子、孤狼、悲慘遭遇……喜歡他的人說他獨樹一幟,不與別人同流合汙。而不喜歡他的人說他恃才傲物、自命清高。其實不管你喜不喜歡王傑,都不可否認他的才氣逼人。王傑的歌總有一種看破紅塵的絕望,這或許和他早期悲慘的人生經歷有關係。的確,他正是經歷了別人難以想象的痛苦,才能將對愛情的失望與絕望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仔細一想便會發現,很少有歌手會去翻唱王傑的歌,那是因為除了王傑自己,沒有人能唱出這些歌中的滋味。王傑那沙啞、滄桑、極具辨識度的嗓音是別人模仿不來的。如今,王傑的嗓子因為被人下毒已經大不如前了。作為歌迷只希望他能繼續享受音樂帶給他的快樂。

無冕之王,這兩人不是天王卻勝似天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