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演員快睜不開眼了。

經歷了幾十天的陰雨後,天空終於放晴,他們像剛從密室中走出,只覺陽光刺眼。

那是橫店影視城的一座古代廣場,所有主演到場,所有群演就位,現場演員人數創劇組最高。有兩場大戲,必須在日落前拍完。

這一天,來之不易。

2019年初,橫店出現了幾十年不遇的雨情,雨雪交加,難見天日。

劇組動用了包括天氣預告、氣象分析、星象、占卜在內的等等手段,確定了這天會放晴。並在搶景爭奪戰中,戰勝了另一個以為當天會下雨的劇組。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但天氣並不暖和,演員瑟瑟發抖。日光很短,早上7:30日出,下午4:30日落。兩場大戲在同一場景,但不在同一時間線,需要大批演員換衣改妝,攝影機不斷更換位置。

劇組為這兩場戲下了3天通告,但最終,只用了1天就拍完了。

這是《明月照我心》的一段幕後故事,是李陽第一次當導演的經歷。

在舞臺設計、美術指導、造型指導、剪輯指導、製片人之後,她掌握了導演這門新手藝。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但對李陽來說,這不是轉型。

她生長於軍人世家,89年進入部隊,後來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美術,畢業後進入空軍政治部話劇團(空軍電視藝術中心前身),這是一個“明星團”, 尚敬、高希希、沙溢、閆妮、牛莉、殷桃等都在這成名。

李陽的起步點也很高,出道作品是《炊事班的故事》,擔任美術和造型指導。

那是2001年,國產劇還保持著良好的集體創作氛圍。李陽不光做美術和造型,也和主創一起討論劇本,導演給演員說戲、片場實拍,她也會全程跟著,精力充沛、幹勁十足。

“因為我很感興趣,所以養成了從各方面參與創作的習慣。”

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以致於她從沒強調過《明月照我心》是自己的導演處女作,因為看上去,好像只是工作加深了一個維度。

但在這個維度裡,她做的很好。

《明月照我心》低調上線,沒有流量明星加持,女一號是素人,男一號還未成名,但已拿下11億點擊量(持續增長中),日常佔據網臺劇排行榜前列。

豆瓣評分6.5,相較於成本和陣容來說,都算很不錯的成績。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寒冬還在籠罩整個市場,一個第一次當導演的女性,如何獲得資源?如何掌舵劇組?如何獲得成功?

第一導演很好奇。

李陽也很出人意料,她說:影視寒冬,於我來說是盛夏。

01、真正坐在監視器前面,我才發現自己更大的價值

11年前,李陽有過一次成為導演的機會。

當時她計劃考上海戲劇學院的導演研究生。但周圍的朋友極力勸阻,原話是“當了導演你就不像女的了”。

反對意見據此展開:首先是體能差異,你會很累,變醜變老。還有情緒上,在監視器前面你會天天發火,很辛苦。

被一頓狂轟亂炸後,李陽考了老本行——舞臺美術專業。

但這也不算一個妥協或者被迫的選擇,“真的沒有說,哪一個工作階段是我不喜歡的。畫畫、美術設計、舞臺設計、造型指導、製片人、導演,我都做過,都喜歡。”

再次繞回導演,已經2018年。

那時的李陽已經從部隊轉業,成為餘洲影視的CEO,第一次作為企鵝影視、騰訊視頻的承製方,就推出了以小博大的《雙世寵妃》系列。

這部劇的總編劇也是李陽的合夥人楊朔(筆名:楊十夜),他們創造了“甜寵劇”概念,兩季播放量接近100億。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一開始團隊小,成本少,李陽在其中身兼數職,擔任製片人、美術指導、造型指導、後期所有工作,從頭跟到尾。

到了《明月照我心》,團隊想在“甜寵”基礎上更加“甜而不膩”,並加入更多喜劇元素,選擇主創是重中之重。

“我們權衡主創時更多的考慮的是:他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能不能把劇本最大程度還原和錦上添花。”

最後是合作三年的企鵝影視天同工作室總經理趙潔,推了李陽一把,“李陽,就你導吧!如果製片這頭特累,我去劇組幫你做製片的事,你好好拍你的戲。”

騰訊視頻的負責人孫忠懷、韓志傑,騰訊影業的領導,製片人王舒婧、王波也一直力挺她。

似乎跟李陽合作的人都願意信她,可能因為她身上帶著軍人那股勁,紀律性強,無論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做一步還會考慮一百步後的事。

她也肯拼,做《雙世寵妃》系列的的時候,無論籌備、拍攝還是後期,幾乎每天通宵,經常天亮了才從錄音棚、特效公司、機房出來。開車回家睡覺,好幾次上了路才發現自己的車今天限號。

她也敢創新,永遠貼著年輕人的腳步。

《炊事班的故事》拍的那會兒,國內flash剛興起,李陽決定做一個flash片頭,為了省製作費,找朋友幫忙,甚至自己畫分鏡和原畫。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多年前成為製片人,她也是靠著這股勁,製作了《媳婦的美好宣言》、《追擊者》等一批經典。

“我有恆心,就算很難,我花比別人多一百倍的努力也要做好。”

李陽接下了《明月照我心》導演的重任。

第一天開機,真正坐在監視器前面,她突然發現,自己的創作慾望在那一刻被徹底激發出來了。

“那一個瞬間,我覺得舒坦,我很清楚我想要什麼,我想要的,我都可以做到而且要做好。”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02、提前殺青,李十一頁,把怒火扼殺在搖籃裡

因為做過製片人,李陽的計劃做得非常精準,場次和演員排的井井有條,基本沒耽誤時間。

她對劇組的要求也很嚴格。《明月照我心》的演員都必須提前背熟臺詞,拍攝現場不許帶自己的劇本,更多的時間用來磨合、體會。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美術功底也幫上了忙,李陽6歲開始學畫畫,構圖、色彩已經變成她的本能。

片頭中男女主角躺在櫻花樹下的場景,就是她設計的,經典唯美。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還有一場戲令人印象深刻,王爺和王妃鬧彆扭,在靶場,王爺一箭射向王妃,中途箭矢穿過櫻花樹,斬斷了一枝花。

這個鏡頭可以沒有,但那枝花跌落,就把王妃的痛苦和失落呈現出來,不用臺詞,而用視聽語言。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李陽甚至提前想好了音樂,在籌備期就拿到小樣,反覆從音樂中找與劇情的契合點。

她還出沒在各部門的每一個微信群,服裝、置景發的圖片小樣,她都會提前看,從來沒有在現場臨時修改。

工作人員每次問她的意見,收到的都是明確答覆,“因為我想好了,絕對不糾結”。

她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員,有任何問題務必提前講出來,最晚要在拍攝前一天溝通。“所以我也沒有機會發火,都扼殺在搖籃裡了(笑)。”

而且她發現,自己並沒有像朋友說的,變老變醜。

在拍攝期間她每天只有兩、三個小時的睡眠,但總要提前半小時起來洗澡,畫個淡妝,清清爽爽地去拍攝。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全劇36集,劇組提前殺青,全靠她充分的準備和所有工作人員的通力配合。

她還跟合夥人楊十夜開玩笑,自己可以起個筆名叫“李十一頁”——一天最多拍11頁戲。

03、影視寒冬,對我們來說是最炙熱的夏天

《明月照我心》在3月份殺青,等到播出已經是10月中旬。

市場整體比較冷,李陽自己也感慨“今年水位超低”。

《明月照我心》更新次日,還能排在網臺劇榜單的第一、第二。11億的播放總量看似不少,但如果換到兩年前,起碼翻倍。

劇集上線時也沒做大規模的宣傳。許多網友給李陽的微博留言,一條接一條,“導演你們也買點資源吧!”

李陽回的原話是“真的假不了”。

《明月照我心》登過的微博熱搜,最高排到19名,這得益於觀眾“自來水”的賣力宣傳。

“我太感謝粉絲了,他們那麼喜歡。那一刻突然覺得我對得起觀眾的喜愛。”說到這,李陽有些眼圈泛紅。

“這輩子我最想從事的職業是醫生和教師,但都沒有做成。現在,拍個戲也可以溫暖人、治癒人。”

影視寒冬裡,她也收穫了不少溫暖。

這份溫暖,首先是因為餘洲影視火力夠強。他們擁有簽約的編劇團隊,彼此對每個人擅長的東西很熟悉,從來不臨時組隊。

餘洲影視的編劇全程跟組,拍攝遇到劇情問題,隨時處理。

李陽也有自己磨合多年的攝影、美術、造型、製片班底,加之與企鵝影視、騰訊視頻、騰訊影業的合作,餘洲影視從項目開發到劇本,到拍攝,到上線,幾乎各個環節無縫連接。

從《雙世寵妃1》播出開始,主創團隊必看彈幕,研究平臺給到的大數據。觀眾喜歡什麼,討厭什麼,get的點在哪,甚至在哪一分鐘彈幕量是最多的,李陽像做產品一樣分析觀眾喜好。

《雙世寵妃》兩部雖是同一系列,也打了不同的概念:“一個身體兩個靈魂”和“與過去的自己成為情敵”。《明月照我心》則是“通過催眠獲取的愛情是否真實”。

但在營銷炒作拉關係上,李陽和楊十夜既不精通,也沒精力。

最初餘洲影視的創始人楊朔邀請李陽加盟時,他倆坐到一起,各自的想法和訴求只是“拍一些好劇”。

當然,對於內容的理解、對於行業的認知、對於成立影視公司的初心,早在之前的合作中他們就相互瞭解了,李陽開玩笑說,“很簡單,能拍部好劇,有一定的創作自由度”。

楊十夜,直男一位,自稱是“百元服裝小店代言人”。每逢出席重要活動,著裝總被李陽“嫌棄”,作為編劇的樸實無華,都寫在臉上了。

“我們沒有花那麼多的時間、精力、金錢去跟人家推杯換盞,去搞關係。想珍惜機會,拍點好作品,對得起平臺、對得起觀眾。”

前幾年的影視市場,魚龍混雜,熱錢湧入。現在,泡沫破碎,風口平息。無論是政策,還是平臺,都要求質量和創新。

對於李陽和餘洲影視來說,這次降溫不是壞事,“寒冬,對於我們來說,絕對是一個炙熱的夏天,現在就是要靠作品說話。”

餘洲影視未來也值得期待,李陽透露他們的劇本庫裡儲備了很多原創作品,不只古裝愛情,也包括懸疑、軍事等各種題材。

優先做的應該會是《雙世寵妃3》,他們決心做出更新的內容。

楊十夜一直想拍“強情節劇”,李陽愛好更廣泛,“喜劇”、“歌舞劇”、“軍旅劇”……但她心裡還記掛著另一個事。

04、如果籤藝人,我想成為全中國最好的經紀人

餘洲影視稱得上是造星團隊,《雙世寵妃》直接讓邢昭林成為2017年最火的男星之一,熱度至今不減。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明月照我心》的男主方逸倫也有爆紅趨勢,微博粉絲已經幾周內連續翻倍漲到200萬。

兩年前就有人跟李陽說,得把一些沒有簽約的新人演員留住。

李陽當時想過,但不是為了賺這些少男少女的錢,而是希望在更多層次上,把資源和作品做一個整合。

“但我們注重創作本身,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簽約演員,絕對是要費心的,要做的話,我希望能成為中國最好的經紀人,讓演員覺得溫暖,讓他們走更遠的路。”

她相信團隊的劇本和製作能力,也願意冒風險把機會給年輕演員。

“我做新人的時候,也是有很多的人給我機會,我才進入行業,能拍更多更好的戲。我感謝每一個給我機會的人,深深的感恩。”

《明月照我心》的男一方逸倫,來自醫生世家,十幾歲鋼琴滿級,在韓國以主唱身份在M4M組合中出道。《明月照我心》之前已經參演過十幾部作品,但從未當過男一號。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他的長相帶著一點貴族氣質,稜角分明,很適合劇中的王爺。

“有些年輕演員戲很好,長的標緻,就是沒機會怎麼辦呢?”

女一號凌美仕,乾脆是個素人。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一直在日本留學,完全沒有接觸過表演,試戲前一個月,才被經紀公司從日本發掘,一開始她還以為經紀公司是騙子。

這正好是李陽一直想找的沒被打磨過的新人,因為劇裡的李明月,天真活潑,敢愛敢恨。

當然李陽也猶豫過,“鏡頭是太殘忍的東西,能把80斤的人拍成100斤”,有點嬰兒肥的凌美仕很吃虧。

“這個女孩很李明月”,整個採訪中,李陽把這句話說了3遍。

“她敢愛敢恨,知道自己要什麼。片場收完工,沒有幾個小時睡的時間,她還爬樓梯減肥,不吃東西,然後凌晨就得出來化妝。”

16個月的影視寒冬,對她來說,卻是一場盛夏

能拍劇,能幫上這些孩子,李陽覺得自己特別幸運。作品更完善之後,她會真正考慮簽約演員,“如果時機成熟,我會做這個事兒。”

除了演員,李陽也珍惜劇組的每一個人,“你知道一部劇的成功是太多人的努力,平臺、編劇、主創、演職員……缺一不可”。

橫店的劇組數量已經銳減,很多影視從業者失去工作。

李陽看著自己劇組的場務小夥們,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誰吆喝一句,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手都凍裂了,髒乎乎的,但一句埋怨都沒有,李陽看著心裡不是滋味。

“我希望我可以拍更多的戲,可以一直拉著這些孩子,一點一點培養,讓他們掙錢。”

李陽說:沒有他們,我一事無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