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來的學生

閻維文從小就唱歌,13歲時報考了山西省歌舞團,當然報考的也是聲樂,而這一考,他卻改成了跳舞,而且一跳就是9年。

“撿”來的學生

因為他本身要考的是聲樂,而同期招去的孩子都是有一定舞蹈功底的,閻維文的腰、腿都明顯過於“僵硬”,所以生性好強的他就開始了一段肉體與精神雙重受苦的階段。據閻維文自己回憶,那時在山西省歌舞團每天從早上8點到11點,從下午3點到6點,全部被課程安排擠得滿滿的—腰腿功、毯子功,還有芭蕾課。

“撿”來的學生

學了9年的舞蹈之後,閻維文回到了歌唱的道路上,而促使這個轉機發生的人是他的恩師張小弋。張老師回憶了“撿”閻維文的過程:他在“暗訪”的過程中得知閻維文是一個人品非常好的孩子。唱歌與人品,這是怎樣的邏輯關係呢?張老師認為,唱歌是很難很難的一件事情,有時為了一個高音需要練100遍,甚至1000遍,這是一個很枯燥的過程,需要很強的意志力做後盾才可以完成;同時做人要非常正派,如若不然,他的心靈就不會很美,他唱歌也會是假的。

“撿”來的學生

在老師的細心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之下,閻維文的歌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至於在山西省軍區宣傳隊的時候,有人給他起了一個外號—“震雙江”。

“撿”來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