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场渐行渐远的别离

人生,就是一场场渐行渐远的别离

别离,这个词,提起来就很感伤,很多久违的往事浮上心头,发现原来很多人已经很久很久没见过面了,除了亲人之间必须维系的密切之外,好多人在不知不觉之间远离了。

小学毕业时候,想着要和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学分开,就不太相信,不知不觉一起学习,嬉戏六年,这时光多么美好,从懵懂无知的孩子长成有自己想法的小小少年,友情多珍贵啊。于是我们在留言本里,写下了永远,可是这个永远大多数不是友谊的永远,而是别离的渐行渐远,甚至最后就是永远。

大学睡不着的夜晚,宿舍几个人总是卧谈聊天,也不知道怎么会有那么多说不完道不尽的话,往往聊到两三点才尽兴;傍晚闲暇时候,几个人吃过晚饭,也是绕着学校的人工湖,边散步边聊天。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的是无忧无虑,可是人往往身在幸福之中而不自知,言语之间感慨的都是烦恼居多,但是这样的话题是那阶段彼此的共鸣。

我们在期待毕业,也在惧怕别离,但大家都相信我们有冲破现实的毅力,会保持今日的种种热忱。但事实是,毕业后第一年还时不时在群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那年我们三个人聚了一次,其他几个人就已经因为其他原因聚不成了。离别时,舍友感慨说,我们又要分开了,我安慰道:“没事的,有机会多聚,离得又不远。”

曾经约定的婚礼要到场,可是最后都是聚不齐,大家结婚生娃,各自忙碌,话题也不一致了,大家也把群都淡忘了。我就知道,我们不会有多少聚了,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大家已经不需要那种机会了,况且现实有太多牵绊和犹豫。有一个晚上,突然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的梦,醒来发现已经毕业很久了,记忆里很多人,很多事似乎都成了一个称号而已,想想都很怅然,但也无力改变。

原来长大后的我们圈子反而这样越来越小,到最后只剩下家庭,工作两个圈子,能走进心里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也或许大家都长大了,也羞于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在一遍遍刷朋友圈时,或隐藏着,或点个赞,这种淡淡的关系,点赞即是一种礼貌,一种维系,所以开始感动于那些勇于表达自己的人,或者说是一种感谢!其实成人的世界是这样孤独。

我们越来越不擅长表达自己,反而有些陌生人可以让我们敞开心扉,不用惧怕他会了解你的全部,所有的社交圈只展示你生活最精彩的部分,但你还是不会说孤独。

所以,我们和周围的人就是这样从陌生到熟悉,又从熟悉又渐行渐远。

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如此,其实和家人何尝不是如此。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很粘着父母,恨不得时刻挂在父母身上。我记得自己很小时候,经常有那种转眼就被母亲甩开的事,大人总有各种各样的事要忙,不可能时时刻刻陪着孩子,甩不开时就是简单粗暴地骗,躲。每次就是巴巴地哭了很久,然后接受事实,自己去玩,后面往往也发现自己玩也没那么糟糕。

而孩子渐渐长大,有了更多感兴趣的事物,父母失去了吸引力,父母又该怅然了。看过无数次送别的场景,父母眼里那种不舍与眷念,与孩子拦着不让爸爸妈妈走并无差别,只是成人多了懂事与隐忍。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那年姐姐18岁,去外面厂里打工,母亲端着饭碗快送到村口,被邻居笑话一番,可是她似乎忘了自己手里的早餐,我也在心里想,都那么大了,没啥吧,而且感觉姐姐也没那么不舍。但后来的无数次离别我都在想,如果母亲在,她送我时是不是也会忘了手里那个碗?

以前在家里上学的时候,我很不喜欢春节结束的日子,热闹的生活一下子又静悄悄,人们日常打招呼从“今年赚多少钱”变成了“你什么要出去?”后来,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娃,带娃,那个被送别的人成了我自己。那片土地于我而言,变得既熟悉又陌生,我所有的情感在那里产生,可是如今又似乎没了归宿。我属于那里,却又不属于那里。

或许,在时光的无言里,我们也都习惯了这一场场别离,大多时候,不过收拾收拾心情,来日又是新的开始!

人生,就是一场场渐行渐远的别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