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即將到來;我到底該不該進行網購瘋搶?


有錢的話,隨時可以買買買,隨時都可以是雙十一。就像那句話說的,“只要愛對了人,情人節每天都過。”只要你有錢,雙十一可以每天都過。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還是無產階級嘛。這就不得不考慮生活成本的問題,盼星星,盼月亮,積攢了一年的錢,看了很久的好物,就期待著雙十一這個檔期可以將心宜的好物收入囊中。

如果你需要並且在心底默默種草了很久的東西,可以買呀,努力生活不就是為了能取悅自己嘛。對吧。

要是你已經月光很久,又不缺什麼,只是因為價格低,就囤貨的,就沒必要了。


淡香流怡


作為每年雙十一都要瘋搶的一份子,我覺得這個問題我有資格回答一下!

首先看一下這個“瘋”的定義:

①如果是啥便宜買啥,結果買回來一堆沒用的,那是“傻”

②如果是可有可無,自己又有點喜歡的東西,只是因為價格低了所以也想入手,那是“糟蹋”

③如果是非常想買或者是生活必備品,那就是“精”


第②點我並沒有諷刺的意思,是我的真實經歷。去年雙11因為便宜,我就買了很多linefriends的周邊,都是超大的抱枕、娃娃,我還幻想著自己可以使用它們,讓方便變得溫馨,結果因為住的地方小就一直壓箱底也沒用,今年斷舍離的時候,不得不把他們都送了出去。


吸取了這個教訓,我今年就特別早的做好了計劃:

①列出所有的願望清單;

②劃掉一部分你認為可有可無的商品;

③能夠預定的先預定,價格比雙11划算;

④加入購物車計算一下價格,如果有機會湊單,還可以加一件商品;

⑤雙11零點,麻溜下單(瘋!!)


其實最”瘋”的是熬夜到零點去下單,因為越早下單,福利越多,這個時候必須要瘋一下!既然已經決定購買了,就不要手軟啦,何不多得一些贈品呢~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還不錯的話,給我一個贊👍吧~


顏之有料


我也是趕潮流,從去年雙十一開始瘋狂網上購物,剛開始買了幾次,收到物品以後感覺還不錯,從此就收不了手了,每天都要網上看看,有沒有便宜的東西,也不管需不需要,看到打折就買,小到牙膏,牙刷,護手霜,大到床上用品,買的衣服更多,今年夏季,我把所有網上購買的物品一清點,結果發現買了很多並不實用的物品,有的更是重複物品,花了一萬多塊買的都不是生活必需品,今年雙十一馬上到了,我決定汲取教訓,減少上網時間,爭取控制住雙手,不再花冤枉錢


雲286716127


記得是從上大學開始,我每年雙十一都會買很多東西,買過最多的是衣服類。特別是在雙十一活動剛剛興起的一兩年,優惠力度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那時候沒有網紅也沒有直播更沒有這麼多的套路!

學生時代的生活往往是既快樂又拮据,因為很容易滿足所以快樂,也因為靠父母給的生活費所以捨不得花而變得拮据。但我還是沒落下每一個雙十一搶購的日子!那種明明很困,還要堅持守在電腦旁邊等待著凌晨12點的到來,好像不死守著就會一瞬間被搶沒了的感覺。等搶到了心儀已久的東西之後,又陷入了每天等快遞的痛苦之中,但還是樂此不疲!

曾幾何時,我會為了在雙十一搶到一件衣服而開心。而現在,面對雙十一我更多的竟然是漠不關心!也許是因為窮,也許是因為長大了,也許是因為商家的套路比數學計算題還難,也許……也許吧!

只想說,在這個慾望的城市,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與人言說的傷,誰也救贖不了誰,唯有強大自己,不隨波逐流。就像你問我,雙十一到底該不該瘋狂搶購,我只能告訴你,我不會!但是別人搶不搶我不知道!



暖寶寶三又木


我不習慣在雙十一瘋狂購物!每次商城搞活動,買200送100,於是開始湊數,湊著湊著就好幾千,買了一堆並不是那麼可心的,許多就純粹為了湊數,放在那裡幾年後就收拾出來送人,這樣幾個輪番後,我現在再也不在商城店慶買東西了!


貫貫


面對商家的各種促銷活動,一定要理性消費。

為了促使人們網購,現在雙11、雙12都成過節一樣了。面對打折、促銷活動,不管有用沒用,有些人恨不得都買買買。有積蓄做支撐的也就算了,但如果花唄、借唄、信用卡一起刷刷刷,刷到下個月都還不完,還要辦分期,這種行為說好聽的是衝動消費,說不好聽的就是腦殘敗家。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折射出人的一個本性——貪便宜。收藏或加入購物車已經很長時間了,好不容易等到商品便宜那麼多,不買就又要漲價了。感覺現在買了就是賺到。存這種心理的人有太多太多了,所以出現了發貨慢、快遞慢、收件收到爆倉等等現象,甚至還會有今年雙十一比去年同期上漲多少個百分點等數據出現。

從宏觀角度來看,各種促銷活動對促進消費、促進現金流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這是有意義的。從微觀角度來看,每個人的消費是不是理性,購買的商品有多少是一時衝動造成的,這一點有待商榷。

總而言之,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對於物質需求也有了提升,但也要能控制自己進行理性、合理的消費,這一點很重要。



斌哥時間


雙十一即將來了,屏幕前剁手黨們“磨刀霍霍”的鍵盤聲響噼裡啪啦,試問諸位:購物車清空了嗎?購物攻略用上了嗎?熬夜的紅牛/咖啡喝了有用嗎?作為一個身處其中的剁手黨,你,真的會剁手嗎?是快刀過眼手起刀落,還是鈍刀生切血肉模糊?剁手,一個血腥暴力的詞語背後可是藏著大大的學問。

有道是,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而真正的套路不是騙你一次,而是騙你一次又一次。

要說套路,什麼套路都比不過雙十一的套路,商家一想到要賺錢,腦洞便膨脹得如同銀河系那麼大。定金翻倍?跨店優惠?口令紅包?定時秒殺?狂歡紅包?火炬紅包?……這些都是啥?感覺今年雙十一考驗的不僅是錢包,還是智商。

桃花潭水千尺深,不及商家套路深。前兩天,網上定義了什麼叫“會聊天”,說是“會察言觀色根據對方反應來尋找和切換話題以激發對方的對話熱情來製造一場彼此都舒服的聊天。”按照這個邏輯,本年度的“會剁手”應該理解為“會閱讀理解和數學運算根據貨物的價格波動結合遊戲規則選擇合適的時間並保證網速和手速同時跟上甚至超過大腦回路地購買。”原本買個東西拼人品就夠忐忑了,如今還要在各種換算中拼智商?

如果人品智商雙雙爆表,我早就登上人生巔峰,找矮大緊編個曲寫個詞,跟天后唱個《風清揚》了,還用在乎這點兒優惠參加雙十一?富的人不稀罕雙十一,智商不夠的沒能力參加雙十一,再排除一部分懶得熬夜、懶得研究規則、甚至懶得買東西的傲嬌寶寶,今年精打細算填滿購物車的就只剩下一群“窮且智堅”的可憐孩子了。

就像《風清揚》歌詞裡唱的那樣,當雙十一之風起青萍之末,千里煙波飛馳伴著連夜的烽火,你屏息凝神,與同時在線的幾億人進行鼠標搏殺時,馬雲早已在清秋時分濁酒一壺,挑燈看劍回望人海起落,揚帆與歲月放歌。更可恨的是,君不見自古出征的男兒,有幾個照了汗青?一個個事了拂衣去,最後發現只比平常便宜幾毛錢。

入坑容易脫坑難,想要放棄不容易。有人會說,雙十一這麼難玩還這麼坑,拒絕參加行不行?但,“拒絕”可從來都不是一間簡單的事情。要知道,面對雙十一,你拒絕的不只是自己的買買買,而是一個“群體社交活動”。當身邊的人看什麼綜藝節目、使用何種牌子的吸塵器、甚至是中午吃哪一家快餐,我們都會下意識選擇和“大家”一樣。所以,如果一個人每天工作在一個“全員備戰雙十一”的辦公室內,就很難成為一個徹底的“旁觀者”。

辦公室的人都在買買買、拼單加購物車,你不買?我們總是傾向於選擇更容易令自己有群體歸屬感的選項,讓自己變得看上去“合群”從而獲得“安全感”,而一旦你變成“另類”,極有可能的是,因為拒絕了這次拼團拼單,你就已經不是“自己人”了,午飯時間可能根本插不上話,茶水間消息與你無關。

當然,有被動雙十一的,就有主動雙十一的。

有一類人,從十一國慶過完就開始為雙十一囤兵積糧。畢竟,9月工資已經奉獻了十一黃金週,11月和12月的工資還要奉獻馬上要到來的聖誕、元旦、新年、情人節。於是整個10月不敢聚餐不敢打車,一塊錢掰成十個一角錢,恨不得徹底節流,為雙十一攢下糧草。

但我們都知道,慾望,是壓抑不住的。開始時用多大力壓制慾望,釋放時就會有多大力反彈。不!是成倍反彈!就像減肥連續吃7天蘋果之後,讓你控制不住的可能是一頓重慶火鍋配上一份炸雞啤酒,有可能臨睡前還要加一塊芝士蛋糕作為收尾。部分人的自制力防線也在“資本主義糖衣炮彈”轟炸中崩潰。

拼命吐槽,不如送君一把剁手快刀。

一面是現代人共享的孤獨、不安全感、群體競爭壓力,另一方面是商家對消費心理學的駕輕就熟,雙十一的我們就像毫無還手之力的黃油,被夾在社會高溫中間,慢慢融化。但是難道在雙十一這一天,我們就只能任由商家套路?任由非理性決策統治大腦,進而榨乾錢包、支付寶、微信,甚至螞蟻花唄、京東白條、信用卡嗎?

路邊的野花不要亂採,一採準後悔。原本想買件羊毛大衣的你,正在3000與5000之間糾結不已,突然看到/聽說某品牌之前標價近萬的一款包包只要6000,各種滿減優惠和折扣卷領完後還能便宜500,一時心花怒放急不可耐地手起刀落立即付款。買完以後長舒一口氣,心裡暗笑佔了大便宜,最後突然想起自己櫃子裡去年雙十一買的包還從來沒用過。

謹防滿減搭售,別為了芝麻買個西瓜。你看到辦公室好幾個同事都買了單反,就覺得自己是不是也應該買一個。打開電腦,查詢價格,發現在專賣店買夠20000就可以贈一個非常好看的真皮相機包,而那個相機包的顏色正好是你最喜歡的墨綠色。你越看越喜歡那個相機包,於是不僅買了單反,還為了湊單買了一個你根本會用的鏡頭。

再想想那些平日生活裡吹過的牛逼。花錢買下一件價值7000的北歐羽絨服或者限量收藏版青釉機械鍵盤之前,想想你很早就想去北海道滑雪的計劃,想想因為貴你一直沒報名的那個專業培訓班。如果你想到這個聖誕節能去北海道,或者考下那個碾壓同行的資格證……也許你會放棄那件其實並不適合在北京穿的專業級別抗寒抗風防水羽絨服。

畢竟,為了物盡其用,你可能還需要花上10萬塊去南極。再挑挑吧,看得多了總會讓你放棄的。當貨架上有四種洗髮水的時候,我們會選出自己喜歡的那一種,但是當商家給我們提供了二十種甚至更多的時候,我們就會放棄購買,因為真的“好難選”。因此,為了剋制衝動購物,不妨貨比十幾家,仔細閱讀折扣活動說明,研究跨店購物技巧……你可能就倒在了閱讀理解不好或者數學計算不好的門檻上。

男人們乖乖暖被窩,讓女人們剁手去吧。世俗的觀點總是習慣性地認為女性消費群體更容易產生衝動購物行為,事實上,在決定買或不買的事情上,女性確實更容易衝動;但是在決定買什麼、如何買的事情上,男性更容易衝動。女性在產生購買行為前會做更多的對比,更執著於高性價比的選擇。而男性則不擅長此類工作,當購買需求產生時,他們更容易“一買了之”。所以,讓男性列購物清單,讓女性完成購物行為更加合理,也許更利於社會和諧家庭穩定。

慾望永遠是此消彼長的,也正是慾望促使我們每天7點起床8點擠公交,促使我們朝九晚九,甚至是“007”地日復一日。如果生命沒有慾望,那我們該如何是好?

所以,在雙十一這個購物慾膨脹的節日中,購物沒有什麼錯,缺憾可能就是低效和低端剁手。畢竟,如果生命只剩下慾望,那我們又該如何是好?既然已經選擇了“剁手”,至少切面也要好看一些不是?



Bacai


雙11是電商造出來的狂歡盛宴,有些店鋪會讓利消費者,有些店鋪會臨時調高價格然後參與活動,綜合下來和平時買價格差距不大。

如果不是急需平時買也不會貴多少,反而有可能更划算。也有很多店鋪會讓利消費者,優惠折扣力度比較大,我們消費者不可能一直盯著價格,所以雙11這天以需求為導向,不該買的,很長一段時期用不上的,管住自己的手,一些急需的,價格上值得下手的不要猶豫。說白了,這裡面就是商家與消費者之間人性的博弈,無疑商家技高一籌。

奉勸各位條友理性消費,守住自己的錢袋子,也就戰勝了心理上的魔咒,什麼雙11,和平時沒什麼兩樣。


keyboard炸


必須搶。我也是雙11剁手的一份子,還達不到“瘋”搶。活動期間不僅有購物津貼、優惠券,還有很多秒殺活動,比起平時真是少不少銀子。當然也不能啥啥都買,瘋搶一堆沒用的,那真是錢多的沒地花。可以買一些紙巾,孩子的文具,衣服之類的。說起紙巾那是真划算,經常淘的都知道,紙巾是平時的5折,特別划算。雙11還是奔著省錢去的,別買一堆沒用的就ok


夏雨guo


強烈建議到嗶哩嗶哩看一組叫做《金錢與我》的紀錄片,會刷新我們對花錢的認知,看完之後,相信您可以更加理性看待雙十一。

這幾年,由於電商對實體商場的擠壓,使得實體買賣不好做,但是為了生存,大家都會不斷更新思路和方法。所以現在在線下買東西也是一樣的,並沒有那麼貴。

之前聽到一個理財師說過,買東西之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需要嗎?喜歡嗎?適合嗎?

一般情況下,第一個問題就會刷掉一大批購物車裡的東西。

我現在教育孩子,世界上的東西我們永遠也買不完,只要出去逛,那麼一定會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我們也買不完喜歡的東西,所以一定要買自己真正需要並且適合自己的東西。

道理都懂,但是有時候真的控制不了自己,沒有辦法呀,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