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北農村的,有誰知道“借比”是啥意思嗎?你們那有哪些有趣的方言?

我願做一束光


借比!就是鄰居的意思[捂臉]沒錯,也稱借比鄰居[捂臉]東北方言[捂臉]


以靜制動203


不知道這個詞,就不是東北人。借比,看字有時候不如聽音,聽音更容易讓人明白。借比就是鄰居的意思。

爺爺教寶貝東北話,讓奶奶一頓埋汰,奶奶把寶貝帶到了一旁,告訴他別聽爺爺瞎咧咧,一天五迷三道地竟扯淡!

她耐心的拿起了一本人體器官的圖書認真的指著頭部說:來寶貝!跟奶奶讀“腦瓜著,腦瓜著”寶貝瞬間睜大雙眼。

奶奶又指著額頭說:“大唄兒嘍,大唄兒嘍”寶貝用迷茫的眼神瞅了瞅奶奶。

奶奶又指著眼睛說:來寶貝繼續“眼珠著,眼珠著”她像英語復讀機一樣細心的重複著每一個部位。

奶奶又指著鼻屎溫柔的說:寶貝啊這就是你摳完放嘴兒裡還帶鹹袋兒的那玩意叫做“大鼻嘎著,大鼻嘎著”

奶奶又指著後背說:“後幾釀,後幾釀”

奶奶又指著乳房說:這個你必須懂來,跟奶奶念“扎,大扎”

奶奶又指著臀部對已經崩潰了的寶寶說“大屁貨,大屁貨”

奶奶又指著膝蓋說:“啵玲蓋,啵玲蓋”

奶奶指了指腳指甲說:“腳幾蓋,腳幾蓋”

這時爺爺走過來說:小崽子,好好跟你奶xiao(二聲)別羊的二正地!


韓東言


其實是街壁子,意為:在一條街的隔壁家。東北話挺雜的,有闖關東去東北的:河南,河北,山東。有六零年由於鬧饑荒去東北的安徽省人,安徽大部分人是阜陽地區居多。還有五九年反右下放的右派分子,也有全國各地的知識青年結婚留在東北的。我在山東,原來是東北的。這裡小暑後,正是知了鳴叫的季節。有叫蟬的 正規應稱做知了,但山東人叫它為馬猴。哈哈😄


海納百川79年兵


借比子是由古語毗鄰而居延展而來,是兩門緊挨著著的鄰居所用,沒有共用一個山牆之說。現在的村裡蓋房子都是另起山牆的,一趟房當院西界牆一般是由本家砌的,兩家共用一個界牆。但城裡住樓一個單元的共用一個山牆的,有的就沒那稱呼。一個單元有兩戶的也叫借比子,有三戶的,中間那戶管兩邊都叫借比子。邊上的把緊挨著的叫借比子,另一個叫對門。

隨便說幾個方言:死氣白咧、虎了吧唧、吭呲癟肚、雞頭白臉、揚了二正、犄角旮旯……


雪狐wyw


這是東北的一個方言,意思為鄰居。而且借比是指住的非常近的鄰居,也就是說一牆之隔的近鄰。東北人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關係比較好的近鄰,不管你家中發生什麼事情,借比鄰居都第一知情人,都是第一時間幫助你的人。


老李頭強


1 借比著是借東西借不到的意思吧!我們山東省濱州市的方言借東西借不到的話就是借不著。我想借不著和借比著是差不多的意思吧!

2我是山東省濱州市的,我們這的方言還是比較多的。比如吃驚一般會說“哎吆或者我的天。”我們這就會說“俺娘誒可了不滴。”還有早上喝的稀飯,我們就會叫“粘粥。”還有廚房我們會叫“灶火旮旯。”還有我們吃的饅頭,我們這的方言就會叫“乾糧。”還有做被子用的棉花,我們會叫“娘花。”還有衚衕我們這方言就會叫“夾過道子。”還有比如說一個人小氣,我們這方言就會說“小心眼子。”還有下地幹活,我們方言就會說“上坡去。”還有額頭我們方言會叫“耶了蓋。”膝蓋我們方言會叫“波了蓋。”還有比如說後背癢癢了,我們方言會說“俺後背刺撓了。”比如說沒有了,我們方言會叫“木有啊!”還有比如說站累了蹲一會休息下,我們方言會叫“故地,故地歇歇。”還有說某個小朋友頑皮,我們方言會說“這個小孩真踢蹬。”還有比如說修理某個東西,我們方言會說“扎過,扎過。”還有比如說想一想,我們方言會說“辛思,辛思。”還有比如說昨天,我們方言會說“夜來。”晚上我們方言會說“後航。”鄰居我們方言會說“臨食界。”還有比如說一個小孩在亂動,我們方言會說“顧窮啥。”還有鬱悶,我們方言會說“剛格應了。”

3 以上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方言,我們這的方言還是比較多的,隨著人們接觸外面的人多了,說方言的也只有上了歲數的說了,年輕人都說普通話了。還是希望各地的方言都會流傳下去,一聽到家鄉的方言就會感到格外的親切。





魯北老張


本人不是東北人,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趕緊微信問一個東北的朋友,你們東北話“借比”是啥意思?是借什麼東西嗎?朋友回覆我:對不起,俺們東北沒這話。緊接著還發了一個白眼的表情。後來我想,東北三省地方大了去了,可能這屬於地方方言,不是所有的東北人都明白。就像我們膠東人說吃飯是“逮飯”,說喝水是“哈水”,喝酒自然也就是“哈酒”等等。同樣都是山東人,但其他地方的人未必知道膠東這些方言是什麼意思。






東北農村說的借比是什麼意思呢?我個人理解,可能就像我們膠東這邊,兩家相鄰的鄰居借用一道牆壁一個意思。現在農村人蓋房子,不管一排幾處房子,都是各家裡砌各家的院牆,兩家的牆壁緊緊相貼。有時候處理不好的話,下雨天很容易從中間漏雨,我們這裡叫“接傘”。因為房子的外牆叫傘牆,兩家傘牆接在一起就叫接傘。如果趕上兩家關係不好的話,蓋房子的時候,誰要不讓誰沾邊兒,就各人砌各人的牆,兩房子之間留一道細細的夾道。



過去農村比較困難的時候,如果兩家相鄰的鄰居房子蓋在一起,關係又處得非常不錯,其中一家先蓋起來以後,後蓋的這家為了節省開支,少花一點錢,就可以少砌一道牆,借用鄰居家的傘牆蓋房子,能節省一筆不少的開資。記得我們家原來的老房子,雖然沒有借用鄰居家的傘牆,可有一道院牆卻是借用鄰居家的。北方農村蓋房子都帶有一個院落,當年我們家院子的西牆,就是借用西鄰居家的院牆,後來我們重新翻蓋房子的時候,才自己重新砌了牆。



東北農村“借比”的意思,我認為應該就是兩家隔壁的鄰居,其中一家借用另一家的牆壁,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隔壁。其實過去農村很多這樣的房子,就是兩家使用一道牆壁,可以說是“借壁”,也可以說成是“接壁”。雖然說兩家只有一道牆壁,但是過去農村的房子都是土房子,牆壁厚的很,所以隔音效果也是很不錯的。不像現在的房子,牆壁很薄,隔音效果也非常差。


靈子


我是山東人,先說一句我們家鄉的土話,看誰猜的出來:問,你是不是還木逮?答,闊本木逮。誰能翻譯出來。哈哈,是不是跟天書差不多?除了我們本地的人能看明白以外,我想其他地區的人,很難能翻譯出這句話的意思。現在我給大家翻譯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問,你是不是還沒有吃飯?答,可不沒有吃飯。東西南北地區,各地方有各地方的方言。

東北農村“借比”具體是什麼意思?說實話,我在東北上了四年大學,從來沒有聽過這個詞兒,所以我也不太清楚,我只能猜一下,不知是不是準確。“借比”這個詞中的“借”字,我認為應該是“界”字,是鄰居之間的界線,應該是“界比”,也就是隔壁鄰居,是最近的鄰居。這個界比的意思,在我們膠東農村有很多種形式,有的可能是兩家合用一堵牆,也有的可能是各家砌各家的牆。

在過去,膠東農村人蓋房子,如果兩家關係相當不錯的鄰居,把房子蓋在一起,其中一家先蓋起來了以後,另一家在蓋房子的時候可以少砌一堵牆,直接把那家的牆壁當做自己家的牆壁,這樣可以少花一部分錢,而且家裡少了一堵牆,屋裡還能夠寬敞一些。 當然,這樣的情況,需要兩家關係相當不錯,否則人家鄰居是不會讓你貼著自家的院牆直接蓋房子的。

第二種方式是,兩家鄰居,各人砌各人的牆。但是到房頂最高處的時候,也就是說的屋脊,基本是要連在一起的,所以屋脊一定要處理好。否則的話,夏天下雨的時候,兩家都會受連累。現在農村蓋房子,基本都是這種形式。極少數的人家,是兩個鄰居間留一個窄窄的夾道。這樣的情況,通常是為了兩家流水方便。留的中間的夾道,一般也就正好能進去一個人,防備將來萬一有什麼事,可以進去夾道里面。



總之,不管是哪種形式,都屬於隔壁鄰居。我認為東北農村說的這個借比,按照我曾經接觸過的那些東北同學的口音,他們的說法應該是後面帶一個尾音兒字,正常應該說“借比兒”,不知道我翻譯的對不對。


一品小十六


借比,這個東北方言,這樣發音,借比兒。

產生背景:一百多年前,東北荒蕪,人煙稀少,冬季漫長,零下40多度,大雪封山,野獸《黑瞎子(也叫狗馱子),張三(狼),狐狸,黃皮子,山狸子》出沒。

闖關東先到的人,擇地,擇泉,跑馬佔荒,打草,伐木,蓋房,開荒。後來的人,與先來的人相處交好之後,商量蓋房,挨著人家的房,借人家的房山牆,架檁,立柁,接前後牆,接苫蓋房草,再引到自己的房子,這樣的合作是雙贏的,主要是,如果獨立建房,前後兩面牆全是寒牆,東西兩個大山牆也是冷山,如果兩家共用一道山牆,就形成一面暖牆,對兩家冬季取暖大有益處,另外,相處也親近,和諧,百十里無人煙的當時,人與人倍加親近,親近因人稀少,孤獨寂寞使然,面對惡劣的大自然,共同應對,傳統辛苦的農業勞動相互支援,野獸出沒的生活環境相互照應,幫襯,團結,互助,親如手足是戰勝這一切的法寶。

張三叨走孩子,叨走豬羊,黑嗐子坐死人,黃皮子禍害小雞,時有發生,人們不得不防。

借比兒,是借壁,藉著牆壁(大山)蓋房的意思,自己也省了大量的工料,(初來乍到,底子薄,被允許借用一道山牆,那也是最大的接納和救濟,感恩戴德不盡,原房主也展現了包螎,慈善的心胸,兩家會好上加好。)

借壁兒,為了不咬嘴,就說成,借比兒,開始是原先房主家稱後來的人家為,借比兒,是原房主人對後來人家的專屬稱謂,倒過來就不成立了,因為是你借了我的壁,而不是我借了你的壁,這莫大的恩情,後來人也是知恩必報的,當後來者發達起來,報還的人情足足有餘後,雙方就不戒意,誰借誰的壁,也乎視了,可以互稱借比了。

通過對借比兒產生的背景分析,它完全不同於,鄰居,鄰里,街坊,房鄰,隔壁,東西屋,南北炕的,它有深厚的生活實踐,感情基礎,生存環境的,所以是有時代氣息,專屬性的,即使泛指,泛稱,亂用,在今天,人們生活環境發生天地變化後,也就不適用了。

說幾句東北方言:五檁五鳩,道閘子,幔杆子,悠車子,氣死貓,拿紹,苫房匠,開斥子,帶大襟,蒜母嘎嗒,倒養傷,破悶兒,拉兜,航的呼吃兒的,二一填作五,不管三七二十一,勾兒嘎兒不捨,驢球馬蛋的,撞數兒,搬死樁兒,倒壓茬,吃呼,打呆,夢怔,花姐,白乎,打狼,造,幹挺兒,拿尜兒…………。


金犁解讀


借比,一般人年輕人不懂,不是借東西,也別往歪處想,字面上應該是“界別”,後面帶兒化音,詞義是隔壁或者鄰居的意思,更準確是斜對面鄰居!

界別泛指鄰居意思,一般在口語中經常出現,書面很少見,在使用上顯得鄰里之間關係密切友善。

記得小時候全家人都靠父親一人收入為生,每到月底捉襟見肘,生活非常拮据,這時父親會告訴我說“去到界別你齊大娘家摘個尖”,“摘尖”就是借錢,這是打發去借錢,小時候不懂事,借錢沒有磨不開的臉面,讓去就去,時間長了還不知道害臊,大了才知道老去界別借錢那是日子沒過好,大人有臉不願意去借,才讓孩子去。

一提起“界別”“摘尖”這兩個詞心裡就難受,就會想起家裡困難時期,但想著想著又好了,那時誰家不那樣呢?給兒子講和爺爺奶奶困難時,兒子就說:要是能穿越時光我月月給你家送大米白麵,我就說我你爺爺奶奶等你啊等啊,這不把你等來了嗎!我們又不缺大米白麵了,這日子過的,不知道缺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