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成年人,微信朋友圈好友越來越多,但關係越來越冷漠”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成年之後,不管是在學校,還是走出社會。都需要去結交更多的所謂的朋友,來擴大自己的圈子,從而給自己以後在方方面面行事有幫助。

但是現在的微信上,已經變成微商的天地。隨便翻開一個人的朋友圈,鋪天蓋地的都是微商賣產品,打廣告。甚至於自己的親朋好友也是微商。朋友圈全是廣告,好友的日常動態被微商們的所有的賺錢大計所淹沒。不是朋友圈,而是商業的聚集地。

還有一大批每天在朋友圈集讚的,投票的。這種道德綁架,遲早會冷了人心,消磨人的耐心。慢慢的,朋友變成獲取東西的工具之間那份感情也就不復存在。

以前關係好的朋友,也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圈子。美其名日各忙各的事,沒空閒聊。可是誰都知道,是圈子變了,關係淡了,沒話題聊了。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是昔日的好閨蜜把他拉入了黑名單,閨蜜結婚的消息竟然還是從別人口中知道的。兩個人的關係具體什麼變淡,好像就是從兩個所面臨的環境不同了。一個是亞歷山大的高三複讀,一個是朝氣滿滿的大學。各自都有了各自新的圈子,最後連彼此的生日都不記得。

原來不只是戀人異地感情會變淡,友誼也是。

成年人的世界,會遇到很多陌生人,很多陌生人也會變成朋友,很多人都僅僅只是你生命中的一個過客。

成年人不是朋友變多了,而且所面臨的壓力變大了,被社會逼迫的,必須要擴大自己的圈子,否則就會被人說是沒有朋友。

成年人的關係,需要靠每天的聊天來維持,而這種關係,在我看來,不要也罷。

活的簡單點,圈子乾淨點,兩三個知心好友,就很美好了。


貓九樹洞


以前總喜歡拿手機聊天看朋友圈,現在的社交平臺越來越多,不太喜歡看朋友圈,基本都是心靈雞湯和賣東西的,如果有什麼事情也不太喜歡發語音了,有急事直接打電話。以前好吃的好玩的喜歡曬一曬,孩子搞笑的瞬間拍一拍,現在除了給孩子打卡不太喜歡發朋友圈了,覺得沒什麼可發的,沒什麼好說的,語言匱乏。現在我最喜歡坐在咖啡店裡面和朋友聊天,覺得很愜意,可是自從結婚有孩子各奔東西,聚一聚太難了,我覺得我在朋友圈不活躍是因為自己年齡大了,喜歡收斂了,以前獲贊特高興,現在無所謂不會特意想著發一個圈能有多少點讚了,一切平淡最好。


80後的小顧同學


現代科技的發展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體驗,微信可以說成為我們生活、工作中的一種重要溝通工具。

在智能手機出現前,手機功能無外乎是通話和短信,電腦常用的是QQ聊天軟件,雖然也比較方便,但還是有些限制,要傳送些文件圖文之類的要使用到電腦等物件,多少有些不方便。

隨著智能手機和微信的出現,經過這麼多年的改進,微信功能逐步加強,我們可以傳輸文字、圖片、語音、文件,可以通過朋友圈來分享自己的生活、傳播及時的信息。一個手機就可以完成原來要用電腦來實現的功能,大家溝通更加的方便、快捷。

大家打開自己的微信,通訊錄裡躺著幾百個名字,除了家人和好朋友,其他大部分都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加入的同事、客戶,或則其他需要時添加的陌生人。很多朋友都會有這種經歷,打開微信通訊錄看到名字都要想很久才能記起當初為什麼會加上好友。這些是在微信朋友圈裡的陌生人,跟你在生活上和思想上根本不會有過多的交集,只能是你生活中一劃而過的流星,他們在朋友圈裡呈現的生活和感想,只是你手指劃過的冷漠文字和圖片,同樣你在朋友圈裡的生活也是別人一劃而過的瞬間,最多一個空泛點贊。我們雙方都不在對方的生活中,不要指望有什麼熱烈的反應。

因為微信的便捷,原來需要見面或則打電話說的事情,現在變成了冰冷的文字,看於不看在於你,反正我是寫給你了。即便是要吵架,也看不到雙方面紅耳赤了,只有文字或聲音,這甚至讓我還開始懷念當面吵架雙方炙熱的感覺了。

因為微信的便捷,現在逢年過節,走街串戶,拱手作揖,變成了微信中一聲聲機器的叮咚聲。留給你的是複製粘貼的祝福。這個時候我們又會懷念起原來的那個年代,雖然不方便,但有熱呼氣。

所以呀,我們也不要多抱怨,科技本來就是冰冷的。還是多跟身邊的親朋多多走動,去體驗生活的真實吧。


你可以不懂2


 朋‎友圈‎的開‎放,當初也‎許只‎是‎為了朋友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或者是記‎錄生活中一部分的‎趣事,但似乎‎陽光太大,‎許多人選擇‎了關閉朋友‎圈。而同時‎也有許多設‎置了朋友圈得‎權‎限,三‎天‎可‎見等等,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看‎看網友都‎是怎麼說‎的:

1、‎熟‎人面‎前,需‎要一些隱私空‎間。“‎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這一‎句歌詞一下子出現在‎我‎腦‎海里。哪有那麼‎多過去‎的事情需要‎翻來覆去的品味‎呢?‎酸甜苦‎辣更多‎的留在自己的心理,‎不‎用別人反覆‎提及。‎能看到‎的人就看到了,‎看不見的人‎也不必‎去探‎尋,就是‎看緣分嘛,給自‎己一‎點點隱私‎的空間。

  2、‎個人還覺‎得三天這個‎功能不錯,‎但是一‎直沒‎有這樣設置,只是‎不‎在朋‎友圈發什‎麼消息了,有‎些比較隱私的信息就‎設置只能自己‎看了。‎畢竟朋友圈不是‎很私人‎化的平臺,‎所有的陌生人都可以看‎到你,‎隨便‎的‎一個//,會引‎起‎太多的連‎鎖反應,讓‎人太沒有安‎全感了,所以不‎如‎不‎發。設置個三‎天可以‎看的,其實意‎義也‎不‎怎麼大,本來就‎不想給‎別人看到自己的‎任何狀況,‎還‎不‎如不發。也‎討個清‎淨!

  3、‎有人‎將設置‎三天可見的原因‎可能是‎這幾‎點:不想活‎得‎太‎透明,也不‎想把自己徹頭徹尾地交‎代出去;自‎己經‎歷‎的風雨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昨‎天發的朋友圈已經‎配不‎上‎今天牛逼的我;‎不想讓別人通‎過朋友圈‎瞭解自‎己,你了‎解的不過是/‎面的‎我;想‎看‎的人總會看到,‎不想看‎的‎人‎也無‎所‎謂;很多‎人無‎須再‎進入自己的‎生活; ‎簡單而‎言,展示三天的朋友圈,‎針對‎的是自己,表達‎的‎也是自‎己的態‎度,如果別人‎對這‎件事有玻璃心心‎態,那真的‎是冤枉‎了。 ‎如‎果真的看某一‎個人‎不順眼,何必‎設置全部好‎友展‎示三天,‎單獨把你拉黑就好‎了。

  4、自從微信‎開通‎朋友圈‎只顯‎示三天,現‎在很多‎人‎都在用,在‎我看來最‎好不要用這款功‎能。‎微信一般都‎是‎自己認識‎或比較‎熟‎悉的人,可以把自‎己的狀態分‎享給朋友看,‎把自己的現狀‎呈現出‎來。‎而‎且‎可以看看哪些朋友還‎在關心‎著你,這‎樣很好。

  ‎而‎且如果使‎用只顯示三天‎朋友圈可‎看,‎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好友是‎不是已經‎把你刪除了,讓人‎感覺怪怪的。朋‎友圈是一‎個充滿能量‎的地方,可‎以把‎自己的生活點滴‎記‎錄下‎來,有時‎間的時候自己看看,‎在那個‎時期,哪個好友關注過‎你,哪裡好‎友鼓勵‎過你,都‎是很不錯‎的。

  5、‎我最近也設置‎了三天‎可見,‎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就‎是覺‎得自己以‎前的狀‎態有些看‎著‎挺幼稚的,‎不想‎被過多人看‎到但也‎不想刪掉,畢竟是‎自己‎成長的一部分,而且之‎前很多‎朋友有評論點‎贊過,如果‎貿然‎刪‎掉很多朋友那邊又‎有提示所‎會以為又出啥‎事了(我覺得微信‎這個功能挺‎不好的)‎所‎以乾脆‎設置‎了三天或者半年‎可見!

  ‎有人說,''朋友‎圈僅三天可見'',‎這是一種封閉‎和‎冷漠,‎我們應該敞‎開心扉,‎包容‎自己。成長並‎不是人‎變得越來越冷‎漠,成‎長應該是變‎溫柔,對全世界都溫‎柔。‎



深夜句場


這是個浮躁的社會,可能這樣說不太對,那就是大多數人都很浮躁的社會。各種空閒時間也被 很多小視頻,段子擠滿了,甚至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只是隔著一條網線互動,傾訴自己的情緒。卻缺少了面對面交流的快樂。 就像電子書永遠都替代不了紙質書。


聽聞海棠


現在的朋友群基本上都是微商或者微信推廣的廣告,這個很煩,剩下的就是朋友曬得一些生活照啥的,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可以和朋友在留言中互動一下,這個感覺可以給一些一般朋友之間增進友誼的一個方式


糊塗的老知青


《想拉黑你的人,永遠都會有拉黑你的衝動;對你心生歡喜的人,永遠想多讀你一會》

—————天地一沙鷗,冷暖讀自己

這個世界有誰知曉存在的意義,從古至今,沒有確切的答案,一如生死,亦如這變幻莫測的世界,我們不知從何處來,又將到哪裡去,什麼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給出你答案的人,或許,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答案,正確與否,人生如何,能給予你確切答案的,只能是上天吧。

此之甘露,彼之砒霜。沒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

問心無愧,做好你自己,最重要。

最近朋友圈發東西的少了。很多文章視乎在告訴大家如何如何做人,發微信如何讓他人生厭等等。

其實,人類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動物,與人交往本身就是一種本能,有哲人說,“孤獨或者平庸”。

視乎不孤獨,便變的平庸了。

其實不然,人世間,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是不可複製的,這也就意味著,每一個人,上天都賦予了他獨有的魅力,永遠不要妄自菲薄。

在這個世界裡,上天給每一個人都給予了空間,設定了軌跡,你遇到什麼樣的人生,你和什麼樣的人有緣,很多的時候,都不是由個人意志所能決定的。

喜歡你的人,永遠會喜歡你,

想拉黑你的人,永遠都會有拉黑你的衝動;

厭惡你的人,永遠會厭惡你,

對你心生歡喜的人,永遠想多讀你一會。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以上前三項都有天來敲定,而且是基本規則。

想要有大的改變,應該很難 。

那麼,我們有能力稍做改變的就是積陰德,多讀書。來改變一生的一些狀況。

於此,既然許多都是天註定的,不妨勇敢的做自己吧。

但,留一份心,積陰德;多多讀書,或許會改變一生的一些軌跡吧。

積陰德,就與人為善吧,

多讀書,就學海無涯苦作舟吧。

是非求之於心,譭譽聽之於人,得失憑之於天。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見面不相識。

雞犬不聞,老死不相往來。那是所謂神仙眷侶,牛鬼蛇神們乾的事,我等普羅大眾,腳落大地,有來有往,其樂融融,豈有不妥。

既然是朋友圈,分享自己體驗快樂,與人樂樂,與人為善,不強加與人,求同存異,不傷害別人。

或者聊以自慰,自娛自樂,有何不可,何樂不為。


天下無聰


最近網上都在討論“微信裡面的好友越來越多了,認識的不認識的一大堆,有的都沒說過幾句話,還有就是朋友圈裡都被微商所佔據。”對於這種情況我想說“到底是我們變了,還是微信變了,亦或是別人什麼”。

說到微信,在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它還只是一個單純的聊天工具,和QQ差不多,那時的微信要比打電話發短信息方便多了,拿起手機隨時隨地發個語音信息,就能聯絡一下彼此。朋友圈裡也都是些曬心情啊,又吃了什麼好吃的,又到哪裡玩啊等等,我們發完朋友圈就捧著手機期待著別人的點贊,期待著人們的留言,看著別人的留言我們會激動的笑著像個傻瓜一樣。那時候我們還真是單純,朋友圈裡全都是我們認識的朋友,不認識的從來不加好友,但凡有什麼事情都迫不及待的發到朋友圈裡想和朋友們分享。

可是等我們出身社會工作以後,微信卻逐漸開始變成工作軟件,裡面一個公司群連著一個部門群的,人們都在談論工作上的事情,不會跟你說心情怎麼樣,生活怎麼樣。以前的班級群人們的頭像雖然都亮著,但是卻再也無人說話,人們的忙著工作,忙著生活,偶爾有個人發消息說“要不我們找個時間聚一下吧?”可是隨著消息的石沉大海,以後就再也沒有人說話了。後來偶爾會看到班級群裡有人發信息,我會滿懷期待的打開想看一下是誰,可是當我打開時看見的卻是拼多多的砍價廣告,再後來我也沉默了。

朋友圈也開始變了,那裡再也沒有了你的心情日記,你的美食,你的笑臉,取而代之的是滿篇滿篇的微商廣告,公司通告。隨著我們的成長,當我們有了家庭,有了負擔,工作的壓力,家庭的壓力讓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沉默。

人們常說 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隨著我們長大,我們接觸的人不在侷限於老師同學,我們開始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接觸認識的人越多,你就會發現能說話的人卻越來越少,能交心的也越來越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是帶有目的性的。我們開始變得圓滑世故,變得不相信別人。科技的發展拉近了人們彼此之間的聯繫,卻又讓人們開始變得越來越冷漠。

是我們的工作太忙了嗎?還是生活太累了,又或是時間距離讓我們彼此的感情生疏了嗎?還是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如此?





阿懶先生


這句話說的很現實,確實是朋友圈裡的好友越來越多,可真正熟悉的,關心,依然還是那麼幾個。

好友越加越多,信息越來越雜,以至垃圾信息刷爆屏,以前每天醒來刷朋友圈,現在一天到晚好幾天也不打開朋友圈,只點開幾個關心的人特意查看動態,可關注的人說不定哪天又設置了朋友圈權限,你只能看到一個空白[what][what][what]

所以成年人的朋友圈好友越來越多,可關係越來越冷漠是真實的!


落地化雨


人情冷暖,還需自知!科技的越來越發達同時帶來了很多的好處,同時在帶來好處的時候,很多人忘記了科技的本質,第一,人與人之間的直接的交流越來越好,就算有再交流也有自身養成的一個不好的習慣,不停的拿起手機玩手機,直接影響每個人的心情。真正的交流越來越少的真心。第二,微信朋友很多,但是拿起手機聊天也很難真正的聊到很多,大家都很忙,有些人寧願有這個時間自己也去玩遊戲刷視頻去了,也許有時候你很想很你認為的很好的朋友聊天,但是他在玩遊戲在看別的,回你的時候就簡短地回覆你,你也不知道怎麼聊天,時間久了這樣子的事,給你感覺,有時候還不如自己躺著去睡,和再多的人說了也沒用,很多人也幫不到自己,也不想聯繫,有事了需要幫忙,人家還不回你信息。一切的一切,想要有密切的聯繫除了工作和利益沒有太多可談的。大家都很忙。

最後說一下,微信朋友很多,但是不怎麼好,微信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趨勢,你不可能脫離這種趨勢,你為了去適應,剛認識一個人聊過天就加個好友。說不定以後可以幫到對方,其實加再多的好友沒有真正好的關係的鐵的朋友,都是白搭,但是不可能不加朋友,有說不定哪天找他呢!慢慢和他聯繫少了,自然而然很多是白加的,關係自然而然不用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