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兩得!白內障手術的同時,還能治療青光眼

白內障和青光眼這兩個眼疾可謂是一對難兄難弟,兩者在很多時候會相互影響,它們都可能嚴重影響視力,還有研究指出白內障和青光眼都與高齡有關,不少大於60歲的年長人士會同時患有這兩個眼疾。對白內障來說,手術可謂是白內障治療的唯一出路,而青光眼則多數會先考慮使用用藥。現時主流的做法是如果確診為青光眼就開始用藥,當藥物控制眼壓不理想時考慮手術治療。

要知道的是,青光眼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分為多種類型:

  1. 根據房角形態的不同分為閉角型青光眼和開角型青光眼;
  2. 根據眼壓速度上升的快慢分為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
  3. 根據是否存在其他誘發疾病分為原發性青光眼和繼發性青光眼。

房角是眼睛裡面的水(即房水)循環的出口,出口處有不少漏斗狀的結構成為小梁網,房水經過房角,流入小梁網內,最終排出眼外。這個出口信道或者小梁網結構若出現堵塞或者變性,會令房水引流不暢引起眼壓升高,這就是我們平日所熟知的青光眼。(圖1)

一舉兩得!白內障手術的同時,還能治療青光眼

圖1:青光眼還分高眼壓和正常眼壓兩種,要做好青光眼分類,準確量度眼內壓力十分重要。其中一個量度眼壓的新方法便是使用新式回彈式眼壓計,這一儀器便攜、且需要病人配合程度相對較低,也不需使用表面麻醉眼藥水,方便快捷,易於操作。

房角就如同出口通道的走廊,閉角型青光眼是走廊變窄甚至關閉而令房水無法流出;開角型青光眼則如同出口處被對象堵塞,水亦無法流出,令眼壓升高。根據眼壓升高的速度,青光眼也可分為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急性即意味著眼壓在很短的時間內顯著上升,同時多數伴隨眼痛、視力下降等病徵,而慢性青光眼則是一個眼壓慢性上升的過程,多數病徵並不明顯。

繼發性青光眼指眼壓升高是由於其他疾病引起,而原發性青光眼則無特別其他病因引起。雖然不同類型之間的發病原理以及治療概念有所不同,但由於白內障和青光眼之間緊密的影響,其實在不同類型的青光眼的治療當中,白內障手術都有機會起到幫助治療,在部分病例中,甚至能單純通過白內障手術就能獲得治療青光眼的良好效果。在本文中,將為大家介紹白內障手術在不同種類青光眼治療中扮演的角色。

一、白內障手術與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治療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時,因為房角通道的急性關閉,導致房水積聚,眼壓在短時間之內顯著上升,病人會有眼痛、眼脹、視力下降、頭痛等不適症狀,傳統上,處理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一般會先使用藥物治療,若藥物控制不佳,則需要進行小梁網切除手術;但若藥物控制良好,則在眼壓控制之後施行激光虹膜周邊切除(簡稱PI)。

不過,有研究顯示:在使用藥物穩定眼壓並接受PI治療之後,仍有多達六成的病人會進展為慢性閉角型青光眼,需要長期使用藥物,及至後期藥物效果不佳,亦需要考慮小梁網切除手術,而此時,在接受小梁網切除手術之後,即使再接受白內障手術,病人的視力亦可能因為視神經破壞較嚴重而恢復程度不理想。

因此,現時治療的新理念是在病人視神經破壞尚不嚴重時就進行白內障手術治療,即是早期眼壓控制不良需要接受小梁網手術或者控制眼壓接受PI治療之後進行白內障手術,手術通過更換一個更薄、體積更小的人工晶體,使得房水流出的通道相對增大,眼壓亦會隨之有一定的下降,而此時視神經破壞相對較少,因此可能獲得更好的手術效果(參考文獻1)。還有研究顯示,在PI治療之後儘快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病人最終進展到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幾率可跌至5%。

一舉兩得!白內障手術的同時,還能治療青光眼

一舉兩得!白內障手術的同時,還能治療青光眼

圖2:手術前後房角大小的對比。可以見到接受白內障手術之後,房角有機會完全打開,引流通道出現狹窄機會大大降低,病人可以同急性青光眼說再見。

二、慢性閉角型青光眼

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眼壓慢慢上升,病人多數不會感覺到明顯不適的症狀,但正因為這樣,不少病人在未察覺之前已經出現較明顯的視神經破壞,而慢性青光眼亦最終多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若能儘早接受白內障手術,能幫助擴闊房水流出的通道,在手術後眼壓有機會隨之降低,手術同時進行房角粘連分離手術,也增加房角的開闊程度,改善眼壓(參考文獻2)。

三、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房角並沒有發生狹窄或關閉,而是漏斗結構,即小梁網結構發生了變性,原本暢通的結構出現部份甚至全部堵塞,房水也無法排出而導致眼壓升高。白內障手術通過改善內部房水引流,對眼壓的下降有一定的幫助(參考文獻3)。

四、繼發性青光眼

引起繼發性青光眼的病因主要包括由於白內障過程中晶體形態變得膨脹,眼睛色素細胞發炎、炎症細胞堵塞以及晶體發生移位影響房角引流等。上述病因通過白內障手術可以幫助將引發青光眼的因素解除,在部份因晶體問題引起的繼發青光眼病例中,更能起到徹底治療的作用。

白內障與青光眼相互影響,白內障手術在青光眼治療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白內障手術通過改善房水流出,幫助降低眼壓,若能掌握合適的時機進行白內障手術,或能讓青光眼的治療事半功倍。

重點參考文獻

1. Lam DS, Leung DY, Tham CC, Li FC, Kwong YY, Chiu TY, Fan DS.Randomized trial of early phacoemulsification versus peripheral iridotomy to prevent intraocular pressure rise after 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Ophthalmology. 2008;115(7):1134-40.

2. Lai JS, Tham CC, Lam DS. SeminOphthalmol. Incisional surgery for angle closure glaucoma. 2002 Jun;17(2):92-9.

3.Liu DT, Lee VY, Chiu TY, Lam DS.Long-term intraocular pressure control after clear corneal phacoemulsification in glaucoma patients.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6;32(2):1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