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市百日:受理企業77%代表“硬科技”

原標題:科創板開市百日:受理企業77%代表“硬科技”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時,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之一。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科創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落地,開市至今保持平穩運行態勢,總體符合預期。

  第二屆進博會開幕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上海考察。針對這一重大任務,總書記指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要堅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強化信息披露,合理引導預期,加強監管。

  “硬科技”不是僅僅指“硬件”公司,而是“硬核”的科技公司,不搞PPT創新,專注於科技研發與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開科創板開市百日成績單:截至10月29日,科創板募資總額達526億元,總市值5664億元,流通市值796億元。作為一條為科創企業量身定製的“新賽道”,這一全新市場迄今已吸引173家企業提交發行上市申請,其中已受理企業166家。從行業分佈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熱點領域,分別達到61家、37家和30家,總量佔已受理企業的77%。這些企業的增長模式都打著科技創新的深刻烙印,更有不少行業“隱形冠軍”、未來“獨角獸”已出現在投資者的視野裡。

  普華永道最新報告顯示,正是受科創板落地的利好提振,科技行業創業投資今年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IT服務、半導體、電子及光電設備產業投資數量持續上升,IT及信息化、人工智能、機械製造、集成電路更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的投資熱點。

  科創板正在持續挖掘更多“硬科技”企業。不過,“硬科技”企業普遍研發週期長、研發難度大、研發風險高,因此往往存在股東人數眾多、主要以期權為激勵手段、持續研發投入導致企業持續虧損等特點。縱觀科創板率先破冰的一系列制度創新,對科創企業的包容性正不斷提高。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盧文道介紹,科創板受理企業(不包含終止審核企業)中,有9家企業最近三年未盈利。目前,已出現沒有營業收入的生物醫藥企業、紅籌企業、特別投票權企業,通過了交易所這一端的發行上市審核。隨著審核的推進,科創板的制度包容性,還會在實踐中繼續顯現出來。

  據瞭解,科創板審核啟動以來,交易所一直注重按照所確立的科創屬性評價機制,把握好科創板定位。目前科創板和試點註冊制配套制度確立的科創屬性評價判斷機制,總體上是有效的。科創板已經支持了一批符合科創定位的企業上市,支持科技創新的效果初步顯現。也有幾家明顯不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終止了發行上市審核。接下來,上交所將繼續堅守科創板定位,在審核環節進一步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