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开发上海第一人

东方明珠,黄浦江畔。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生气勃勃,状如“四叶草”的主场馆扩容升级,门口的熊猫“进宝”挥舞双手,欢迎海内外客商共赴“东方之约”。

伍子胥:开发上海第一人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上海,既古老又年轻。2500多年前,满头白发的“申”之行政长官伍子胥,在这里挖下第一锹土,成为开发上海第一人,为上海今日之辉煌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令人景仰。

胥浦塘位于上海市金山区西南部,长8.7公里,南接嘉兴平湖市的上海塘,东北流入掘石港。笔者追寻伍子胥足迹来到这里,但见河面波光粼粼,河岸草长莺飞,玉带拥翠,风光秀丽,这里就是伍子胥当年开凿胥浦出东海的地方。吴国正是利用这条运河攻入了越国都城会稽(今绍兴),取得了决定性的军事胜利。

伍子胥:开发上海第一人

上海金山河道整治面貌焕然一新

据《上海内河航运志》载:“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吴国大将伍子胥在长泖接界泾而东,开凿了上海地区第一条人工内河航道胥浦。”《金山县志》透露出其是以伍子胥名字而命名:“周敬王二十五年,相传吴国大夫伍子胥凿河,自长泖接界泾而东,尽纳惠高、彭港、处士、沥渎诸水,后人称为胥浦。”

据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教授考证:“在上海市区范围内,金山县是最早成陆的,最早开发的。”“金山是上海市最古老的地方,是最早设立县治的地方。”南朝梁时曾“置胥浦县”,以地接胥浦而得名,属吴郡。历史上,胥浦乡、胥浦里、胥浦庙渡、胥浦村、杨胥浦等相关地名,在金山地区烙上了深深浅浅的痕印。

伍子胥:开发上海第一人

作者李光荣与夫人赵勤在上海寻访伍子胥足迹

从长江中游一个水乡来到长江下游另一个水乡的伍子胥,将吴人“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用”的优势延伸到战场上。胥浦为战神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同时也方便了老百姓。

后人感念伍子胥功德,自汉唐以来就立祠祭祀,名“伍公祠”“伍员祠”,俗称胥浦祠,位于今吕巷镇马新村。明韩魏《伍公祠》诗云:“荒荒落日岭云孤,伍相祠前泣鹧鸪……涛声入夜还吞越,山色迎秋尚吊吴……”清乾隆版《金山县志》有载:伍公祠“祀吴大夫伍员,在胥浦上。明嘉靖间毁于倭,迁像于祠左曹大明王庙中。”从此,伍子胥和北宋开国元勋曹彬被合供一庙,但名字还是用的“胥浦庙”。后屡有毁建,逐渐成为地方民俗庙。2006年1月恢复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后逐步扩大重建,成为胥浦净寺,香火旺盛。

伍子胥:开发上海第一人

上海金山区胥浦净寺

胥浦塘虽是吴越争雄的产物,却在客观上起到了沟通太湖与浙江西部诸水的作用,使上海西南部上游来水在杭州湾分流入海(后由于出海口封闭改道而曲折北流),对于联结沪杭航运至今仍具重要意义。经过整治,古老的胥浦塘又焕发了青春,可通行100吨级船舶,是水运和航运的重要河流。

伍子胥也因此成为《上海水利志》中“人物传略”的第一人,其功绩卓然不朽,名标青史!苏州胥王园里建有高18.6米的主景建筑“申胥阁”以作纪念,有匾额曰:“一世之雄,允文允武;出将入相,至臣至才。”

伍子胥:开发上海第一人

江苏苏州胥王园内申胥阁

带着对这位开发上海的有功之臣的敬佩,笔者来到黄浦江边,拜访了时任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副校长、“李支舜语文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语文特级教师李支舜。正值天命之年的他,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和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等称号,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说起伍子胥,这位伍子胥的小老乡流露出一种自豪感,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据《上海通志》载:“上海地区,春秋属吴。战国先后属越、楚。”三国时期吴国史学家韦昭给《国语·吴语》作注云:“员奔吴,吴子与之申地,故曰申胥。”意思是说,伍子胥被吴王阖闾封于吴国的“申”地,便叫“申胥”。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更是引申说:“《国语·吴语》作‘申胥’,盖以‘申’为氏”,不过,这一说法没有得到文献和族谱的印证。

关于“申”,《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历史大辞典》等大型权威辞书均释为:“上海市的别称。以境内黄浦江别称春申江,简称申江而得名。”

伍子胥:开发上海第一人

上海一瞥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谓:“旧误传为战国时春申君黄歇所疏导,故别称黄歇浦、春申江。”接着又作了详尽论证:“黄浦之名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高子凤《南积善寺记》,《宋会要·食货八之二九》作黄浦塘。元至元年间称黄埔港。《明史》作大黄浦。本吴淞江支流。《明史·河渠志》:永乐元年(1403)夏原吉言:‘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江要道,今下流遏塞难浚。’遂用叶宗行的建议,浚江通范家浜,导以黄浦以入海。此后黄浦江取代吴淞江而为太湖下游入海干流,即今黄浦江。清以后通称黄浦江。”

黄浦江之于上海的意义,无异于黄河、长江对中国的意义。这条江,由此成为上海市的母亲河。至今,黄浦江仍是上海市主要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并承担着航运、排洪、灌溉、渔业、旅游、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

伍子胥:开发上海第一人

黄浦江两岸灯光夜景

《辞海》与《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的说法相同,其在“春申江”条目中指出:“误传为战国时楚春申君黄歇疏凿此江而得名。”在“黄歇浦”条目中又说:“此上海黄浦不见于宋以前记载,以此浦为黄歇所凿,显系后起的说法。”这充分表明黄歇开凿黄浦江是个美丽的误会。

从典籍的记载来看,在“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之前两百多年,伍子胥就已被封为申,相当于说是首任上海市市长。可以肯定的是,伍子胥所封的这个“申”,不是其祖父的岳父曾任职、位于今河南南阳市唐河县的那个楚国的邑,而只能是吴国的地盘。因此,“开‘申’之祖”应该是春秋末期的伍子胥,开发上海的第一人也应该是申邑的行政长官伍子胥。

伍子胥:开发上海第一人

江苏苏州伍子胥塑像

公元前495年,伍子胥率领上海人民开凿了第一条逶迤水道。而他肯定不会想到的是,自己修建的用于兵戈之争的胥浦在两千多年后依然健在,仍是沪浙水上运输的主要航道之一,成为今天的一笔宝贵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