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痠背痛自己感覺的痛點,不是真正的病灶痛點

腰痠背痛自己感覺的痛點,不是真正的病灶痛點

真正病灶痛點都找不到,如何能治好病?應瞭解哪些症狀是由哪組肌肉平衡失調造成的,應在哪裡才能找到它的解剖位置(並非穴位)。要了解到具體的病因,才能因病施治,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腰痠背痛自己感覺的痛點,不是真正的病灶痛點

圖1 臨床症狀和相應壓痛點(病變的解剖部位)

無菌性炎症疼痛多發生在肌腱或韌帶與骨膜的附著點處,使某些肌肉處於不均衡超負荷狀態,或肌肉收縮和舒張協調作用的失常,這都是肌腱或韌帶與骨膜的附著點受到損害性牽拉應力造成的。就像是橡皮筋一樣,長時間保持一種拉力的情況下,回彈性就差。肌腱或韌帶如果經常鍛鍊就像橡皮經一樣得到放鬆和休息,一拉一收,那麼就回彈性就很好。在脊柱中,特別是腰椎、腰骶椎、頸椎及肩關節,是人類從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活動強度較大的運動器官,其周圍軟組織均易發生急性或慢性損傷。所以,腰痛、頸項痛、腰骶痛和肩關節痛的發病率,遠較其他部位多。無論是怎樣的損傷,均會產生無菌性炎症而發生疼痛。為此,首先要學會如何找到痛點,臨床疼痛部位,特別是壓痛點的分佈規律,都與人體生物力學有關。因為脊柱是人體活動的中軸,許多活動都是由其周圍的許多肌肉和身體其他關節的肌肉、軟組織共同協作完成的。脊柱周圍的軟組織結構層次十分複雜,要仔細分析才能找到痛點。在近60年臨床工作實踐中,我總結出背部常見12個有規律的壓痛點,每個壓痛點有相應的臨床症狀,可以按圖索驥,根據症狀和解剖常識,很容易找到真正病灶痛點(圖1),找到痛點用手指按壓,患者常會驚呼“找到穴位啦!”但我們並不稱其為“穴位”,科學名稱應是某某解剖點,可以作為按摩治療時,選擇重點按摩區域的參考(圖1右側),滑動按摩這些壓痛點,疼痛可立即減輕一些,按摩動作只是將局部代謝產物彌散開,從而減少了局部刺激作用而已。要想好轉必須配合其他治療才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再在正確的病灶痛點處,貼幾天麝香壯骨膏(圖2),做“協和健身椅子操”輔助治療,會很快好轉。

腰痠背痛自己感覺的痛點,不是真正的病灶痛點

正確的貼膏藥處和按摩處

現在的問題是,在骨科門診常常看到許多人不熟悉解剖位置,找不到病灶痛點,拔火罐、扎針、艾灸、小針刀和“封閉”都不能準確找到壓痛點,常將治療點放在疼痛的放散區域,你自己感覺疼痛的部位,不是真正痛點部位,猶如電話總機壞了卻去修電話線,不能對症治療,所以療效欠佳,甚至會越來越重,造成肌肉勞損,炎症反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