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人靠什麼生活?

春江暖蘆葦豔荷葉田田


格陵蘭是全球最大島嶼,也是童話王國丹麥的海外屬地。這座靠近北極面積超過216萬平方公里的島嶼,人口卻還不足7萬,經濟主要依賴於漁業、採礦以及丹麥每年大規模的援助。

格陵蘭島的主要居民是北極因紐特人,還有13%左右是丹麥等北歐移民後裔。格陵蘭島大部分區域都處於北極圈內,85%被冰川覆蓋,也是地球上除南極洲外第二大固體淡水儲存之地。由於地域遼闊,地處緯度偏高,除了西南沿海受格陵蘭暖流影響氣候稍暖之外,大多數地方都是終年苦寒,冰雪茫茫。


雖說陸上冰山廣佈,但格陵蘭超過3.5萬公里的海岸線外,擁有著非常豐富的漁業資源,漁業也是格陵蘭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當地四分之一的人口直接從事漁業生產,而格陵蘭最主要的出口貿易商品也都是漁業產品。格陵蘭最重要的漁業資源當屬捕蝦業。格陵蘭的北極蝦產量巨大,佔據了漁業捕撈的大部分。

除了漁業,近年來格陵蘭的採礦業也在不斷興起。在格陵蘭的巨型冰層之下以及周邊水域,蘊藏著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未開發礦產資源之一。當地成礦條件優越,採礦潛力非常巨大。僅目前已探明,格陵蘭的石油儲量超過45億噸,還有大量鐵礦、稀土、黃金、鈾礦等。


由於採礦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也需要成熟的採礦技術與大量的勞動力,這些對於格陵蘭來說都是非常困難的。格陵蘭終年苦寒,環境相當惡劣,所以採礦成本也相當高昂。由於全球氣候變化,格陵蘭的採礦業雖說有所發展,但整體規模依舊不大,在其經濟中比例也不高。

格陵蘭生活成本非常高,所以即便地廣人稀而且資源豐富,但這些給格陵蘭帶來的經濟收益也相當有限。為了幫助格陵蘭人,每年格陵蘭的宗主丹麥都會向其提供大量的援助與補貼,這些資金約佔格陵蘭財政支出的60%以上。來自於丹麥的補貼,也成為了格陵蘭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


上千年前追逐獵物來到格陵蘭島定居的因紐特人,一直以狩獵為生。20世紀後期之前,狩獵業也一直都是格陵蘭人的生活來源之一。格陵蘭及周圍海域的鯨魚、北極熊、麝牛、海豹等都是格陵蘭人的主要獵物。除了獲取肉類、毛皮、鯨脂等生活必需品外,獨角鯨牙齒與皮毛等也是曾經格陵蘭主要的貿易物資。

因為現代文明與生活方式的影響,格陵蘭人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曾經以狩獵為生的格陵蘭人,大多也都住進了城市之中。雖然當地人還保留著捕鯨、獵熊等傳統,但已經不是生活的主體,今天的格陵蘭人與其他地方一樣學習、工作、生活,並沒有太多不同。


澹奕


格陵蘭島面積216.6萬平方公里,人口5.6萬,2018年實現GDP27億美元,每年獲得丹麥財政支持在6億美元之內。

因紐特人是格陵蘭的土著,如今占人口的85%,丹麥裔為主的北歐人佔13%。

島民生活以二戰後的五六十年代劃線,此前以漁業和捕獵為主,此後的半個多世紀已轉為漁業、服務業、加工業、採礦業和旅遊業,格陵蘭90%的出口來自漁產品,2013年接待遊客4萬人。

一直以來,格陵蘭島多數居民靠捕獵為生,但海豹數量越來越少,一是捕殺過量,另一原因是氣候變暖,海豹遷移到更北邊。溫暖的海水又引來了大量的鱈魚和其他魚類,丹麥幫助愛斯基摩人從事現代漁業:貸款給當地人買小型帶有馬達的漁船、魚網和其他設備,建造魚產品加工廠,辦理魚產品出口業。

當下,格陵蘭人以婦女為主在魚產品加工廠工作,一些受過較好教育的人在當地政府辦公室工作,更多的人受培訓從事木匠、電工、機械、建築等。

近年來,有中資企業收購當地鐵礦(2015)、中標機場擴建(2018)和介入其他礦產的報道,囿於環境、成本和丹麥及格陵蘭政府的態度和效率,上述建設沒有後續報道。


ruixuezhaofeng


掏鳥蛋,捕魚,冰下面撿貽貝,馴鹿和狗是交通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