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式回購再現,希努爾回購計劃宣佈終止,一毛錢也沒購

2018年11月15日,希努爾(002485.SZ)曾發佈“擬回購股份”公告,表示回購金額不低於3億元、不超過6億元。僅僅一年不到的時間,希努爾便表示終止回購公司股份。

自回購公告發布到終止回購公告披露,希努爾並未回購任何一股公司股份,此舉引發輿論的強烈反響。

2019年11月5日,希努爾公告宣佈,由於去年投資及併購的文旅項目規模較大,今年以來受宏觀經濟等因素影響,市場流動性趨緊,外部融資環境較預期更為困難。在當前情況下繼續推進股份回購事宜,已不再符合公司現階段發展戰略,不符合公司及股東的利益,決定終止實施本次回購股份事項。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在回購期內並未進行過回購操作。

據輿論觀察,截至今年9月30日,希努爾資產負債比率達到37.90%,貨幣資金一欄更是從2017年末的9.44億元到2018年末的1.01億元,再到今年三季度末的僅剩0.83億元,現金消耗的確巨大。

此外,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希努爾前兩大股東所持的股份全部處於質押狀態。公司第一大股東廣州雪松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3.62%,持股數量為3.46億股,目前狀態為全部質押。作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廣州君凱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4.88%的股份也悉數質押。

如此境況下,希努爾取消回購計劃的決定從企業運營的角度似乎無可厚非,只是計劃披露至今近一年的時間卻零回購,“失信於”投資者,也難怪輿論掀起波瀾。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renminyq)監測,希努爾的輿情在11月5日“終止回購”公告發布以後開始顯著走高,11月6日開盤前呈現出另一個高峰點。其中,負面輿情佔比高達30%,而代表著中小投資者聲音的股吧、微博、雪球等社交媒體平臺輿情數據增幅高達300%。


忽悠式回購再現,希努爾回購計劃宣佈終止,一毛錢也沒購


網友@一夜驚醒夢中人上市公司不能按期兌現承諾,除了無法規避的客觀制約條件外,不乏是一種人為欺詐,人心叵測,其中也可能存在貓膩,把回購作為誘餌,引導股民追捧,以提升股價,成為大股東減持套現的工具。網友@worddos是否可以考慮上市公司資金沒有到位的情況下不能發佈回購公告?同時,要將不兌現回購方案的主體列入失信黑名單。網友@開始看奇寧願冒著被監管問詢的風險,也不願意回購哪怕一股。可以理解為公司資金的確非常緊張,也可以理解為公司一開始就是有意而為之。

其實,上市公司進行股票回購是資本市場上一種常見的手段,通常是利用現金等方式,從二級市場上購回自身公司發行的一定數額股票,用於激勵員工、回報股東權利等,以提振投資者信心。但近年來上市公司屢屢開出回購的空頭支票,各式花樣操作讓回購變了味道。

部分上市公司發佈股份回購公告後,並沒有如約進行實質性回購操作,或是象徵性地回購少數股份。

2019年8月27日,水晶光電(002273.SZ)發佈了回購公告。說好2億元回購,13個交易日後僅回購88萬元,就不需要再回購了。貓膩在於回購協議將價格上限定在14元,而公告發布當天收盤價已經來到12.68元。一般而言,回購價格上限與當前股價不會靠得太近,也難怪水晶光電此次回購一直被輿論場當成調侃的典型。

還有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購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如大股東或實控人質押股份面臨爆倉的風險,上市公司企圖通過股份回購的方式,穩定股價表現,防止大股東的質押股份爆倉,背後亦不無利益輸送的嫌疑。

2018年6月5日, 科陸電子(002121.SZ)公告稱12個月內擬從二級市場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總金額5000萬元-2億元。可一年之後卻一股未購,遭到深交所的監管問詢。部分輿論觀點認為,科陸電子當時實際控制人質押率達到98.84%,其回購股份的真正用意恐怕是穩定股價,避免實際控制人遭遇平倉。

不僅如此,各種花樣回購的背後還有可能衍生出諸如內幕交易、操縱市場、信息披露違法等各方面的隱患。這樣的股份回購,顯然難以提振投資者信心、穩定股價、給上市公司帶來正面輿論回饋,反而有可能激起輿論軒然大波,讓上市公司帶來不必要的輿論危機。

忽悠式回購再現,希努爾回購計劃宣佈終止,一毛錢也沒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