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幹部要有“四心”

俗話說“入深山採好藥,臨深池釣大魚”。人們想要獲得真正的知識,就要親身參與社會實踐。一些扶貧幹部常坐在辦公室工作,對鄉鎮工作雖說熟悉,但遠沒有時常下村入戶的幹部瞭解全面,因此扶貧幹部要多下村實踐,多做調查研究,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扶貧工作,處理應對各種困難。

扶貧幹部要多下村,看看村裡處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村委會是與群眾打交道解決村民問題的首站點,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最前沿,是依法調解民間糾紛,維護社會治安和生活秩序的中心點。扶貧幹部多與村“三委”幹部交流溝通,瞭解村一級是如何協助並落實上級開展工作的,看看他們對村裡工作的總結以及下一步打算,看看轄區內的扶貧產業、項目建設的開展情況,聽聽他們對村情、貧情的見解,這有助於我們對基層工作詳細全面的瞭解。

扶貧幹部要多入戶,帶著“四心”去深入瞭解群眾。扶貧幹部走村入戶的目的是什麼,就是了解群眾的難事,並想方設法找到解決辦法,做到知根知底、有備無患。一要帶著“細心”去入戶,入戶時我們要詳細瞭解村情、民情,群眾家裡的基本情況,群眾享受政策的情況等。二要帶著誠心去入戶,在群眾家裡坐一坐、聽一聽,採用拉家常的方式去了解他們對政策的知曉率,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當前黨委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讓群眾“掏心窩子”的實話實說。三要帶著真心去入戶,在入戶過程中我們要視群眾的事為自己的事,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去和群眾打成一片,真扶貧,扶真貧,為群眾解決最急最盼的問題,提高群眾的認可度。四要帶著責任心去入戶,在與群眾交流要注意談話的方式方法,對老百姓反映的問題、甚至牢騷怨氣要善於傾聽和記錄,對國家的政策能做解釋的進行解釋,對我們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向上級反映,儘量取得群眾的理解,避免造成新的不穩定因素,做好矛盾管控和化解工作。

農村工作錯綜複雜,包羅萬象。我們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多下村入戶,瞭解當前農村工作的一些情況,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對自身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和準確的定位,不斷增強脫貧攻堅政策水平和實踐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