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事朋友半年內全家去了日本旅遊,後來又去韓國旅遊,但不發朋友圈是什麼心態?

干邑愛好者女


根據我的分析主要具有以下幾種心態:

一、注意保護隱私的心態

雖然發朋友圈是一種普遍的想象,涉及到每個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一些隱私,很多人因為發朋友圈不顧忌,被詐騙犯盜竊照片等其他信息,用來做違法亂紀的事情,給當事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擾。所以不發朋友圈也是一種保護隱私的行為,不給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二、低調的心態

現實社會都很浮躁,都喜歡在朋友圈炫富,發各種吃喝玩樂,讓別人產生一種羨慕的感覺。出去旅遊不願意發朋友圈說明他很低調,不願意引起別人的關注,其實這種心態才是正常的心態。過的幸福與否,只有自己才知道,發朋友圈只是一種虛榮,一種外在的表現,要遵循內心的體驗。

三、遠離手機,健康生活的心態

當今社會應該誰都離不開手機,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不願意整天拿個手機,讓自己對手機形成高度的依賴。手機依賴已經是一種病態的心理,對生活已經造成了影響,所以,有時間應該靜下心來,多讀書,多鍛鍊,充實自己遠離手機。

總之,對於你提出的問題,這是我的幾點看法。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你也能找到屬於你的生活方式,你也不必在意和關心別人怎麼活,這樣會給自己徒增煩惱。


溫暖的心理師


各人的性格和做事風格不同而已,沒什麼理由。

我每年出國旅遊兩次,已經堅持8年,踏足了歐洲,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的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每天旅遊結束回賓館,即使很晚了也一定會花幾個小時時間寫下游記併發到朋友圈。遊記內容包括時間,地點,天氣,景點描述,歷史故事,自身感受和一路上的有趣小插曲。

而朋友們,則每天會上微信看我的遊記並逐一點評。按他們的說法就是看著我的遊記,就像身臨其境跟著我一起去旅行了。

其實一早我寫遊記的目的只有一個,趁年輕還走得動,暫時也沒有家事拖累,儘量多出去走走看看,用遊記的形式留下自己的足跡。成為一生中一段美好回憶。等到老了走不動的那個時候,獨居在家,百無聊賴之時,慢慢翻閱一下游記,現時的情景會歷歷在目,這種感受肯定會是無比美好和溫馨的!

剛開始關於是否寫下游記和發朋友圈,有過猶豫,怕朋友圈的朋友認為在炫耀,不過最後還是堅持了這種做法,人要為自己而活,從心出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獨步天下2000


以前有一次去日本,剛到地方發了個朋友圈,當天下午就有同事給我發微信,讓我帶個電飯鍋回來給她。雖然說的很客氣,但是我真的覺得她腦子有病。

等玩回來我就假裝說國外流量貴怕花錢,沒開流量沒收到消息敷衍過去了。從此以後出去玩都不告訴別人,我高興就帶紀念品發給大家,不高興就誰也不說,省事。


吧啦啦00


一同事朋友半年內全家去了日本旅遊,後來又去韓國旅遊,但不發朋友圈是什麼心態?

旅遊而不發朋友圈是什麼心態?在我看來,

1是懶得發,

2是出去看美景、品美食,沒時間發

3是平時根本就不喜歡發朋友圈,旅遊也一樣不會發

而我自己就屬於懶得發那一類,今年2月底開始出去旅遊,先去了杭州,又去了巴厘島,再去了南寧和巴馬,那一個多月的時間都在外面遊玩。

去了四個地方,一個多月的時間,發了大概4、5個朋友圈,曬一曬看到的美景,有時候也想發一發,但選照片的時候覺得好麻煩,乾脆不曬了,



因為我發朋友圈的照片都是精挑細選,看到不完美的地方需要PP圖,潤潤色,讓照片看起來好看,才會發,展現的美景,就是要讓它看起來美好

想到挑照片➕P圖,全部弄下來費時又費力,發朋友圈的心也就慫了。



回來之後,手機裡拍了上千張照片,帶回了一堆美好的回憶,就覺得夠了。

而出去旅遊總覺得時間比較緊,有時間就去看不同的風景,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吃不同的美食,晚上回酒店之後,有時間就忙著整理照片。



而我愛人,平時就不喜歡發朋友圈,所以他出去旅遊也一樣沒有發,

對於發不發朋友圈我覺得純屬個人愛好,有的人喜歡發,有的人不喜歡。

我雖然懶得發,而沒事時候很喜歡看朋友圈裡別人發的美景照片,覺得世界那麼大,我不一定會去那些地方,但可以看去過的人拍的照片,欣賞一下,覺得也很好。



有次打開朋友圈,當時我就震驚了,看到一個朋友一大家子去旅遊,同一個地方,她曬完,她媽媽曬,她媽媽曬完,她弟弟曬,她弟弟曬完,她又曬,她曬完她媽媽曬,她媽媽曬完,她弟弟曬~~~~

就是一直輪流曬

全部清一色小視頻,朋友圈裡一大串都是她們家曬的,而且發的相當勤快,反正我的朋友圈,那半天裡基本都被他們一家人霸屏了



我喜歡看看朋友圈,別人有趣的事,開心的事,美好的事,甚至是小沮喪的事,只要不是一直刷屏發廣告的就不會屏蔽,即使發廣告發點有技術含量的我也喜歡看,

經常發負能量,滿口噴的我也會屏蔽,我的朋友圈我做主,當然別人的朋友圈也是別人做主,你發你的,我看我的,互不干擾


豆子的食物日記


前一段時間幾個要好的朋友一起吃飯,酒喝了不少,喝到接近尾聲時大家對喝酒已經不再是主要話題了,隨之而來的便是相互聊天,而且話題會不斷的變化,其中一個哥們忽然說上個月去了一趟韓國,話音剛落大家忽然沉默了,那哥們感覺到這個話題很尷尬趕忙端起酒杯自罰了一杯,於是再喝酒也沒意思了,主家去結賬,大家匆匆忙忙離開飯店。平時我們經常聚一下,每次都很開心喝酒也很盡興,忽然感覺這次臨了臨了特磨嘰……


小玉就是小玉


  • 何必要自尋煩惱,我是有過切實體會的,之前去國外,好心跟周邊朋友預告了下,多位朋友都委託我幫忙代購,到了那邊,進了免稅店就開始到處找要代購的物資,有些緊俏的貨,很搶手,排隊都買不到,為了能夠買齊清單上的東西,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購物上,弄得精疲力盡,影響去景點參觀的精力和體力,滿腦子想著給朋友代購的東西,還要到處打聽,哪個城市有藥妝店,秋葉原哪個地方有電器行,有些當地報價比朋友給我的清單價格還要高,立馬微信聯繫,有時候信號不好,急的直冒汗,大包小包的人肉搬運,有的實在是太冷門買不到,朋友還抱怨,說誰誰幫她買過,很好賣,MMP,你這麼明白咋不自己來。經歷過幾次以後,我再出國堅決不告訴朋友,自己去好好散心,是目的,誰愛買自己去買好了,老孃不伺候。


美食喵探


發朋友圈是個什麼心態?

真的分享美景了嗎?考慮過沒條件去的人是什麼感受?我今年三月去過澳新,最近剛從北歐回來,十月一後準備去日本,除了單獨給不錯的朋友發幾張照片說明情況外,一張都沒有公開發過。尤其去歐洲,回來一聲不吭。費用大部分人不捨得花銷,不得不考慮到這點。



她大叔521


我還想問,你出去玩就發朋友圈是什麼心態? 我出去跑的地方不算多,不過除了東北,其他大的區域都去過了,但是從來沒發過朋友圈啊...我的私生活需要發朋友圈報備嗎? 我同學工作性質一年三百天在國外,各大洲都去過,也從來不發朋友圈。 所以,我也想知道幹啥都發朋友圈的是啥心態。


大嘴巴怪獸。


我出門旅遊一定發朋友圈,只不過有些分組的人不可見。旅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朋友圈是我記錄自己生活的載體,為什麼不發?現在我翻到幾年前旅遊發的朋友圈,也還能隨時回憶起旅途中的點點滴滴,就跟讀書的時候記日記沒什麼兩樣。不過我發朋友圈都是一天的行程結束了之後,晚上躺床上打總結髮個九宮格曬曬當天拍到的美景,順便碼一些文字記錄一下當天的感受和新鮮事;我也特別討厭那種開車出發發一條,服務區休息發一條,排隊買票發一條……。

至於很多人很害怕的“代購”問題,我都是直接回復提代購請求的朋友:代購隨緣,遇上了一定幫買,遇不上就沒法買(我不會專程去為你買東西);代購過程更簡單:碰到朋友需要的商品,馬上開微信視頻聊天,商品型號、價格一目瞭然,你認可咱就買,你不接視頻聊天或者不認可,咱就不買;至於經費問題,視頻確認以後,關係好的金額不大就直接墊付,關係一般的或者金額較大的請先微信轉給我,我帶的資金也有限,後面還有行程要花錢呢。


做大事三個條件


估計是被求代購問怕了,幫人代購真的是吃力不討好的活,還有一個辦公室的幫他帶就要幫你帶,少帶一個都會平白無故得罪人。每人讓帶一個都吃不消。之前去德國,一同事讓帶日默瓦的箱子。還有要帶雙立人套鍋刀具的。我都覺得他們腦子是不是有病,我看起來像是能扛這麼重東西的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