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五筆”的硬傷在哪嗎?

坦然陳之


我是用了六七年拼音後零基礎學的五筆。現在電腦用五筆,手機用18鍵雙拼(不是9宮和26鍵),在同事電腦和老婆的手機上就用全拼,早年“萬碼奔騰”的年代長期混跡於各大輸入法論壇,自認為有一定發言權。

輸入法有很多,比如全拼、雙拼、五筆、鄭碼、二筆,還有語音輸入法、速錄機輸入法、手勢輸入法。如果我們討論五筆和速錄相比硬傷在哪裡,那硬傷一定是:五筆每次只能按一個鍵,而速錄是多個鍵同時按,像彈鋼琴一樣。這個硬傷決定了:五筆不可能和多指並擊的速錄比速度。

按照大家的習慣,我們下邊只討論五筆和拼音的對比,不考慮語音、速錄、五筆以外的形碼和音形碼。

所謂“硬傷”,是指先天的,克服不了問題。五筆和拼音相比,幾乎就沒有什麼硬傷。如果說“軟傷”的話,那麼五筆的唯一問題是:學習難度大,學習時間長

這就好比問,多讀書比少讀書有什麼壞處,上大學比不上大學有什麼壞處。那麼壞處只有一個:前者更“浪費”時間,花更多的錢和精力,因為完全可以用這個時間做其他事(比如打工)。

不要用流行程度、使用人數的多寡來判斷一個事物的好壞。路邊隨便拉一個人,都會玩安卓系統或iOS,還有很大一部分會使用Windows系統。但是普通人很少有使用Linux的。Linux有時連畫面都沒有(可以有),純粹輸命令。這種看上去很low的操作,在業界幾乎沒有人鄙視,反而是高手的象徵,而且是必知必會的技能。Linux如果說有什麼問題,那就是:太難學了。但是千萬別以為用鼠標,用手指(手機),操作速度可以趕超純命令。

一個五筆初學者,打字速度不一定可以趕上熟練拼音打字者。但是熟練的五筆打字者,一定快於熟練的拼音打字者。拼音打字,特別是全拼,是幾乎不需要練習的,就算練習,也很快就達到速度瓶頸。而五筆則可以不斷突破速度,但是前提是需要刻苦的練習和鞏固。這就像普通的手機拍照,再怎麼練習拍照技能,也就那樣了,但是單反,要練習的技能就多了,可以寫一本書。當然,要承認,單反初學者拍出來的照片,還不如用手機的全自動拍照呢。

五筆熟練者的打字熟練水平,是建立在條件反射基礎上的,看到或想到一個字詞,不需要反應就直接打出來了,一打一個準,不需要選字。這種條件反射,對於五筆初學者或者沒有用過五筆的人難以理解,總覺得還要想想怎麼拆字。其實想通了很好理解,就像我們寫字一樣,想到一個字,提筆就寫出來了完全不用動腦子。比如“碧”字,不需要口中還要念著“王、白、石”(小學低年級除外)。

五筆為什麼比拼音快,就是因為剛說的“一打一個準,不需要選字”。拼音正常情況下也可以打很快,但是經常要停下來選字,如果使用聯想輸入的話,也得停下來看看聯想出來的字是否正確。

五筆打字有幾種習慣,我們叫做“單字派”,“詞組派”,還有一種是左右搖擺或兩個都不是的(主流)。單字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打。詞組派就是儘量按詞組打。你覺得到底單字快還是詞組快呢?表面看詞組派更快。但實際上很多打字高手都是單字派。因為單字更方便練習,做到爐火純青,一秒鐘按8次鍵出來兩個字不是難事。漢字常用字總共也就幾千個而已嘛。而頂級高手又反過來了,是詞組派的。這種頂級高手普通人就不要去想了,那訓練過程太難了,大師級的。拼音當然都是打詞甚至整句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打詞和打整句不一定就快。不要用常規思維去理解打字的極限速度。

盲打有三種境界,一種是不看鍵盤,但要看候選框和打出來的字,隨時準備選字或刪掉打錯的。第二種是不看輸入法的候選框,但是要看光標處打出來的字對不對,第三種是不看屏幕,閉著眼睛打字。拼音最多隻能做到第一個境界。普通五筆第一或第二境界。五筆高手第三境界。

境界越高,打字越輕鬆,打字越享受。想起小時候阿姨們織毛衣,那就是“盲織”,邊織毛衣還能邊看電視,這就是享受,而不是負擔。為了形成反差,我們看看連第一種境界都沒有達到時,打字是一種什麼情況。他一會兒低頭看看鍵盤,找到要打的鍵,一會而抬頭看看輸入法的那個選字框,看看該不該選字,一會兒還看看光標處打出來的字對不對。眼珠是來回移動,你說累不累。而達到第三種境界的五筆高手,那就是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不帶停頓。

說的有點多了,主要目的是讓對五筆不夠了解的朋友有個初步的認識,好知道五筆比想象中的門道多。儘量不要自己不瞭解五筆就想當然。這就好比,在村子裡見到一個混得不好的大學生替小學生打工,就以為大學生都是書呆子。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機會去知名的企業的精英層看過。

拼音打字很少有專門的論壇、討論群組,而五筆有很多,這也能看出問題。

至於五筆遇到不會寫的字怎麼辦?這根本不是硬傷。遇到不會寫的只是少數,碰到了就百度搜索一下,或者臨時用拼音打字嘛,語音輸入也可以。主流五筆都可以五筆拼音混打。不要認為五筆打字,就只會用五筆。這就好比開手動擋的司機碰到自動擋汽車怎麼辦,玩單反相機出門沒有帶單反怎麼辦。很簡單嘛,開手動的去開自動根本不是難事,玩單反的肯定也會用手機拍照。不過反過來不一定成立。

不管怎麼說,五筆相對於拼音,只有一個缺點,學習難度比較大。包括入門難,入門後精進難。這裡就不討論如何學習五筆了,只是可以簡單地說說,五筆入門也就一兩週時間吧,一個月後可以慢慢地打字,大概三到六個月可以追上拼音的速度。再往後,除了追求速度,可能更多的是追求準確率,或者說叫做舒適度。

五筆的優點,相對於拼音,除了速度快就是更舒服(準確,不選字不刪字)。其實優點對於現代普通人來說也並不明顯。所以,學習的必要性不是太高,但也不是毫無必要。取決於個人。這就好比書法、籃球、溜冰一樣。不學也沒事,學了也就多一門技能多一門愛好。拿書法來說,練好了,考作文時可能沾沾光,簽字籤意見時好看,不練也沒有大礙。但如果你認為現在都是手機時代電腦時代,書法就被時代淘汰,那就大錯特錯了。五筆一樣的道理。


犍為真人


我就是學的五筆,而且現在正在用五筆來回答這個問題,五筆的興盛和衰落都是經歷過的,對於當初 打字的老大,五筆打字,現在想來,它的成功有所必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在也大部分人都不會再學五筆了。

五筆是在90年代初的時候,極其盛行,當時的拼音,我記得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敲,而五筆,因為能打詞組和出錯率極低,簡直速度太快了。幾乎成了當時打字的標配。

當時我們大學的班級,全班都在努力地學習五筆,天天比學趕幫超的,每個人都練就了一手打字的絕活。在走上單位之後,大部分人也憑著這打字 的能力,在單位內嶄露頭角。

但是,歷史的長河永遠在前進,現在拼音的優勢 也已經顯現了出來。相對比之下:

五筆入門太難,需要背字根,練習各種拆字;拼音入門極容易;
五筆唯一缺乏的就是不會聯想;而拼音現在的“詞語聯想功能”實在太強大。
五筆並不會隨應著顧客和需要造詞,而拼音自主造詞的能力太強大。

這就是優缺點吧。

主要阻擋五筆再一次流行的主要原因就是:五筆太難學了。

很多人對於五筆的字根 感覺無處下手,而反覆練習拆字,有些人就感覺太難了。

我是五筆的受益者,而且現在打文章只有用五筆才會感覺到文思泉湧,但是,我也不阻擋拼音的興起,畢竟時代 在進步,打字 一定是越來越方便的。

我自己愛五筆,別人愛拼音,也非常正常。


Longsuixinyuan


記得沒錯的話,我從1999年開始學習五筆,到今年學習五筆已經有20年了。很意外碰到一個問起五筆的問題,因為現在身邊年青人用五筆的人並不多,每次他們看到我用五筆,都有非常驚訝的眼神看著我,我不知他們的驚訝原因是啥,是覺得用五筆的人非常帥嗎,那此時我應該配合著搖下頭,甩一下頭髮,還是覺得我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從我身上看出來一種時代感。

在那個時代,電腦做為一個新生的“物種”更確切的講,是社會主流或發展趨勢最火的幾年,為什麼這樣說,我記得我剛學電腦時(我學習與接觸電腦比五筆更早),用的是DOS,就是開機要輸入一堆命令那種,那時看到這種人在電腦上輸入命令時,那叫一個帥,內心裡崇拜呀,所以剛學電腦時也很苦,筆記本上記了一堆的命令,可是在98年,WINDOWS98就出來,就感覺好嗨喲的年代來了,開機簡單了。但是接下來問題又出來了,因為我們當時老師教書用的都是方言,方言裡是沒有鼻音,繞舌的,全是平音,說白了在我們的語言裡是沒有N,L / F,H之分的,用拼音打字那叫一個崩潰,還有第二個選擇五筆的原因,當時五筆處算是和拼音同樣屬於主流,並且比拼音打字還要主流,為什麼?因為那時用五筆打字確實快,熟練字根表後,可以做到真正的盲打,就像我這樣的小白,沒有碰到特別難的字,一分鐘打得最多的都達到100多字,那些快的那更別說了,記得比賽裡最快的是一分鐘打了293個字,還有就是那時用五筆的人叫專業,用拼音的人算是菜鳥,當時沒有雙拼等,打起字來是很慢的,所以除了前期背字根表的時痛苦,後面打字越來越快,再到後來字根表就全忘了,只要把手擺在鍵盤上就能打出字來。

剛才說了那麼多,只是說了一下個人的一些經歷,五筆的衰落其實是必然的,為什麼這樣說,在90年代電腦剛剛流行那個年代,大家都不會,在沒有普及時,電腦技術掌握在局部人的人手裡,這些有限的人暫且叫專業人士吧,那專業人員用五筆好處在於快,缺點在於記字根表,但電腦普及後,五筆的另一個缺點就出來了,第一是:五筆的字根太難背了,不利於普及,現在家家都有電腦,老人和小孩讓他們花精力來記字根表不是胡鬧嗎?但拼音不一樣,大家都會普通話了,哪怕普通話不標準,大部分字也都能慢慢拼出來,尤其現在的小孩,拼音都很好,買臺電腦立馬就可以上手了,連跳廣場舞的大媽們跳完舞回家,也要把視頻上傳到電腦,所以電腦普及後,要面對的是大眾,那五筆用得人也佔的比例就越來越少了。第二:拼音輸入法確實就是簡單,只要會普通話就能上手,第三,拼音輸入法全拼/雙拼/微軟拼音/智能ABC等這些輸入法後期經過了改進,在輸入時都提高了一些智能性,加快了打字速度。

所以現在的年青人,已經沒幾個會五筆的了,五筆的硬傷說白了就是起點太高,拼音起點低,更適合大眾化。


憶苦思田


看了很多答案之後,也想答一下。

上世紀末我專門分析過漢字輸入法當時的現狀,在計算機相關報紙發表過豆腐塊文章,還和幾個發明漢字輸入法的作者有聯繫。五筆最早的版本的硬傷是有的,就是隻認識6000個漢字。換句話說,最早的版本就是針對6000個漢字進行編碼,找出一一對應關係,沒有重碼。但是很遺憾,他就是隻認識6000多個漢字。

我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因為我的孩子的名字是在這6000多個漢字之外的,所以我孩子上銀行去辦銀行卡的時候,是辦不了的。因為那個系統只認識6000多個漢字!每次都是被告知:打不出來這個字。後來漢字在計算機系統上擴充超過6000多個漢字之後,最初的5筆是仍然不能適應的,仍然打不出這個字,但是用拼音在電腦上能夠找到喔,我曾好幾次想去法院告銀行系統是假的實名制,呵呵。

當然,現在我孩子的名字可以在銀行系統上用拼音找出。但是這樣的經歷,我一輩子估計忘不了。


橋牌宣傳競賽部部長


五筆本來就不錯,3500常用字是沒有問題!上學學習五筆時,字根很難,但是上手後,就容易多了!也很有趣!就好像學習英語,開頭難,後來就簡單多了!關於生僻字,我們可以自己編碼!如果常用的句子,也可以自己編碼很有趣!記得1998年,五筆考試,作弊在預備的電腦上提前編好比較長得句子!那時候會五筆,還是比較新鮮的!還有指法也很重要,決定打字快慢因素之一!


微電後排


最早的五筆輸入法好象是“王碼五筆86版”,我也是在93年的時候在學校開始學習使用的。那會用的是win32的系統,還專門有一個學習五筆的學習軟件。當時全校推廣,基本上必須學會。就是在那時我學會用五筆輸入法的,一直用到現在。對於一個熟練的人來說,五筆相對拼音有很大的優點。一是打字快,可以盲打(就是不用看屏幕),甚至有時電腦卡住了,我依然可以用鍵盤把字全打出來,回車發送出去。二是不挑電腦,隨便一臺電腦上裝了五筆都可以用,不象拼音輸入法,換了一臺電腦,那記憶的輸入習慣就沒有了,打不出想要的字來。三是基本上看到字,就可以打出來,不用你會讀他。非常適合打字員這類照稿子輸入的職業。可是“五筆”最大的硬傷,我認為就是在這裡了。你要看到這個字,或者腦子中明白這個字怎麼寫,才能根據字根表來拆字。如果你忘記這個字怎麼寫了,那就沒辦法打字了。提筆忘字,也是現在很多人都會出現。例如領導在臺上念稿子,需要你在臺下電腦記錄的時候,你明明是知道領導唸的是什麼,偏偏就是打不出來。


劍139790523


我1995年上初中,老師就教過五筆,很可惜沒有學會,字根也不會背,可能是沒有電腦讓我們練習的原因。

2001年上大學,自己買了電腦,就一直用拼音。原來用ABC,現在用搜狗,滿足日常辦公沒問題。

經常不寫字,都是拼音打字,很多字只是認識,不會寫了。我想五筆也是這個問題,對於不會寫的字能打出來嗎?會讀這個要求是很低的,拼音輸入法就能勝任了。

說實話,現在人的書寫水平已經退化非常嚴重了,向我這樣做辦公室,時常還要寫字,打文檔的人,都已經提筆忘字了,很難想象其他人是什麼情況。


手機用戶63183012669


拼音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普及,打字當然容易上手,基本是“零基礎”。我父母小時候沒條件讀書,自然不會拼音輸入法,只會用一點“筆畫”輸入法。

我接觸電腦的時候,正當五筆開始普及的時候,學的是86版,非常興奮,不吹牛,一個晚上就能把字根背下來,然後就是練習、運用,一個月的時間裡都是忙這個,期間金山打字通幫了不少忙。而現在生活工作的節奏快,壓力大,你想讓年輕人去花一個月的時間來學習掌握一種輸入法,幾乎不可能了。

五筆的硬傷或許是先天缺乏與拼音競爭的優勢吧。


-居安思危-


真正的硬傷就是字根表比較難記,對於初學者,要背這些表確實頭痛。有時候背熟了拆字可能也會比較麻煩一點。不過盲打熟練之後,這些字根就很容易掌握一定的訣竅。關鍵還是要盲打多練習,熟悉直至精通。用習慣了以後可以說終身受用。不像拼音輸入法,用久了,以後字都不會寫的。只能記住某個字的拼音,始終想不起字形,這樣下去很可怕,解決不好,漢字終究一天會被拼音化。

這些都是本人的親身經歷。五筆難學易忘,但還是堅持下來,以後還要讓自己的兒女也學習五筆。

不知道怎麼回事,手機單手操作,用五筆很不方便。希望有專業人士能點撥一下,謝謝。


首碟電子


為什麼都說五筆不行呢?還有在我看來五筆也沒有什麼硬傷啊,我是在一九九七年學得 到現在一直在用五筆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上的。感覺都是一些學不會五筆的人有意在提的。還有一些人是記憶不好或者說是沒有毅力這才會把五筆忘記了。

97年學會五筆後就是練習打字,甚至別人說的都是會在心中腦海裡都是拆字根。還有別說五筆打字不會寫了,我現在還是會寫的,就算用拼音打字多了也是會提筆忘字了別說是五筆的瓜。

五筆在九七年至現在都是流行的,記得我二姐我老爸都是學過的,不過都是學得不好或者說是記憶不大好,或者因為是指法都不熟練所以不行了,因此才會覺得五筆不好。

現在不願意說是人家五筆謙讓的,再說了百花齊放又哪裡不對啊?

我記得印象深刻的一次就是我爸打祖國拼音是ZUGUO結果他拼成了ZHUGUO(因為我家鄉那邊語言Z和ZH不分的)一直找不到詞彙就問我“老三,怎麼出不來啊?”我上前一看發現了他拼錯了啊,給他糾正了!那個時候應該是兩千年了啊!而我用PYLG祖國四個字母就能打出來了。當然後來拼音可以模糊輸入了所以就算拼錯也能打字了但是也會有硬傷的因為會讓人忘記了正確的拼音了啊!

我也學過速記當時說是要比五筆快但是那個鍵盤是特有的而且編碼比五筆更加不好學現在看到書和鍵盤還稍微有點印象但是感覺不如五筆順利的。學速記好像是2002年之後而我記憶較深刻的還是五筆。因為五筆到現在都沒有忘記而速記卻是不看鍵盤不看書根本不記得了。

如果真是要我說五筆硬傷大概是那些人不願意背字根吧,覺得難背字根。

97年我19歲,如今41歲,學了有二十二年了,又怎麼會忘記呢?希望以後不要再有這種五筆不好或者消失的話題了,沒有意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