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賣拖鞋 標籤印上失蹤兒童信息

2015年,因為一部尋找失蹤兒童的電影,蔡磊成為了一名尋找失蹤兒童的志願者。當年秋天,經營拖鞋生意的他,突然想到,借用自己生產銷售拖鞋的標籤來讓更多的人看到失蹤兒童的信息,增加尋找到失蹤兒童的可能性。蔡磊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截至目前,他已經連續4年在自己生產銷售的拖鞋上掛上印有失蹤兒童信息的標籤,總售出數超過800萬雙。

銷售商成尋找失蹤兒童志願者

將失蹤兒童信息印成拖鞋吊牌

今年41歲的蔡磊是河南鄭州的一名拖鞋生產銷售商。2015年,蔡磊無意中觀看了電影《失孤》,觀影過程中,蔡磊就被電影中父親尋子15年的事情所感動。

蔡磊發現,他身邊的朋友也發生過孩子不慎丟失的事件,於是他想 “我家裡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一個14歲,一個6歲,如果丟的孩子是我自己的,那我真的會痛苦一輩子,也會和電影裡的父親那樣找一輩子孩子,直到找到為止。”此後,蔡磊越來越多地關注起“找孩子”的消息,逐漸成為尋找失蹤兒童的志願者。

成為志願者之後,蔡磊時常幫著丟了孩子的家庭尋找失蹤的孩子。蔡磊發現,這些孩子的父母、親人,在全國各地找孩子的過程中,會把孩子的照片、信息印成海報或做成很大的卡片。“我就突發奇想,我是不是可以把這些失蹤孩子的信息印成商品標籤,掛在商品上,讓更多的人留意到這些失蹤孩子的信息。”蔡磊說,這樣會增加失蹤孩子信息的傳播面,讓更多的孩子能早日回家。

有了這個想法後,蔡磊第一時間想到藉助的商品就是拖鞋。蔡磊告訴北青報記者,選擇拖鞋作為載體,是因為他就是生產銷售拖鞋的,還有他覺得拖鞋是每個家庭甚至每個人的“剛需”,“誰家不都要買拖鞋穿嗎,我的拖鞋又銷往全國各地,那麼只要是去買拖鞋或買了我的拖鞋的人,或多或少地會看到失蹤兒童的信息卡。”而據蔡磊瞭解,丟了孩子的家庭,大多希望失蹤孩子的信息被更多人看到,以增加找到的機會。

蔡磊的想法得到了他所在的志願組織“寶貝回家”支持。2015年秋天,第一批掛著失蹤兒童信息卡和產品標籤卡兩種卡片的拖鞋就生產出來,並進入市場銷售。

失蹤兒童信息卡每年更新

四年間已售出800萬雙

北青報記者在蔡磊提供的掛在拖鞋上的失蹤兒童信息卡上看到,信息卡不僅有失蹤兒童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失蹤事件、失蹤地點等基本信息,還附有失蹤兒童的照片和聯繫人的信息以及“寶貝回家”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蔡磊告訴北青報記者,拖鞋上掛的這些失蹤兒童信息卡全部都是真實的,每年“寶貝回家”都會將經過警方備案的、最新的失蹤兒童信息發給蔡磊,再由蔡磊選擇後製成卡片。

至於卡片的製作費用,則全部都是由他個人出資,“一個卡片的卡皮成本是5分錢,再加上人工成本,總共下來每雙鞋我都要自己掏一角錢。”“從2015年到現在4年了,我們生產的每雙拖鞋都掛了失蹤兒童信息卡,現在賣出去的有800萬雙,這些錢都是我個人掏的。”至於這些年印失蹤兒童信息卡具體花費了多少,蔡磊則表示,“每年都不同,我沒仔細算過,不過挺多的。”

吊牌“變”書籤以便保存

不將費用轉嫁企業

近日,默默為尋找失蹤兒童出力了四年的蔡磊突然火了,蔡磊公司生產銷售的拖鞋也成了網上的熱門話題,大部分網友對蔡磊予以稱讚的同時,還有部分網友提出質疑。

對此,突然成為了網紅的蔡磊則告訴北青報記者,他自己也被嚇了一跳,“我就是受不了孩子丟了這種事,做標籤掛拖鞋上也是我力所能及的,一直以來也沒圖過什麼。”

蔡磊說,現在到底有沒有孩子通過卡片回家他不是很清楚,因為卡片上所留下的聯繫人並不是他本人。但是蔡磊還是希望,拖鞋吊牌可以給更多的失蹤兒童家庭帶來失蹤孩子的線索,或是能幫助他們找到孩子。近期,蔡磊還對商品的吊牌進行了研究,大部分人習慣在買了東西后把標籤順手扔掉,“那我的卡片的傳播效果就沒那麼好了。我們正在研究,要把掛卡變成書籤,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將它保留下來。”

如果將卡片做成書籤,成本也會相應提高,但就算如此,蔡磊也堅稱會繼續負擔這部分費用,不會將壓力轉嫁給企業,“這件事是我的個人行為,所以這個成本當然由我自己來承擔,把壓力轉嫁給企業,那樣就變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