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是如何看待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的?

四重晝


伊朗人是如何看待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的? 中東雄獅薩達姆,殘暴獨裁,認為伊拉克沒有他一文不值。



然而在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美國推翻。2006年12月30日,69歲的薩達姆在巴格達被處以絞刑。

傳奇一生就這樣終結了,留下的卻有很多關於他的謎團。比如說他生前的大批財產哪去了,亦或者沒有他的伊拉克真的一文不值嗎?這些謎團筆者曾經解讀過,在此就不多說了。

當年薩達姆在位期間,伊朗與伊拉克戰爭持續了8年,後期的薩達姆更是喪失了人性,介子氣彈,光氣炮彈通通轟向伊朗。

此舉不僅給伊朗人民帶來了深重影響,在國際上也有巨大的影響。終於在1988年 7月20日,聯合國出手了,要求兩伊停止戰爭,霍梅尼發表文告:無條件地接受五百九十八號決議。

八年戰爭,沒有勝利者,戰爭給兩國帶來了無盡的傷害。那麼伊朗人是如何看待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的?

在此之前,筆者想先分析一下,伊拉克人是如何看待他們自己的前總統薩達姆的。薩達姆剛被執行絞刑的時候,伊拉克人民都認為這標誌著一個“暴君”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的確,薩達姆執政期間對於他的民眾是非常的狠心的。一個總統,居然還曾經利用毒氣毒死自己的百姓,這些行為讓人不可理解。因此,伴隨著他的死,民眾一片歡呼。

可是不久,人們發現伊拉克國內的局勢不斷的惡化。國民經濟完全毀滅,曾經賴以生存的石油設備被美軍炸燬,這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打擊。

美軍的反恐戰爭卻使得民眾們參加了更多的黨派,又成為了新的恐怖分子。除此以外,行政效率也是十分低下,各方只知道爭權奪勢,毫無信任可言。

可以說,由於這場美國所謂的反恐活動,使得伊拉克一夜回到解放前。而反觀戰前,在薩達姆的統治下,伊拉克政治穩固,各黨各司其職。由於石油資源非常豐富,國家利用這些資源發展國民經濟與教育。

此時就有人開始懷念薩達姆了,不過仍然有人非常仇視薩達姆。什葉派穆斯林在薩達姆在位期間一直遭受打壓,並且後來的反叛行動也被薩達姆強行鎮壓。

庫爾德人是伊拉克最主要的少數族裔,他們抵制中央政府,並且兩伊戰爭中支持伊朗。於是他們遭受了薩達姆大規模的屠殺。因此,什葉派穆斯林和庫爾德人對薩達姆是不會有好感的。



而伊朗對於薩達姆的看法就比較統一了,都是非常的仇視。當年薩達姆為了利益發動了兩伊戰爭,7年又11個月,沒有勝利者,有的只有雙方無盡的慘痛。

戰爭能夠持續這麼長時間,肯定和這些國家背後的大國有一定的關係。大家都喜歡坐山觀虎鬥,一旦發動戰爭,他們能夠從中謀取利益。

百姓是最大的受害者,民不聊生、生靈塗炭。 人員傷亡十分慘重。據統計,兩伊戰爭期間,伊朗總共有35萬人死在了戰爭中,70多萬人受傷。

此外,伊朗的國民經濟遭受了滅頂性的打擊,工業經濟更是倒退了幾十年。直到現在,伊朗的國民經濟仍然沒有太大的發展。

由於薩達姆的野心,卻讓伊朗人民揹負了慘重的代價。伊朗人民當然是對他恨之入骨的,這不僅是人民的災難,更是國家的恥辱。相信伊朗人民將會牢記歷史,負重前行。
▲兩伊戰爭

這句話對所有曾經遭受戰爭苦難的國家同樣適用,牢記歷史,勿忘國恥,負重前行。


史之策


薩達姆的一生輝煌而曲折,在他最巔峰的時候,他曾是伊拉克的無冕之王,受盡了萬人擁戴,而在他最落魄的時候,他則成為了階下之囚,最終死在了一根絞繩上。

如果要說在伊拉克國內,伊拉克人對薩達姆的評價是非常兩極分化的。

在崇拜薩達姆的人眼中,薩達姆就是伊拉克的英雄、就是反美的先鋒,但是如果在仇視薩達姆的人眼中,薩達姆則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是邪惡的暴君。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之大的差距,主要是由伊拉克國內的信仰問題以及一些歷史因素導致的。

伊拉克國內不同人群對薩達姆的感覺

在伊拉克國內,一共存在了兩大教派,這兩大教派就是遜尼派和什葉派。

其中,遜尼派是薩達姆出身的教派,這個教派的人對薩達姆普遍存在好感、有不少人甚至對薩達姆崇拜萬分。

而什葉派情況則不同,因為薩達姆在位期間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他們、摧毀他們的信仰,所以他們和薩達姆之間的矛盾、仇怨非常深刻,他們基本上是非常仇恨薩達姆的。


至於伊拉克戰鬥力最為強悍的庫爾德人,他們對薩達姆也仇恨之極,這份仇恨主要來自於薩達姆曾經對他們所進行的迫害,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薩達姆曾經把庫爾德人全部給驅逐出過伊拉克,這對庫爾德人來說,是永遠都無法忘卻的仇恨。

兩伊戰爭爆發的原因

如果要說伊拉克國內對薩達姆態度兩極分化非常嚴重的話,那麼伊朗國內對薩達姆的看法卻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一致的仇恨。

伊朗人對薩達姆的仇恨來自於上世紀80年代發生的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顧名思義就是伊朗和伊拉克爆發的戰爭,這場戰爭爆發於1980年、結束於1988年,期間總共經歷了8年時間,在時間跨度上,和我們所經歷的八年全面抗戰是非常相近的。

而這場戰爭的爆發,其實是由薩達姆主動挑起的。

薩達姆之所以會挑起這種戰爭,主要有幾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伊朗正處於內亂之中,當時距離霍梅尼奪取伊朗國家大權不到一年的時間,伊朗國內還存在著許多反對霍梅尼的人,時機的混亂,也是薩達姆選擇出手的重要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薩達姆的野心非常龐大,在奪取了伊拉克的最高政權、在提高了伊拉克的軍事力量後,薩達姆開始擁有了稱雄中東的野心,為了成為中東之王,他就挑起了這場戰爭的爆發。

第三個原因是伊朗人和伊拉克人種群的不同,雖然伊朗人和伊拉克人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教徒,但是他們的種群卻是不同的。

伊拉克所代表的是中東人口多數的阿拉伯人,伊朗所代表的則是曾經擁有輝煌歷史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歷史中爆發的矛盾、衝突,也是這場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個原因也非常重要,那就是薩達姆非常渴望向北打通出海口。

伊拉克是一個準內陸國,出海口非常狹窄,想要向外運輸石油只能通過通過波斯灣的途徑向外運輸,這對於伊拉克來說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所以為了擴大自己的海岸線、為了能縮短和歐洲等國家之間運輸石油的距離,他們就把目標達到了伊朗身上,想奪取伊朗北部的海岸線給自己運輸石油。

正是因為以上這種種原因,薩達姆才對伊朗啟動了戰火、率領大軍入侵了伊朗。

薩達姆給伊朗帶來的傷害

在那8年的戰爭過後,雖然伊拉克並沒有能取得最終的勝利,但是他們的入侵戰爭對伊朗的傷害卻非常巨大。

這場戰爭中,伊朗總共有35萬人死在了戰爭中、70多萬人在戰爭中受到了大小不一的傷害。

經濟方面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在這場戰爭中,伊朗直接承受了將近3000多億美元的損失。

在此之前,伊朗的經濟發展是一直非常良好的,曾經還號稱著要打造世界的第五大工業強國。

而在這場戰爭之後,伊朗的工業經濟卻遭受到了滅頂之災,接下來經濟不僅沒有發展起來,反而還倒退了幾十年的時間,至今都一直沒有緩過來。

從這種種方面,大家應該就不難想象出伊朗人對薩達姆的仇恨到底有多麼之深沉了,他們心中的仇恨根本就不可能是短時間可以化解的。


孤客生


薩達姆在1979年當選伊拉克總統,第二年9月22日就發動了兩伊戰爭。

由於遭到伊拉克人的突然襲擊,伊朗在戰爭初期損失慘重。那時候的伊朗剛剛獲得了霍梅尼革命的勝利,面對薩達姆的有意襲擊,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號召年輕人到前線參軍。

可以說,在伊朗的老百姓看來,薩達姆的形象是負面的,是他們的敵人。
(霍梅尼)


對於老一輩的伊朗人來說,薩達姆是“侵略者”,與巴列維國王,沙特國王一樣是狄克推多。畢竟是伊拉克率先挑起了兩伊戰爭,薩達姆希望通過這場戰爭一舉摧毀伊朗政權,奪取伊朗西部的大片土地,從而成為阿拉伯國家的老大哥。在兩伊戰爭初期,伊拉克軍隊因為事先準備得好,且放開手腳打仗,一舉奪取了包括胡齊斯坦在內的大片土地。伊朗進行了全國動員後很快頂住了伊拉克的攻勢,並隨後發動反攻,把伊拉克趕了出去。伊朗甚至在戰爭後期攻入了伊拉克的南方重鎮巴士拉。

在兩伊戰爭中當過兵,以及在80,90年代成長起來的伊朗人都知道薩達姆對他們發動了戰爭,因此對他痛恨至極。時至今日,伊朗老百姓提起薩達姆都是咬牙切齒,他們會一面描述那場戰爭非常殘酷,一面自豪的宣稱戰勝了敵人。畢竟,兩伊戰爭中伊朗軍民付出的傷亡很大。
(伊拉克軍隊攻入胡齊斯坦)


伊朗人不喜歡薩達姆不僅僅是因為兩伊戰爭,還包括他鎮壓什葉派的緣故。伊朗在1979年後成為了全世界什葉派的大本營,積極向外輸出革命。伊拉克60%的民眾是什葉派,他們大多分佈在南方。而薩達姆是來自北方提克里特的遜尼派人士。薩達姆對遜尼派利益看得很高,他也不信任南方人。

尤其是在海灣戰爭和兩伊戰爭前後,薩達姆出動軍隊鎮壓了什葉派的起事。薩達姆甚至還對一些什葉派村莊進行了掃蕩,這是伊朗無法接受的。

在伊朗,人們也對薩達姆的生活作風不夠滿意,認為他奢侈腐化。薩達姆的大兒子烏代也被伊朗人看做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兩伊戰爭中的伊朗軍隊)


所以,在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美國推翻後,伊朗且憂且喜。高興的是除掉了薩達姆,擔憂的是和美國人為鄰,不過如今的伊拉克和伊朗關係還不錯。


朱興子


伊朗和伊拉克是領國,又是同樣的穆斯林國家,但兩個國家曾經的關係很一般。究其原因,一個是遜尼派統治什葉派(伊拉克)的國家,一個是什葉派統治遜尼派的國家(伊朗)。

兩國最近的衝突是三十多年前的“兩伊戰爭”,挑事的是伊拉克的薩達姆,歷經八年,雙方停戰。那麼伊朗民眾對於薩達姆是如何看待的呢?

伊朗民眾對於薩達姆非常痛恨

如果沒有兩伊戰爭,伊朗民眾對於薩達姆可能沒有多大的感覺,也無所謂評價不評價了,但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從前到後打了八年,伊朗傷亡100萬人,這其中,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左右,在這些死去的戰士中,還包含有很多的少年童軍。


一個生命的背後,就是一個家庭,作為父母、子女、妻子的伊朗民眾,無法不悲痛,也無法不仇恨薩達姆。當然,當時伊朗的領袖霍梅尼有沒有錯?也有,在戰爭第二年取得勝利時,沒有響應薩達姆的要求,及時停火,並提出了不少苛刻條件,這使得兩伊戰爭又持續了六年。

從伊朗民眾的言論來看,伊朗國內對於薩達姆非常痛恨,因為薩達姆引起了戰爭,但對於自己的領袖當然說不了什麼了。

伊朗人對於薩達姆的審判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薩達姆被捕。對於薩達姆的被捕,伊朗人沒有多大的痛心,在大多數伊朗人看來,薩達姆是罪有應得,伊朗司法部一名發言人當時強調:在審判時,一定要對薩達姆“發動兩伊戰爭”的罪行進行審判,特別是兩伊戰爭中,薩達姆使用化學武器,這事必須進行專門的指控。

從伊朗發言人的言論來看,伊朗人沒有原諒薩達姆,雖然戰爭過去了二十多年,但仇恨在那裡,不會很快消失,畢竟那些在戰場上喪生的人,是伊朗人心中永遠的痛。

作為伊拉克曾經的獨裁者,作為阿拉伯遜尼派的代表人物薩達姆,波斯人對其難以同情,也難以支持。也許伊朗人對美國發動兩次海灣戰爭的行為,非常反對,但伊朗人對薩達姆這個人是難以認可的。

毋須迴避,伊朗人對於薩達姆是有仇恨的,原因在於兩伊戰爭。雖然,薩達姆控制的伊拉克和伊朗一樣,都屬於“反美陣營”,但曾經的仇恨,讓兩國很難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特別是薩達姆曾經的行為,深深地傷了伊朗人的心。


藍風破曉


在美國入侵伊拉克前,薩達姆最大的敵人是伊朗的神權領袖霍梅尼,這個白鬍子老頭是薩達姆半生的噩夢。

霍梅尼是伊朗的宗教領袖,1964年因抨擊巴列維王朝和美國,被驅逐到土耳其。一年後在土耳其特工的幫助下,流亡到伊拉克聖城納傑夫。

伊拉克雖然是遜尼派當權,但大部分人是什葉派,有如此良好的群眾基礎,霍梅尼就開始秘密傳教,十幾年下來擁有了大批的信徒。

1978年,時任伊拉克副總統的薩達姆一看形勢不對,就將霍梅尼“禮送出境”,兩個人由此結下了樑子。

1979年初,霍梅尼領導伊朗人民推翻了巴列維政權,伊朗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而霍梅尼則成了最高精神領袖,同時也是伊朗的實際當家人。

巧合的是幾個後,薩達姆成了伊拉克的總統。霍梅尼深知薩達姆的野心,於是就呼籲伊拉克的什葉派起來反抗薩達姆政權,並暗中支持庫爾德人鬧獨立。

薩達姆一直有當海灣地區霸主的野心,伊朗就是最大的絆腳石,如今霍梅尼主動發出了挑釁,薩達姆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就有了入侵伊朗,推翻霍梅尼的打算。

但光伊拉克勢單力薄,顯然啃不下這根硬骨頭,薩達姆就開始積極尋找盟友。接著沙特、科威特送來了銀子,蘇聯送來了大批的武器裝備。

而在此時恰逢美國和伊朗斷交,美國也送來了武器和美元,現在一切條件具備,薩達姆雄心勃勃開始行動了。

1980年9月22日,薩達姆打著“收復領土”的旗號,大舉入侵伊朗,而伊朗毫無防備,被打得潰不成軍。

蘇聯一看這樣不行啊,薩達姆腳踏兩隻船,萬一輕鬆勝利了投向了美國怎麼辦呢?於是蘇聯又偷偷賣武器給伊朗。

伊朗穩住陣腳後,美國又加緊賣武器給伊拉克,等伊拉克扭轉頹勢後,美國又賣武器給伊朗,就這樣兩個傻蛋來來回回打了近八年。

薩達姆一看不對勁,打著打著欠了一屁股債,再打老百姓吃飯都成問題了,就主動向霍梅尼求和,但霍梅尼態度非常強硬,提出了薩達姆下臺的條件。

薩達姆無奈之下,使出了殺手鐧——化學武器。伊朗死了幾萬人後,霍梅尼被迫於1988年7月和伊拉克停戰議和。

伊拉克、伊朗打了八年,國界線依然恢復了到了戰前位置,而兩國各死傷好幾十萬人,經濟倒退了二三十年不說,還各自揹負了好幾百億美元的外債。

要問伊朗人怎麼看待薩達姆,很簡單,和我們看小鬼子一樣,一個字——恨!


花木童說史


即使不發生兩伊戰爭,伊朗人對薩達姆也不會有什麼好感。這是因為伊朗是個什葉派伊斯蘭國家,而薩達姆則屬遜尼派。什葉派和遜尼派雖然都是穆斯林,但這兩派的關係卻是一直對立的。

兩伊戰爭的發生,使得伊朗和薩達姆政府的關係空前對立,矛盾激化。兩伊戰爭共持續了8年,給兩國造成巨大的損失和人員傷亡。伊拉克因這場戰爭,死亡18萬,傷25萬。而伊朗死亡35萬,傷70萬。很多人失去兒子或丈夫,這讓不少家庭變得支離破碎。

而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就是薩達姆。薩達姆上臺後,一直謀求中東霸權,而強大的伊朗顯然是伊拉克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大障礙。擊敗打垮伊朗,就成為薩達姆孜孜以求的事。所以,薩達姆1979當上伊拉克總統,翌年就主動向伊朗發起進攻,兩伊戰爭正式開始。

在伊朗人眼裡,薩達姆就是一個戰爭狅、暴君,他讓伊朗人員傷亡巨大,直接財產損失3000億美元,外債高達450億美元,這令伊朗從1979年時中東最發達富裕的國家,變成一個千瘡百孔,一下子倒退幾十年的貧窮國家。

在伊朗高層眼裡,薩達姆是導致伊朗貧困的元兇;在伊朗民眾眼裡,薩達姆是是讓他們失去兒子或丈夫的罪犯;在伊朗教士眼中,薩達姆更是邪惡的魔鬼。

伊朗人雖然很看低薩達姆,但兩伊戰爭持續這麼多年,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1982年6月的時候,伊朗開始反攻,並奪回了戰爭初期被伊拉克侵佔的土地,伊朗開始佔據主動。薩達姆見勢不妙,曾想和伊朗達成和解,停止戰爭。不過,強硬的霍梅尼非要痛打落水狗,徹底打垮伊拉克,也想在中東地區做大強。結果,戰爭又持續了6年。從這點上看,霍梅尼和薩達姆是導致兩伊戰爭爆發和持續較長時間的最主要責任人。

兩伊戰爭的結果導致兩敗俱傷,二者都債臺高築,實力大幅削弱。隨後,美國發動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徹底收拾了薩達姆政權,伊拉克也因此淪為中東地區的二流國家,失去了對地區事務的話語權。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美國在收拾完伊拉克後,放開手腳加大對伊朗的制裁施壓,使得伊朗被困一隅,再也無法施展大國的抱負了。而中東基本上就成了美國人的天下。

可以說,伊拉克和伊朗的國家命運都毀在他們的最高領導人身上。假如他們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相信美國也沒有更多機會將他們玩弄於鼓掌之間。

薩達姆因為對外政策的一再失誤,終致家破人亡,整個國家也陷入長期動盪和混亂之中。伊朗則因為有宗教這個統一的強大思想武器,再加上伊拉克所不能比的戰略縱深,伊斯蘭政權雖然還存在,但在美國持續制裁和高壓下,境況已相當窘迫。

兩伊戰爭打了8年,最終還是兩國主動停戰,這說明兩國領導人都為這場戰爭付出的慘重代價感到深深的後悔。不過為時已晚,這場戰爭造成的一切損失已經無法挽回了。

兩伊戰爭的發起,薩達姆確實負有重大責任。但伊朗人也不能把罪責全歸咎於薩達姆。如果1982年6月份伊朗響應薩達姆停戰的要求,兩國的境況或許不會如此糟糕。

其實,兩伊戰爭期間,雙方都花大價錢購買了世界上非常先進的武器,但他們依然選擇了人海戰術。西方國家嘲笑兩伊用先進的武器打了一場沒有技術含量的低級傳統戰爭。這讓美國認識到,伊朗和伊拉克的作戰能力原來還處在很原始的水平上,所以後來的海灣戰爭,美國人才能做到戰術安排恰到好處,打擊伊拉克軍隊真的是遊刃有餘,沒費多大氣力。這難道不是伊朗也該吸取的慘痛教訓嗎?

中東國家之間的不團結導致美國有了可乘之機。如果這些國家繼續糾結於教派、民族間的矛盾和仇恨,那這個地區整體還將沉淪下去。


高山流水116820061


伊朗對薩達姆的評價始終是負面的,畢竟在伊朗民眾眼中他是一個主動挑起入侵伊朗的兩伊戰爭罪魁禍首。而在伊朗官方眼中,薩達姆是一個試圖消滅伊朗的阿拉伯民粹主義者。



1979年中東出了兩個大事兒,一個是薩達姆蟄伏十年後,在當年7月16日擠兌走了巴克爾成為伊拉克總統。另一個則是伊朗在經歷一年的革命後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一個崇尚阿拉伯民粹主義,另一個卻崇尚伊斯蘭的主張,這兩個觀念碰在一起可謂是火星撞地球,埋下了兩伊戰爭的伏筆。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的薩達姆沉不住氣,率先在長達644公里的邊境線上對伊朗發起了全面入侵。所以伊朗民眾自然而然的將薩達姆視為入侵者,甚至連邊境線上伊拉克原本指望“反水”的胡齊斯坦省阿拉伯人,甚至部分加入到了反對薩達姆的戰鬥當中。

由於雙方展開了拉鋸戰僵持不下,1984年薩達姆開始對伊朗毫無顧忌的使用了化武,根據伊朗退伍軍人組織的統計造成了近10萬人傷亡,這進一步加深了伊朗民眾對薩達姆的恨意,在此期間有大批的人參加到伊朗革命衛隊“巴斯基”民兵組織當中,反對伊拉克的入侵。



1991年伊拉克因為入侵科威特遭到多國打擊時,儘管伊朗官方恢復了同伊拉克的關係,但是伊朗民眾仍然對薩達姆恨之入骨,稱之為“惡魔”,因為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不但造成的大量人員傷亡,而且民不聊生。



令人玩味的是,在2018年9月伊朗總統魯哈尼對民眾講話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伊朗將像曾經擊敗薩達姆一樣擊敗特朗普。

可見薩達姆在伊朗人眼中是一個什麼樣子。


馬克觀察


謝謝。

目前,正在經受著美國帶來的孽雨妖風襲擾的伊朗,面對早已經被美國閹割而失去了雄性魅力的近鄰伊拉克,恐怕想得最多的是,未來的伊朗會如伊拉克一樣被美國閹割嗎?儘管伊朗似乎正在經受類似當初伊拉克被閹割前的恐慌,而這種恐慌又來自於同一個流氓國家美國,此時的伊朗會不會對當時抗拒美國閹割的薩達姆,有感同身受的感覺呢?會不會認為薩達姆的“以身殉國”值得讚揚或同情、甚至應該被認為是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呢?絕對不會!儘管伊朗與當時的伊拉克抗擊的是同一個敵人,也不會泯滅伊朗人對薩達姆的仇恨。因為這是兩碼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距今並不太遙遠,兩伊戰爭的印痕應該是深深的刻在了兩個國家的記憶中。當初的伊拉克號稱中東第一強國,手握百萬精兵強將、坐擁黑金財富的遜尼派領袖薩達姆野心膨脹,覬覦近鄰伊朗,成就了他的魯莽之舉。適逢伊朗伊斯蘭革命剛剛成功,百廢待興的什葉派領袖霍梅尼也欲把伊拉克作為“輸出革命”的一個目標。於是,兩伊長達八年的激烈碰撞,在各自的野心中開始,在誰也沒有達到目的的狀況下結束。而留下的是國家的經濟衰敗、滿目瘡痍,還有深深的仇恨。兩伊關係的複雜,不僅涉及政治、經濟利益的野心,也應該包括波斯與阿拉伯國家歷史的因素。更有著宗教衝突的背景。這一切,都隨著美國對伊拉克的入侵而結束了,薩達姆被美國人的傀儡政權絞殺了,伊拉克的銳氣被閹割了,佔多數力量的什葉派掌權了,兩伊的關係較先前有很大的改善了。但這一切,不會使伊朗人忘掉薩達姆曾經給伊朗帶來的傷痛。


晚秋6280960


肯定不喜歡呀,兩伊戰爭不是白打的。何況薩達姆時期是少數遜尼派壓制多數什葉派。


北漂叔叔


如果要問伊朗人是如何看待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的,那必須就無法逾越兩場戰爭,一場是兩伊戰爭一場是伊拉克戰爭。

兩伊戰爭是從1980年9月22號爆發,到1988年才正式停止戰鬥的一場,在伊拉克和伊朗之間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

在伊朗稱這場戰爭為伊拉克入侵戰爭,這場戰爭的起因,在大的層面有的三重因素,事實上非常複雜,大體上應該就是邊境糾紛,宗教矛盾和民族仇恨。

首先是邊境糾紛,

兩國邊界長達1200多千米。領土爭端,也是兩國比較嚴重的一個糾紛,兩國戰爭爆發前的導火索就是阿拉伯河界線問題,阿拉伯河是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內匯合而成的下游約100千米,長的一段為伊朗伊拉克兩國的界河。

由於歷史原因,界河被平分分給伊朗和伊拉克,兩國以阿拉伯河的中央為界,一半屬伊拉克,一半屬於伊朗。

伊拉克認為阿拉伯核是伊拉克唯一進出波斯灣的出海通道,對伊拉克泰國重要,如果將阿拉伯河與伊朗平分對伊拉克的環境則大大不利,所以在開戰前的9月17號撕毀條約。

其次是宗教矛盾。

兩國都是伊斯蘭國家,信奉伊斯蘭教,但是伊斯蘭教又分為兩個大派,什葉派和遜尼派,而伊朗的伊斯蘭教徒以什葉派為主,伊拉克雖然也是什葉派穆斯林佔多數,但掌握國家政權的卻是遜尼派,尤其是薩達姆本人就是支持遜尼派的代表人物。

我們都知道,霍梅尼領導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之後,希望把自己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還號召民眾推翻薩達姆政權,都讓伊拉克的薩達姆非常惱火,關鍵是霍梅尼在流亡期間住在伊拉克在當地什葉派穆斯林中有不小的威望,使得什葉派穆斯林聚集在伊拉克的南部爆發反政府武裝騷亂。

這讓薩達姆非常憤怒。

第3點就是民族仇恨。

伊朗的人口主要是由波斯人組成,而伊拉克則大多數為阿拉伯人,對,由於種族的區別,兩族人民曾在歷史上有過大大小小的無數衝突,既是鄰居又是宿敵,兩個民族在對方國內則互相是少數民族,受到了歧視和不公平待遇。

兩國國內均有庫爾德人作為少數民族存在,而且兩國都支持對方的庫爾德人,取得民族獨立,來造成對方的國家分裂。

而我們都知道,後來的伊拉克戰爭,伊拉克的庫爾德人受到的薩達姆的迫害也是出兵的原因和理由之一。

而且當時的薩達姆由於掌權沒有多久,正試圖通過戰爭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如果能夠佔領阿拉伯和下游地區,打擊尚不穩定的伊朗政權,便可能使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這給了伊拉克,尤其是給了薩達姆的信心和動力。

兩伊戰爭期間,雙方互有攻守,最終結果是兩敗俱傷,經歷了8年之久,兩國的分界線竟然還是恢復到了戰前的狀態,所以打了8年等於白打。

但是有意思的是兩國都是為自己獲得了勝利,伊拉克建造了包括勝利之手在內的一系列紀念碑,伊朗則紀念自己抵擋了侵略者並展示武裝力量。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國民尤其是在兩伊戰爭之後,自然是視伊拉克如仇敵,視薩達姆如仇寇,伊朗因為兩伊戰爭而產生的傷亡高達100萬人,對薩達姆的仇恨自然是可以想象的。

但是另一方面在客觀後果上面,對於伊朗而言,戰爭使得霍梅尼政府用戰爭加強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霍梅尼政府的威望,更加強硬的掌握自己伊朗軍隊,從某種意義上,霍梅尼應該感謝薩達姆,當然從面子上來說肯定是要狠狠罵薩達姆這個侵略者的。

而在伊拉克戰爭之後,由於薩達姆政權的倒臺,使得伊拉克成立了一些由什葉派,人是組成的,新的伊拉克政權,而這個新的伊拉克政權,由於派比系與伊朗國內的什葉派一致,所以是極其親近伊朗的。

在薩達姆政權倒臺之後,迅速在巴格達政權更迭的產生的政治真空時期,增強對伊拉克的政治影響,滲入伊拉克社會。

所以對於薩達姆的倒臺,伊朗人是樂見其成的,甚至有些幸災樂禍,因為正是因為薩達姆的倒臺,他們才有機可乘,讓自己在伊拉克的影響力大幅上升,並且厄與伊拉克產生了很大的經濟來往,實現了很大的利益。

所以對於兩伊戰爭後的薩達姆,伊朗人是非常仇視的,但是對於倒了臺之後的薩達姆,伊朗人表現出了樂見其成,即便將薩達姆政權推翻的是他們另一個敵人,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