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紐約相當於中國的北京嗎?


海明威曾經說過一句話:

“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的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麼以後無論你去了哪裡,巴黎都會一直跟著你。”

這句話讓很多人心有慼慼焉,大概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城市都有這樣的特點:它們會在無形之中影響你的口音和喜好、改變你的氣質和習慣,乃至重塑你的個性、價值觀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我很幸運,在北京和紐約這兩座偉大的城市都有長期的生活經歷。紐約我已經吹捧得足夠多了,但其實北京也是我的心頭好。兩座城市,都是硃砂痣,都是白月光。

美國的紐約相當於中國的北京嗎?

說起北京就很難不提上海。北京和上海各自屹立,相愛相殺,從來不缺話題,熱愛地圖炮的人們為它們之間的好壞浪費過無數的口水,就連老外都入鄉隨俗地加入了劃分陣營的戰局。

美國的紐約相當於中國的北京嗎?

就像最近很熱門的那個段子說的,上海老外總瞧不起北京老外,因為在上海老外的眼裡,其他地方的老外都是鄉下老外。

“除了上海,還有哪裡能每條街都能買到芝士?每兩條街就能找到一個露天餐吧?” 他們會這樣問。

還有老外問中國小夥子,“你從上海來北京有沒有感覺到了大農村?”

我一般不太願意做這樣簡單粗暴的比較,因為我對上海也非常喜愛。

和北京比起來,上海的優勢一目瞭然,上海是中國生活最便利最舒適、最繁華最開放、最光鮮亮麗、最有服務意識和商業契約精神的城市,每一點都能甩北京十幾條街。

京滬各有優點特色,但如果非要做區分的話,從私心上來說我還是更喜歡北京,覺得在氣質上,北京和紐約的共通點更多一些,北京比上海更像是一箇中國版的紐約。

這個說法並不是我的發明,從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到張學友的老歌《紐約的司機駕著北京的夢》,都在做這樣的聯繫。

第一,之所以說北京更像是紐約,首先是因為北京和紐約一樣,都有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自在。

北京是粗糙的。習慣了繁華都市的人,初到北京一定會覺得很不適應。馬路那麼寬,建築也不太漂亮,攤大餅一樣無序擴張的城區裡連一個明確的市中心在哪裡都很難定義,三環邊上竟然還留著一大片農田——這在上海簡直無法想象。

馬路上的行道樹竟然是松樹柳樹,和優雅的法式梧桐完全沒辦法比。一到晚上連找個24小時營業的餐館和便利店都不太好找,徹底輸給南方城市熙熙攘攘的人間煙火氣。

奧運會前我第一次到北京,出了北京站,從地面鑽出來看到北京的第一眼時心裡油然而生深深的失望感,第一個念頭就是“為什麼首都這麼土”。奧運會以來的這十年,北京變得現代了很多,但仍然很難說是一個精緻的城市。

但是,慢慢待久了,你就會發覺,北京的好,就好在它的粗糙和不加修飾的土氣上。

別的城市,挖空了心思想要成為更好的香港、更好的東京、更好的巴黎、更好的紐約。所以它們要有最整潔的花園街道、要修建最宏偉的摩天大樓。

北京不是不想變得精緻,只是,它不著急,它不想參與任何的城市競賽,它要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地生長——它自己做過那麼多朝代的古都,二環裡堆積了那麼多獨特厚重的歷史塵埃,何必要尋找別的城市做自己的模板?

紐約也一樣,很難用精緻來形容,它的質感同樣是粗糙的。

你看紐約被那麼多人詬病太髒,可是紐約人從來沒有動過什麼念頭,要發動全城市民把紐約打掃一番爭創國家衛生城市。

中東和東亞的明星城市們爭先恐後地建起摩天大樓,而紐約呢?自從舊的世貿大樓落成以後就再也沒有興趣加入摩天大樓競賽,三十年代建起的帝國大廈竟然還能排進紐約最高大廈的前幾名。

可是,這並不妨礙紐約人鏗鏘有力器宇軒昂地走過時報廣場,這個小小的街角,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

北京和紐約一樣,都有自己的底氣。

別的中國城市可能太想要去取悅,所以你會看到中國人努力模仿著最純正的美式口音英式口音和外國人對話。

到了北京的老外卻沒有這樣的待遇,我無數次在北京的街頭看到老外操著純正的普通話和他們的中國朋友對話甚至吵架。

甚至,北京人還有自己的Beijinglish。別的地方,說不標準的英語是難堪的一件事。而北京人,就是有本事把不標準的英語變成自己的特色。

北京之所以像紐約,恰恰是因為它不想成為紐約,它和紐約一樣,都是自在的,獨特的,按照自己的節奏,旁顧無人地生長。

上海老外入鄉隨俗地玩著鄙視北京老外的幼稚遊戲還自以為高人一等,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北京誰也不想比,它就是它自己。

第二,說北京像紐約,是因為它們都有一種恰到好處的自戀。

世界上每一座城市都是自戀的,很多人都會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居住的城市,對自己的城市有特別的迷戀和驕傲。就像昆明人一輩子不願意走出他們四季如春的高原,廈門人希望永遠廝守在他們溫婉的海島,四川人更是把他們的家鄉稱為天府之國。

紐約人的自戀更是舉世聞名,說紐約是世界上最自戀的城市毫不為過。這座城市的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一個奇怪又強大無比的氣場裡,深信紐約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並且分分鐘把對這座城市的愛掛在嘴邊。

維基百科上有一個專題,列舉了所有歌頌讚美紐約的歌曲,我粗粗數了一下,大概有幾千首。更不用說每年還有那麼多的電影,把故事發生的地點放在紐約,年復一年,成千上萬次地在銀幕上摧毀它、重建它、拯救它、熱愛它。

紐約的報紙雜誌,年復一年地做同一個專題“熱愛紐約的理由”,每年都詳細列舉紐約吸引人的地方。

在紐約街頭走五分鐘,你可能會從路人的T恤、書報亭的雜誌封面和超市的牆上至少看到五遍“I love NY”這句宣傳語。

北京也一樣,歌唱北京的歌曲雖然沒有那麼多,但是和別的中國城市比起來還是能輕鬆取勝,從汪峰的《北京北京》、何勇的《鐘鼓樓》、老狼的《北京的冬天》到趙雷的《鼓樓》,每一首都能長久傳唱。

這種自戀的度很難把握,一不小心就會跨過界,變得讓外人不太舒服。太自戀的城市,會生出玻璃心和排斥心,任何對它們城市的批評都會被看成是別有用心不懷好意的攻擊。

紐約人和北京人的好處在於,他們雖然都很熱愛自己的城市,但往往也是批評自己城市最起勁的人。

不信你回想一下你和生活在北京的朋友之間的對話,在談起北京的時候,一定都是連篇的抱怨和吐槽——可是他們其實都是愛北京愛到不能自拔的人。

第三,北京和紐約都有一種滲透在骨子裡的包容。

在很多移民城市,人們經常刻意擺出高姿態歡迎外來客來表現自己包容多元的決心,外地人被稱為“新本地人”——看上去是尊重,可是這樣居高臨下的區分本身就是一種區別對待;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間,無論如何融洽,仍然是一種“我們”和“他們”之間的二元對立。

外來的人需要努力地學習,遵守本地人的規則,希望有一天能夠被接納、被消化、被吸收,融入本地社會的運行體系。你需要小心翼翼地藏好你身上異鄉人的成分,假裝成為一個本地人。

紐約卻不是這樣。紐約是世界上種族成分最多元的城市,是全球化時代的世界首都,可是紐約從來不會把人分成“紐約人”和“新紐約人”,在這裡不需要小心翼翼地假裝自己是紐約人或者美國人。

紐約人尊重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的歷史。你拗口的別人永遠學不會如何正確發音的異族名字,你帶著母語影響的英語口音,都不再是烙在你皮膚上的恥辱紅字,而是你獨特的身份,是把你和別人區分開來的光榮封印,是把你和你的過去連結在一起的隱秘圖騰。

所謂的“尊重多元”,不是虛偽矯情的政治正確,而是經過痛苦的摩擦和磨合之後,自然而然形成的生存法則。

紐約人常說的話是,“Once a New Yorker, always a New Yorker”,一旦你站在紐約的土地上,你就自動脫胎換骨成為一個紐約客。

北京也一樣。在北京,外地人之間可以大大方方地談論自己的家鄉、甚至肆無忌憚地說自己的方言,而不必擔心會有異樣的眼光,因為大家都沒有那種必須要假裝自己是北京人的壓力。

可是這又不妨礙每一個外地人,沒有任何心理障礙地、堂而皇之地把自己稱為北京人。

在北京漠然置之的粗糙之下,提供了無數的可能性,它允許你帶著自己的歷史和獨特個性、成為這座城市的主人。

最後,北京和紐約一樣,價值取向是非常多元的。

因為靈魂深處的自在、因為恰到好處的自戀、因為滲透在骨子裡的包容,所以北京和紐約能夠接受、從而吸引完全不同類型的人群,讓他們看似矛盾卻和諧地共處。

紐約在最近的一百年取代了之前的巴黎,吸引了全世界最頂級的音樂家、畫家、小說家、詩人和思想領袖,也吸引了全世界最富有的富豪和最有權勢的名流。

某個因為濫用藥物而在自家公寓猝死的明星可能就住在你的隔壁,某個寫出全美最暢銷小說的作家就坐在吧檯的另一端,改寫過這個星球流行音樂史的巨星剛剛還在中央公園裡和你打了個照面……

最成功的藝術家和最落魄的街頭藝人,最有錢的富豪和無所事事異想天開的流浪漢,還有來自世界每一個國家的普通人,每天搭載著同一列地鐵,各自心滿意足地奔向自己的遠大前程。

這是紐約的日常,也是紐約最有趣的地方,因為人總是一個城市最有趣的風景。

北京又何嘗不是如此?

在別的城市,街上走的人,坐在飯館和酒吧裡的人,辦公室裡的人——他們的氣質可能都是相似的,雷同的,因為他們都經過篩選,符合了某種潛在的趣味和標準,才能被接納,成為城市的一部分。

但北京就不一樣了,它不迎合你,不拒絕你,不評判你,不區分你,所以吸引著各種各樣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人來到這裡落地生根,你很難用一種氣質、一個標準去形容生活在北京的人。

所以,北京同時有全中國最多的富豪和流浪歌手,同時有全中國最多的互聯網企業家和詩人、小說家——這不是偶然的。

就連老外也是這樣。我曾經觀察過,喜歡上海的老外氣質比較一致,而喜歡北京的老外就形形色色,從跨國企業高管到無業遊民,三教九流的老外都雲集在了北京。

就拿老外最多的三里屯來說,南邊機電院夜店裡的老外往往衣冠楚楚人模人樣,他們是老外中的精英;而北邊剛剛被拆掉的髒街,則一度是老外揹包客和屌絲的天堂。工體北路一街之隔就分出了兩個世界,但所有老外不分階層都和諧地分享著他們對北京的熱愛。

其實不光是北京。還有上海、深圳、杭州、廣州,中國的每一座城市,都在慢慢地進步,變得更包容、更多元,城市裡各種各樣有趣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所有的城市都一樣,人總是一個城市裡最有趣的風景——而這,大概也是我們熱愛城市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