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無限制增長真的是好事嗎?

黎瓏


印度🇮🇳很快就會發現中國🇨🇳走過的發展道路他們走不通!中國人從來沒有認為一個集體裡只有青壯年是好事,那會只有衝動勇猛敢幹,行動力!但缺少感情,智慧,團結,凝聚,執行,冷靜沒有了縝密的邏輯!人口的發展過度,的確如馬寅初先生所擔憂的那樣過度講量不講質會有很大的社會,以及資源問題!我們國家的發展剛好是遇到了世界發展和技術革命的時機,需要充沛的勞動力支持製造業向新的製造模式轉變,但這需要大量的生產物質。而中國🇨🇳恰恰擁有充足的人力,和許多未開發資源!再加上那時的中國🇨🇳很能吃苦,肯出力,也聰明!所以發達國家,覺得這不錯也不用發動戰爭掠奪,省下的錢剛好投資生產。勞力廉價資源廉價,剩餘價值簡直可以溢出來比利潤還高!但現在呢,世界已經越過那個發展階段,開始朝向更加精密分工精準製造的發展前進了,勞力廉價等於精度不高資源效率不高成本會很高,很快會被淘汰!印度🇮🇳依然靠人力發展會很艱難,產業也很難升級!


頭名大咖


2018年印度人口達到了13.5億元,並且每年都保持了1%以上的人口增長速度,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5年之內,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為什麼印度不對人口進行控制,而讓人口無限制的增長?

首先,印度是一個全民信教的國家,其中信封印度教的人口占80%,而在印度教教義裡面有生殖崇拜的,我們可以在網上隨便搜幾張印度寺廟雕塑的圖片,裡面的很多雕像看了後令人面紅耳赤。大家還可以搜搜印度恆河的來源,還有印度的傳統運動瑜伽的來源,簡直汙的不要不要的。另外,印度教還反對殺生,而墮胎這種行為更是被視為大逆不道,因此,在宗教信仰的力量下,印度人口是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的。

其次,印度還是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國家,在印度,女孩被視為是“賠錢貨”,不僅不能光宗耀祖,反而在出嫁的時候,要提供一大筆嫁妝。而且印度人終老後,必須有兒子為其點燃火葬柴堆,否則死者的靈魂將不能昇天。因此,印度人就使勁生男孩,一胎不行就二胎,二胎不行就三胎,直到生出兒子為止,所以,在印度男女性比例失調嚴重,男性數量要遠遠大於女性。

再次,印度的衛生條件極差,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甚至全村都找不到一個藥店和診所。因此,當地民眾無法獲取節育藥具。而且這些地區人口素質偏低,大部分人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很多人還是文盲,在他們的理念里根本就沒有節育這個概念,想生多少就生多少,因此,人口完全屬於無節制增長。

印度的人口增長,對印度是好事嗎?

短期看,有喜有憂。印度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經濟每年都保持在5%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印度經濟之所以能夠保持如此快的發展速度,跟印度的人口紅利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人口數量多,特別是年輕勞動力多,拉低了勞動力成本,也相當於變相降低了商品成本,從而使印度商品在國際貿易中更具競爭力。從這個方面講,印度的人口增長還是有好處的。

但從長期看,則是憂大於喜。印度勞動力人口雖然很多,但印度人口的素質卻不高。評價一個國家人口紅利的大小,不僅要看人口結構和數量,更要看人口的素質。印度教育十分落後,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教育更加落後,聯合國2014年報告顯示,印度是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年人文盲人口達2.87億,佔全球文盲人口的37%。這意味著印度成年勞動力中幾乎三分之一的人口是文盲,這就決定了這些人口很難成為高級勞工,只能從事一些低級的重複的工作。這就是為什麼印度人口雖然很多,但很多外資寧願花更多的錢在我國建設工廠,也不願意在印度建廠的原因。我們可以想象,一些連字都不識的印度人又怎麼會生產一個智能手機。

因此,從人口素質看,印度人口增長越快,越有更多的低素質人口進入到勞動力市場,而這部分勞動力很難創造出更多的生產價值,反而要消耗同等的食物,因此,這部分人口越多,經濟負擔越大。

另外,人口增長必須與當地資源和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印度人口很多,但印度的耕地面積相對較大,因此,印度暫時還能夠承載本國的人口,但隨著印度人口的持續爆炸性增長,未來印度的糧食將越來越匱乏,只能依靠進口糧食來勉強度日,這會成為印度經濟增長的重要負擔。

人口過度增長還會帶來資源的過度消耗,而印度本國的資源並不豐富,石油等重要工業能源主要依賴進口,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口會大幅消耗本國資源,這會導致本國資源枯竭。

另外,人口增長對自然環境也是一個破壞,人口多,環境汙染也隨之而來,這會導致本國的山水林田湖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害,進而引發生態環境危機。

因此,從長遠發展看,印度的人口增長顯然是不可持續的,而如果印度不重視這個問題,繼續保持人口無節制的增長,未來的印度很難成長為一個發達國家。


大國縱橫


人口的適度增長對於一個國家是有好處的,但是人口的過度增長就會產生很多負面問題。印度2018年人口已經達到13.5億人,人口增長率1.11%,按照這個人口增長率,印度每年將增加1500萬人口,這樣的話用不了幾年印度總人口就會超過我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雖然在總體趨勢上印度的人口增長率也在逐年放緩,但是在1%左右的還要持續很長時間。此前有國際機構預測,印度的人口峰值在17億左右。根據印度7月5日公佈的《2018—19經濟調查》預測,未來20年,印度人口增長率將持續下降。2021——2031年,印度人口增長率將不到1%,而在2031—2041年期間,印度人口增幅將低於0.5%。

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口都不可能無限地增長下去,但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一定的水平,人們生育的意願將會降低。比如像現在的西方發達國家,很多國家的人口增長非常緩慢,甚至是負增長。印度的人口增長達到峰值以後,也會出現負增長。

對於印度而言,現在享有巨大的人口紅利,可以使印度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但是人口過多也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第一、就業方面的影響,不能實現充分就業

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市場就業崗位有限,市場不能滿足勞動力的充分就業,導致富餘勞動力資源的浪費。據印度中央統計局:2017-2018財年印度平均失業率為6.1%,為45年來最高水平。

第二、社會公共資源供應不足,不能滿足需要

人口過多,國家公共設施和公共資源供應不足,也會導致國家的公共資源不能滿足全部人口需求,影響人口素質和質量的提高。比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無法滿足眾多人口的需要。

第三、環境承載能力有限

印度國土面積只有300萬平方公里,不到我們的三分之一,在有限的土地上,生活過多的人口,那麼人均資源就比較有限,土地的承載能力就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印度現在的人口密度已經達到412人每平方千米,在世界大國裡面算是人口密度最高的了,中國144人,美國33人,巴西24人。

第四、人口脫貧問題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越低,人口越多,那麼這個國家的貧困人口也就越多。根據布魯金斯網站上公佈的最新研究表示,2018年5月底,按照每天生活費少於1.9美元即為極端貧困,目前處在極端貧困的印度人數為7300萬人。當然這個標準是非常低的,印度實際上的貧困人口還是數億人。


銘蘇先生


〇人口規模要與國家的①國土面積及②各種資源的承載能力和③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相適應。人口無限制增長或下降幅度過大對這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好事。

〇目前印度人口已達13.5億,為世界第2人口大國,有人預計,2023年或2024年間,印度將成為世界第1人口大國,人口增長速度亦為世界第1。

〇印度人口中80%以上為年輕人,這樣的人口結構對印度發展很有利。但印度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否則會成為巨大的人口包袱):①滿足國民對糧食及其它生存必須品的供應和不斷增長的需求。②教育資源的供給要與人口增長相適應。③要保證足夠的就業崗位(大規模的年輕人的失業將引起社會不穩定)。④搞好國民財富的分配,防止不同社會階層貧富鴻溝的擴大。⑤處理好人工勞動力與未來智能機器人的關係。


趙凡丁201


對於一個破罐子破摔、力圖做世界癌症的國家,人口無限制增長正是其所希望的結果,反正到時候人多活不下去的時候就向全世界擴散,讓世界為其背鍋。

很多人提到人口的時候都要說人口紅利,我一直覺得人口紅利在現在來說就是一個世紀騙局,而且也被濫用太多,在當前連富士康都在考慮全自動化、機械化、無人化生產車間的時候,當初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轉向自動化產業,如果以前製造業對人口需求指數為1000美金產值對應10個勞動力的話,現在以及未來對勞動人口的需求指數可能會降為10000美金產值對應1個勞動力,縮水100倍,那麼所謂的人口紅利就會變成經濟負擔!


人口紅利還有一個常常被人忽視的內涵,能夠形成紅利的人口必須是有熟練生產力的人口,起碼要不是文盲,能夠操作機器,有生產和創新的能力。如果只有一把傻力氣卻大字不識一個,這樣的人不足以稱之為紅利人口。而印度的基礎教育差是舉世聞名的,其人口文盲率高達26%,沒受過基礎教育的年輕人一抓一大把,這樣的人進工廠能夠被培訓為熟練勞動力嗎?


所以對印度來說,人口紅利已經漸漸消失,現在增加的人口只會成為國家負擔,何來好事一說?再說印度人口持續增加只會增加瘟疫、疾病和戰爭的風險。

印度今年再次遭遇乾旱,全國有10億人口遭遇不同程度缺水危機,農作物更是受高溫影響預計會減產,缺水和缺糧將會隨著人口增加持續惡化。

以印度第六大城市金奈來說,今年乾旱全城無水可用,起初政府用卡車運水進城,也有人運水來出售,不過這都是杯水車薪,城裡更是發生搶劫水車的事件,市民每天要在烈日下排隊數小時才能等到水罐車。在民眾的抗議之下,政府最終採取火車運水的方式向金奈市輸送用水,這些都不能作為長久之計!

全球變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就是印度,印度原本有著全世界最多的耕地面積,氣候也是極為適宜耕作,可是近年來印度持續遭受乾旱,而且一年比一年嚴重,因為印度政府無力修建更多水庫,無論是城市用水還是農業用水都嚴重依賴於地下水,導致現在印度許多地方連深井都不能出水!

印度現在是水庫不夠用,降水不給力,而地下水則直接空了,這樣的土地連現在的人口都不能養活,據報道印度現在有20%的人處於營養不良狀態,可哪能承受再多的人口?

土地養育能力每況愈下,印度還在無節制增加人口,這不會有好結果的,大自然會幫印度調節的,只不過不會以什麼愉快的方式進行。


穿美國望世界


好才怪。

人口快速增長,對國家經濟高速增長的要求,對國家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要求,都很高。

最重要的一點,大量人口帶來的就業壓力巨大,而失業人口是社會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當年的阿拉伯革命,重要原因之一是青年人沒工作。

縱覽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每年新增就業崗位,是政府管理部門最關注的事情。因為每年這麼多人進入就業市場,如果沒有足夠的崗位,他們流落在社會中,各種不穩定因素會激增。

所以中國政府看來,保增長就是保就業。

然後看看印度。印度教能生,印度穆斯林更能生。現在印度的問題:

1、失業率還是高。現在莫迪用民粹主義,還能暫時團結印度人,但是這個泡沫不能一直吹下去。難道印度要走軍國主義道路?

2、莫迪用印度教來贏得選舉,印度穆斯林一直被壓著,穆斯林就業還不如印度教徒,穆斯林青年鬧起來,那可有熱鬧看了。這個大雷,看莫迪老仙怎麼解決,我不信他能一直壓制。


JasonKing911


題主的問題是:印度人口無限制增長真的是好事嗎?

題主你好,我的觀點是印度人口的無限制增長是一件好事,希望印度維持100年不動搖!

印度這個國家人口已經超過了13億之多,最多十年,這個國家就會超過我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人口大國。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裡氣候條件很適合植物生長,從而給人類提供豐富的營養來源,所以早在史前時期這裡就已經聚集了大量人口。

據估計,公元前1萬年,印度地區有10萬人。

到公元前4000年人口已經多達百萬。

公元前21世紀,也就是我國曆史上大禹治水時期,印度人口已經高達600萬人。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印度人口已經高達3000萬-5000萬,和同時期我國人口相當,甚至可能還多一點。

公元1世紀到13世紀,印度人口一直沒有超過7500萬。

(古代印度)

從14世紀開始,印度人口再次出現大幅度增長,最晚到公元17世紀,印度人口已經超過1億。這期間人口的大幅度增長主要歸功於莫臥兒帝國的土地改革加劇了農業生產!

1800年,印度人口超過2億,不過這個時候我國的人口已經超過3億,是印度的1.5倍。

到20世紀初,印度人口超過3億,20世紀50年代中期人口就超過了4億,到1981年印度人口達到6.8億,1991年年達到8.4億,2001年印度人口超過10億,到2011年已經達到11.2億。

(印度人口密度)

最近半個世紀以來印度每十年的人口增長率幾乎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速度,所以有人估計按照這個速度,到2024年,印度人口就會超過我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到2030年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15億的國家,到本世中期,印度人口將會達到17億。

  • 印度人口的特點,人口結構年輕、受教育程度低、工作參與度低

印度人口增長速度快,讓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極為年輕。目前印度有一半人口不到25歲,全社會平均年齡只有29歲,而老齡化的日本平均年齡已經高達48歲!

(身手矯捷充滿活力的印度人)

印度人口的另一個特點是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低,印度在1991年平均識字率只有52.2%,到了2001年識字率才上升到65.4%。

目前印度的識字率已經上升到72.2%,但是地區不均衡現象還存在巨大差距。

查謨和克什米爾的識字率最高,總體識字率高達86.6%,但是識字率最低的比哈爾邦識字率只有63.8%。

印度人口的另一個特點是工作參與度低,也就是說很多人沒有參與到社會大生產中來。1961年的時候,印度15到59歲的人口中工作參與度為43%,但是到2001年這個數字反而有了很大的下降,變成了39.2%。到2005年,印度人的工作參與度達到63.7%,但是隨後又出現下滑,目前印度人的工作參與度為49.8%,為最近10年來最低水平!

發達國家在工作參與度上是極高的,比如印度的宗主國英國的工作參與度超過了79%。或者,福利好的發達國家工作參與度也比較低,比如瑞士的工作參與度只有67%。

  • 印度社會的特點,還沒有完成語言的統一,所以社會凝聚力極低!

眾所周知,早在商朝時期我國就有了普通話,所以東海人姜子牙才能在全國各地打工,連賣酒這種靠嘴上功夫的工作都能勝任。

而印度到目前為止連全國統一的普通話都沒有,全國共有22中官方規定的普通話,所以在語言統一上和我國相差了3000多年。

印度的這種社會特性,讓不同邦之間的交流是極為困難的,雖說大量精英可以通過英語來進行交流,但這讓精英對國家的認同感並沒有加分,反而會因此造成本印度社會精英和普通人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

當然了,作為一個存在著種姓制度的國家,本來不同階層之間的流通就極少。

如此一來,看上去人多勢眾的印度其實是一盤散沙!

隨著印度人口增多,社會矛盾會更加突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將會進一步下降,讓印度社會的穩定存在著巨大隱患!

印度目前是世界第七大農業出口國,2017年印度的大米出口高達1300萬噸。

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糧食結餘將會被新增人口消耗掉,很快印度將會成為糧食進口國。比如,當印度人口再增加1億,就會把2017年出口的1300萬噸大米給吃掉。

所以,長遠看印度一定會成為糧食進口國。

此外,人口快速增長將會讓印度提供不了足夠的工作崗位,讓勞動力工作參與度持續下降,其實印度人目前的工作參與度已經在持續下滑。

那麼,一面是糧食不足,另一面是沒有足夠的工作崗位。可以預見印度在未來將會出現生活水平下降的家庭和大量閒散人員,從而對社會穩定造成影響。

此時,印度社會存在的階級分化和凝聚力不足的問題將會成為助燃劑,讓印度社會動盪加劇。


但是,我相信莫迪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並且能夠成功把印度的巨大人口數量變成世界上最豐富的人力資源。

所以,我認為印度人口無限增長不是壞事!


歷史風暴


國土有限、資源有限、耕地有限、糧食產出有限、經濟增長緩慢、科學技術停滯不前,如果人口仍無節制的快速增長,當然對任何國家、任何地區來說都不是好事,印度也不例外。


但是,武斷地認定“印度人口無限制增長”,卻是大錯特錯,也與事實不符。事實上,印度人口不可能無限增長,印度人口增長速度已經大幅放緩,按人口發展規律、運行趨勢可以判斷,印度未來甚至有人口雪崩式下降的危險。


從上圖不難看出,印度的總和生育率在快速下降,且下降趨勢有愈演愈烈之勢:1951年印度的總和生育率高達5.91,2018年印度的總和生育率已降至2.17,幾乎是剛好維持人口時代更替的水平(2.0~2.2之間),1951~2018年的67年間,印度的總和生育率已經大幅下降了63.28%,年均下降幅度1.48%。

據統計,2018年,在印度35個邦(省)和聯邦屬地中,已經有17個邦的總和生育率低於維持世代更替的水平,有的邦總和生育率甚至僅有1.6~1.7。


印度人口淨增長率變化也印證了印度人口增長在放緩。1991年,印度的人口淨增長率為2.07%,2018年印度人口淨增長率降至1.05%,在世界各國人口淨增長率排名中處於中低水平。在1991~2018年的17年間,印度的人口淨增長率下降了47.28%,年均降幅達3.7%,其幅度可以用“劇降”來形容。

1991年,印度人口淨增長值為1800多萬;而2018年,印度人口淨增長值卻僅為1400多萬,淨值減少了400多萬。


印度人口表面看似快速增長,但實際上卻暗藏著人口危機,伴隨印度人口增長率飛速下降的,還有印度的男女比例的逐漸失衡。據相關統計,2018年印度總人口為13.53億人,其中男性人口數量為6.99億,女性人口數量為6.54億,男性佔總人口的51.7%,女性僅佔48.3%,印度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足足多了4500多萬,也就是說印度至少有4000萬以上的男性要打光棍。更令人觸目驚心地是,據報道,2019年頭三個月,印度烏塔拉坎德邦132個村莊出生的216名嬰兒中,居然沒有1名女嬰!印度男女比例的失衡,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製約印度的人口增長,也可能因此引發印度的人口危機。

印度的人口發由開始的快速增長,到維持世代更替水平的平衡,有力地證明了萬事萬物自有其自身發展規律。歇斯底里地杞人憂天、盲目的人為插手干預人口發展,有可能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同印度順其自然的人口發展政策形成鮮明對比,某國通過人為干預,活活扼殺了2億多嬰兒,造成人類歷史上最大、最醜陋的人道災難。殘忍、野蠻、專橫的破壞自然規律,必將遭受大自然的反噬、報復,人口雪崩、未富先老、體系崩塌、財政枯竭、國力衰退、民族沉淪、文明斷絕已若隱若現。可憐的是,許多人還沉醉在國家崛起、民族復興迷夢中,待甦醒時,已是猩球崛起、黃粱一夢。


村野散人


人確實是最根本的資源稟賦。人類社會的一切生產消費活動都圍繞著人而展開。人口多,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資源優勢。俗話說:人多好辦事;而經濟學內生增長理論的代表人物羅默(Romer)構建的理論模型中也蘊含了明確的人口規模和經濟增長之間的正相關關係,即人口規模越大,該國或該區域的經濟增長速度就越快。

但是,人的數量不是唯一的因素。就印度而言,這個國家很多其他方面的短板,嚴重製約了其人口紅利的發揮。試舉二例:

1. 語言不統一。印度是全球語言情況最為複雜的國家之一,超過百萬人使用的語言文字有三四十種之多。印地語和英語雖然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但普及性遠遠達不到全國範圍,大部分印度人還只會使用地方性語言,這嚴重影響了印度社會生產生活的效率(印度盧比的紙鈔上竟然需要印17種語言)。印度人口總量雖然已經超過了13億,但語言文字的不統一,造成了這個國家實質上是幾十個“各說各話”的小國組成,難以形成真正全國性的共識和行動力。

2. 種姓制度根深蒂固。眾所周知,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的糟粕和頑疾。這一腐朽的,區分並強調人出身的高低貴賤,並以此規定社會地位,角色分工,婚喪嫁娶,人際交往的落後社會制度竟然還頑固且廣泛地存在於一個現代國家裡,讓印度人之間平等充分的對話交流都很難,遑論有效的協同合作了。這使得印度人口僅僅只是一個冷冰冰的大數字,而很難發揮規模效應。

除此之外,還有諸如義務教育水平低,基礎設施薄弱,宗教體系複雜等因素也制約著印度人口增長而帶來的優勢。這些問題不配合改善,人口一味增長不僅不是好事,反而會給治理欠佳的印度社會帶來新的負擔和挑戰。

這也是為何印度人口規模將很快超過中國,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卻仍遠遠落後中國的原因!


毅言堂


印度人口無限制增長自然不是好事,除了人口的瘋狂增長之外,印度的人口男女比例的問題,其實也很嚴重,在2018年印度的人口已經到了差不多13.5億人。並且每年都保持百分1%的人口淨增長,這對於印度而言是完全無法消化的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就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人口大國,但是這對於印度而言,真的不是什麼好事。印度是一個宗教化的國家,其中信仰印度教的佔總人口的80%,而且在印度教以及其他教派當中,對於生殖的崇拜在宗教崇拜當中,佔據主要地位。大家都受到宗教崇拜的影響,鼓勵生育。



在全民信教的影響下,信仰的力量對於印度人口的爆發有很大的助力,並很難得到扭轉。同時印度又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國家,女孩完全是賠錢貨,甚至在印度一個婦女如果生個男孩,那麼在家中的地位就會得到極大的改觀,如果生到女孩兒,這個婦女的地位就會大幅降低,甚至這個女孩也不會受到家人的恩養。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印度傳統,以及宗教信仰的問題,因為在印度一個人終老之後必須有兒子為其點燃火葬,否則靈魂就無法昇天。所以在印度男孩的成活率遠高於女孩,男女比例失調也異常嚴重。



印度雖然實施全民醫療,但是醫療水平低下,衛生條件也較差,在生育方面總體而言死亡率也很高,但即便如此印度的生育絲毫沒有影響。而且印度是宗教國家也並不是太重視教育。很多人都是文盲,在他們的概念里根本沒有優生優育的概念。在社會上形成了這種風氣,很難得到改觀,印度近年來的經濟增長,自然與人口的爆發有直接聯繫。這也是經濟能夠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並持續一段時間的原因,但是人口紅利的根本是素質人口。一味地強調人口增長而人口的素質不見提高最終會拖累國家經濟的發展。而印度至少到現在來說還沒有做出根本性的改觀。



印度一個國家低素質人口中文盲的人口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而印度的高素質人才則大部分都留學美國並在美國工作。而印度近年來所發展起來的軟件,醫藥事業,雖然取得成功,但是這些事也並不能解決印度國內大部分國民的就業問題,這些都屬於精英領域。製造業是最能夠吸引就業的,但是在印度製造業相比於這些精英領域和行業有很大距離。印度短期內根本無法消化這麼多的人口,扶持足夠的製造業。而且隨著人口的增加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當然印度雖然只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但是印度的可耕地面積卻比我國還多,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幫助了印度依靠如此小的國土資源能夠夠養活說到的人口,並且還有增長的態勢。



但是這種態勢如果持續進行,必然會到達一個零界點印度會爆發很多社會問題,因為人口的爆發,民眾的資源分配和利用也會出現矛盾,而對於印度來說,石油等重要的能源全部依賴進口。印度不得不為更多的人使用這些資源而花更高的價錢在國際市場上買賣。而環境汙染也是印度未來索要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那麼印度的政府難道就沒有看到這些嗎?



其實印度的政府早在幾十年前就關注到了這件事情,並且也採取了強制的節育手段。但是沒有任何用處,而印度又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它的選票也是由人數決定的,在各個地方以及各個政治集團內部都在鼓勵生育,因為地區選民的人口數量多,就意味著自己能夠在中央政府得到更多的政治權利,甚至成為執政黨。所以當一個執政黨上臺執政主張限制人口時,所有的在野黨,各級地方政府都表示反對,印度的人口限制政策根本不起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