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德裔人口眾多,為何美國與德國始終並不親密?

許多朋友恐怕都知道,在美國,德裔可以說是最大的族群之一。在3億多美國人裡,自稱是德裔的人有4300萬(或4900萬,視統計標準的不同而有差異),佔其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3%。而有德國血統的混血白人或者跨種族混血人比例就更高了。而且在美國曆史上,在3位總統主要是德裔血統,即艾森豪威爾、胡佛和特朗普。此外,尼克松和奧巴馬的母系血統也基本上是德裔。但有意思的是,雖然美國德裔眾多,但美國和德國之間的關係卻似乎從來都不熱乎,不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都是擊敗德國的主力,而且即使在現代,美國和德國的關係在西方國家裡也不算融洽,那麼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德裔——美國最不顯眼的民族

看到這個小標題肯定很多朋友都要表示反對了,美國曆史上德裔總統都有那麼多,怎麼能說德裔是最不顯眼的民族呢?但在某種程度上事實確實是這樣。雖然德裔在美國人數眾多,但卻是在美國被同化程度最高的族群,所以在美國社會德裔這個身份其實是非常不顯眼的。比如在美國曾經有過一個針對有不同族裔特徵的知名電視鏡頭進行的調查,結果波蘭、希臘和其它一些東歐國家特徵的鏡頭都榜上有名,但卻唯獨沒有德國特徵的鏡頭。而更有說服力的數據其實是語言能力,在美國4000多萬德裔人口裡,現在會說德語的連5%都不到。

美國德裔人口眾多,為何美國與德國始終並不親密?

美國各州的德裔比例

所以德裔在美國雖然人數眾多,但卻也是被美國同化的最徹底的民族之一,因此確實是不太顯眼的。而如果細究德裔被美國同化的如此徹底的原因,則可以說有以下這幾方面的原因。

數量雖多,卻一直被警惕

首先是德裔雖然人種上和英裔很接近,但卻從一開始就在美國被視為異類。早在美國建立之前,當時北美殖民地的英裔居民就已經對剛開始出現在北美殖民地的德裔移民有了很強的排斥感。比如被視為美國國父之一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就曾經表示:

西班牙人、意大利人、法國人、俄羅斯人和瑞典人,總體上都是我們所說的膚色黝黑的人,德國人也是如此,薩克遜人是唯一的例外。

而且還不僅如此,他甚至曾在自己的信件裡說過來美國的移民都是其母國最愚蠢的人,所以可以說以英裔為代表的美國殖民地早期主體民族從一開始就是將德裔視為另類的。當然,因為當時北美殖民地也迫切需要引入不同的移民以壯大自身實力,所以富蘭克林也曾表示不反對引入德國移民,認為德國移民能夠成為優秀的農夫併為美國做出貢獻。

美國德裔人口眾多,為何美國與德國始終並不親密?

描繪早期德裔移民的畫作

因為今天的德國地區在公元1871年才實現統一,而在此之前,德意志地區各個公國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和受到不同外國勢力的影響,所以相互之間戰爭非常頻繁。因此其許多臣民為了逃避戰亂,都以類似難民的身份湧入了美國。根據當時的記錄,在公元1820年到1870年之間,來到美國的德國移民總數就達到了750萬人。

被同化是唯一選擇

而如此眾多的德裔湧入美國,當然不可能很快都被同化。所以其實在20世紀早期,德裔這個族群在美國還是非常顯眼的。當時德語是美國分佈最廣的外語,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辛辛納提和克利夫蘭等地,學校裡的教學也是一半英語,一半德語。甚至當時連美國國歌都還有得到廣泛接受的德語版,許多德裔移民在唱國歌時都唱的是德語版的。

美國德裔人口眾多,為何美國與德國始終並不親密?

一戰期間一名被認為對美國忠誠有問題而被人潑上瀝青和羽毛的德裔農場主

不過德裔人口在美國雖然眾多,但畢竟是少數族裔,始終沒有擺脫被視為異類的處境。所以當時他們在美國社會上仍然是一個受到美國主體民族處處提防的族群。儘管當時有些德裔還將德國視為自己的祖國,但他們是沒法影響美國政府的決策的。所以在1917年,美國對德國宣戰,加入一戰之後,德裔在美國的處境就更加尷尬,而且很快被當作有通敵可能的人群來對待。1917年4月6日和11月16日,美國總統威爾遜兩次發佈命令,所有在德國出生且年滿14歲的德裔都被要求在政府登記,之後所有時間都需要隨身攜帶登記卡。1918年4月18日,這一要求還擴大到了所有德裔女性。

美國德裔人口眾多,為何美國與德國始終並不親密?

一名德裔在紐約警察局按手印登記的場景

而在美國參戰的兩年多時間裡,全美共有6300名德裔被逮捕,另有成千上萬德裔曾被政府審訊或調查。最終有2048名德裔被關入位於猶他州道格拉斯堡和喬治亞州奧格爾索普堡的兩處集中營地關押。被關押的人中包括後來非常有名的分子遺傳學家理查德·戈爾德施密德特和波士頓交響樂團的29名德裔音樂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德裔群體很自然地開始在各個方面力求淡化自己的德國背景。因此幾乎所有此前教授德語的學校都改成了全英文授課,之前以德語出版的報紙、雜誌也紛紛消失,之前以德語佈道的教堂也都換成了英文。在此之後,在其它一些族裔仍然公開展示乃至傳播自己的民族文化的時候,在德裔這個群體裡堅守德國民族特徵已經變成了禁忌。所以德裔在一戰之後的20年裡在美國經歷了急速的去德國化和美國化過程。

正因為如此,一些高度美國化的德裔才能夠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接納,在二戰期間得到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任,成為了美軍的重要領導者,如艾森豪威爾和尼米茲等。但在這些高度美國化的德裔受到信任的同時,二戰期間還是有30萬德裔被美國政府要求登記,之後其旅行權和財產擁有權都受到了限制。而在1940年到1948年之間,在美國共有1.1萬名德裔被囚禁。

那他們怎麼當上了總統?

所以德裔雖然在美國人數眾多,但在早期卻是以類似戰爭難民的身份來到美國的。因此雖然德裔總體上受教育水平比較高,但在早期的美國社會中總體的社會地位並不算高,而且德美兩國關係一有風吹草動這些德裔就會處在被懷疑甚至是被關押的境地,所以是不可能發揮什麼政治影響力的。而德裔能夠在美國社會中向上流動的唯一途徑就是全盤美國化,而要全盤美國化並得到美國人的認可,那麼與之前的“老祖國”“劃清界限”就是必需的條件。像艾森豪威爾就屬於成功做到了這一點的德裔。不過這裡就說明的是,艾森豪威爾的家族是在公元1741年就已經移民到了美國,所以到二戰時期,他們這個家族在美國生活已經差不多200年了,這和當時的多數德裔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雖然他有德裔的標籤,但經過美國社會200年的同化,他的家族其實和英裔美國人基本已經沒有差異。這也是他在二戰時和許多仍然被懷疑並囚禁的德裔命運差異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了。

美國德裔人口眾多,為何美國與德國始終並不親密?

最早當上美國總統的德裔胡佛,他的父親其實是英裔德意志人

比他更早當上美國總統的胡佛雖然只是第二代德國移民後裔,但他的父親卻是一個英裔德國人,而他的母親則是在加拿大出生長大,所以也是有很深英裔背景的。而美國現任大統領川普的情況也類似,他是德裔移民的第三代後裔,在美國德裔整體美國化的大背景下已經被薰陶了100多年,所以其實是完全美國化的,除了知道自己是德裔,對德國也不可能再有什麼特殊感情。

所以德裔在美國的處境也就決定了美國雖然德裔眾多,但德美關係卻不可能非常的熱絡。因為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如果德裔對德國仍然表現出特殊的親近,那他們在美國社會就很難有所作為,甚至會成為被社會嫌棄的群體。而要想有所作為,就只能完全放棄對德國的舊有情感,完全美國化。最終的結果就是德裔成為了美國化最高的群體之一。而這也是美國德裔眾多,但卻和德國始終感情相對疏離的根本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