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加速出清,是誰懸在退市邊緣,慌得一批?

日前,滬深3700多家上市公司三季報已披露完畢,從這份"成績單"來看各公司業績是冰火兩重天。

A股加速出清,是誰懸在退市邊緣,慌得一批?

業績兩極分化加速

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5.83萬億元,同比增長9.58%,實現歸母淨利潤3.19萬億元,同比增長7.34%,但扣除金融類上市公司後盈利約下降3%。

一方面,頭部公司對市場盈利的貢獻度進一步加強,截至2019年9月底,共有57家上市公司營收破千億,比去年同期多6家。

另一方面,尾部公司和虧損金額都在不斷擴大,上市公司虧損企業443家,資不抵債的企業增加至37家,均較去年同期增長,虧損金額同比增長62%。

在虧損公司和虧損金額均創新高之時,今年A股的退市公司也格外的多,A股的市場上同樣寫滿了"成王敗寇"四個字。

退市危機席捲A股

據悉,今年以來已經有*ST上普、眾合、華澤等6家公司終止上市,印紀傳媒、大連控股、長生生物等公司處於退市整理期,*ST神城已觸發面值退市條款。披露三季報之後,留給部分上市公司保留上市資格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多。這也意味著,今年可能有10家以上公司退市。

A股市場繼續出清的同時,還有不少懸在退市邊緣的公司。

比如近段時間引發輿論關注的暴風集團,如今市值大幅跳水已不足20億元,若暴風集團經審計後2019年年末的淨資產為負,那麼它將面臨退市。

年報預虧的*ST股票,以及此前兩年連續虧損且前三季虧損的創業板股票,也可能會面臨退市厄運。統計數據顯示,目前A股145家ST及*ST公司中,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虧損的公司家數高達104家。*ST信威虧損158億元排名第一,*ST華業、*ST沈機、*ST龐大等公司的前三季度虧損額也都在20億元以上。

面值退市持續上演

此外,今年的A股退市公司擴容的同時,面值退市也在持續上演,成為市場最為關注的新現象。

今年以來,面值退市出現擴容高峰期,從7月開始,雛鷹農牧、華信國際、印紀傳媒、大連控股相繼步入面值退市的軌道。此前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面值,自10月31日開市起停牌的*ST神城,也成為的又一步入面值退市的股票,也是A股第六支面值退市股。

有分析人士表示,面值退市被業內視為市場化退市制度持續推進的重要表徵,既與宏觀經濟環境和中觀產業環境及上市公司微觀運營密切相關,同時也與市場化出清的提速緊密相關。

隨著退市標準逐步明晰,A股市場將迎來優勝劣汰,主動退市和強制退市的並行,也讓退市成為常態化。對此,有人歡喜有人愁,誰又會是下一個在退市邊緣徘徊著的公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