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科技興邦,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除了民族認同感、人民安居樂業這些“軟實力”,科技則當之無愧是“硬實力”。

看看美國的納斯達克、生物醫藥、軍工都在股市整體一路向北中,超越標普500取得超額收益。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必選消費XLP則表現墊底,只取得了1.8倍的漲幅。細看必選消費裡面的成分股,寶潔、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沃爾瑪等大消費股票的黃金時代在80、90年代。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反觀A股,我們的人均GDP水平2019年應該會達到接近一萬美元,大概是美國80年代初期的水平,我們近年消費股的牛市也和美國80/90年代的消費股牛市不謀而和。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在微軟、蘋果、播音等公司的崛起之前,這類大消費龍頭也是美國投資者心中的“核心資產”。隨後,科技股的崛起才將資金從這些傳統行業中分流,慢慢地造成現在全美上市企業市值龍頭超半數科技股的局面。


科技板塊存在比較高的成長確定性,問題是,如何坐上A股科技賽道的電梯呢?我們一起來篩選市面上真正“科技含量高”、管理能力強的基金產品。

1、科技賽道的超額收益

今年漲幅前三的行業:食品飲料,農林牧漁、電子。

美國股票市場經過百年的發展,法律法規逐漸成熟,市場上的超額收益已經很難賺取了。中國市場則不同,在市場越來越“有效”的路上,超額收益的機會還是有不少的。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今年5月初暴跌以2906點收盤,到目前市場收盤在2958點。半年來一直在(2700-3050)間震盪。但行業方面,電子、食品飲料、家電、計算機、醫藥生物均大幅跑贏指數。可見,在宏觀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業績增長確定性強的行業,就是結構性機會。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食品飲料、家用電器等消費板塊離日常生活更近,投資者建立自己的投資選股邏輯相對容易。

而電子、計算機、生物醫藥等板塊涉及專業門檻比較高,加上動輒上百倍的估值,高收益的背後往往存在著始料未及的風險。

通過公募基金產品來投資,可能更省力氣。組合投資分散風險,且專業管理人的投資勝率高於普通投資者。

看看五一節後公募基金的業績,被動基金方面,科技100指數同期錄得12.9%的漲幅,電子、計算機行業分別取得27.45%和15.23%的漲幅,均大幅跑贏上證綜指。這些指數均有與之相對的公募指數基金(下圖),但由於成立時間大多不到一年,業績就用指數參考。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再來看看主動基金,5月7日至今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均錄得了約16%的漲幅。也遠遠跑贏上證綜指。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由此啟發,如果既能選對行業,獲得行業成長的貝塔,又能選對管理人,取得戰勝行業的阿爾法,豈不最妙?

想通過投資科技相關基金來獲取超額收益,我們就得找出科技含量高、管理能力強的主動型基金。

2、應該怎麼挑科技主題基金呢?

第一步,確定基金的“科技含量”。


半導體行業在週期底部,在優質資產缺乏的背景下中在配置價值。5G的方向具備很大的確定性,發展區塊鏈的方向明確。TMT方面的成長空間還沒有透支。

我把市場上所有的主動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都拉出來遛了遛,通過加總計算機、通信、電子三個板塊佔基金淨資產比重,剔除掉得重複的和規模小於一億元的基金。得出“科技含量”最高的十支基金: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數據來選:WIND)

第二步,主動投資能力評估。

接下來,對基金經理賺取阿爾法的能力進行評估。阿爾法代表著相對市場的超額收益,5月7日以來,市場一直維持結構性行情,但主動型基金經理的佼佼者還是能夠產生40%以上的超額收益。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將大比重投資於科技行業的基金和產生主動收益最高的基金做一個交集,我們可以得出分別由潘明、鄭巍山、王創練和蔡嵩松先生管理的三隻基金:銀河創新成長、國聯安優選行業、諾安成長。

第三步,管理人深度分析。


首先我們來簡單看一下幾位的簡歷: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從投資年限和管理規模來看,根據WIND的數據,潘明、王創練先生更佔優勢。從專業方面,潘明、蔡嵩松先生具備計算機行業從業背景,隨後轉型金融行業。

接下來看看幾位管理人過往相對大盤和基準的收益情況。

潘明先生投資年限最長,並且有過近10年的計算機、通訊方面的從業背景。現在在管的兩隻基金今年均大幅跑贏基準。

曾經管理的國聯安主題驅動,在大行情來臨時依舊能夠產生超額收益,但是在任職期間也產生過大幅回撤,並且在2016年出現階段性跑輸基準的情況。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王創練先生雖然在WIND中顯示投資時間不到5年,但2008年就加入諾安基金,一直從事投資研究工作。管理的基金行業相對分散,管理的產品波動小於前兩位基金經理,任職期間均取得正回報。


但是除了諾安研究精選外,管理期限較短,參照樣本較為不足。諾安精選僅在2015年市場大跌時短期跑輸基準。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WIND數據顯示,鄭巍山先生過去沒有過基金管理的經驗,銀河創新成長是他管理的首隻基金,所以沒有足夠的樣本去分析投資風格和投資能力。

第四步,風格是否容易漂移。

最後我們來看看這幾隻基金長期以來的“科技含量”能否維持高位。

潘明先生管理的國聯安優選行業在往期的基金定期報告中,三行業合計均保持在63%左右。雖然佔比一直很高,但可以看出今年下半年對科技板塊的超配。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而諾安成長基金,18年6月由王創練先生接手。18年中報顯示,科技板塊和股票資產佔比的明顯提升,可以看出和前任基金經理的風格顯截然不同。在王創練任職期間,科技板塊佔基金淨資產比重更高,科技行業佔股票資產佔比一直維持90%以上。

參照美股歷史,下一個潛力行業就是科技,科技含量最高的10只基金

當然,我們這篇文章並不推薦基金,只是希望大家能夠建立自己的“選基”邏輯,優化自己的投資組合。

總的來說,先從管理業績入手,結合確定性強的賽道,找出“科技含量”高的基金,再進一步分析管理者的從業背景、從業時間、能否經過牛熊的考驗等等因素。

對於年度冠軍基金,也要對管理人策略是否過於激進,安全邊際是否有預留等因素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大漲背後的回撤風險。

或許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在自己不熟悉領域中掘金的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