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企業投融資及盈利難題?

tanyou1


一、加大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環境1、 建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風險投資基金,不斷拓寬風險資本的來源,引導民間資本和境外投資基金進入,擴大風險投資規模,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的資金來源。 推進擔保體系的建設。重點扶持一批經營業績好、制度健全、管理規範的擔保機構,加快組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不斷完善中小企業的信貸擔保機制,出臺擔保機構風險控制和信用擔保資金補償、獎勵機制等政策,引導和規範信用擔保行業的發展。2、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政府要引導中介機構經過科學評估和論證,建立企業經濟檔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檔案,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信用體系。積極推進中小企業社會化信用體系試點,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立信用制度、發揮信用中介主體作用。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息庫和中小企業負責人信用檔案,在此基礎上再建立中小企業貸款信用評級制度、企業法人代表資信評級制度和企業總體資信評級制度,強化企業信用觀念,以信用等級確定是否貸款和擔保。3、大力發展地方性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市場,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強化監督、鼓勵競爭,形成規範的地方金融機構優勝劣汰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以聚集更多閒散資金,支持地方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於民間主體的融資活動要用地方性法規進行規範,明確融資雙方的權利和責任,將其納入正規的金融體系。4、構建完善的中小企業融資法律保障體系。加快有關中小企業信貸制度的立法。要劃分中小企業的分類標準,明確中小企業的界定方法和各類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信貸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業貸款的具體管理方法和鼓勵措施。落實政府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的財政資金渠道、執行機構及管理辦法;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法律體系。制定完善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範信用擔保機構的准入、退出及內控制度,明確信用擔保機構的行業定位及職能,對專業信用擔保機構的市場準入與退出,擔保人員從業資格,信用擔保機構財務及內控制度等進行明確的政策規定,進一步促進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規範化發展。二、不斷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1、轉變銀行等金融機構惜貸怕貸的思想觀念,增強信貸投放的意識,在合理規避風險的前提下,加大放貸後的考核與監管,積極發揮信貸資金的最大效應。轉變工作方式,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調查與瞭解,幫助有市場、有前途的企業快速成長。要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特點,創新信貸產品,簡化貸款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實現貸款流程的標準化。降低服務門檻,降低企業資本金、資產總額、銷售收入等規模 項目對企業評級的影響,對信譽高、效益好的中小企業提供放大擔保比例、貸款利率優惠、簡化貸款手續等優質信貸服務,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另一方面,積極加強與擔保公司的協作,增強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扶持。2、增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創新。創新貸款審批機制,實現貸款產品和運作流程的標準化,簡化貸款手續,提高效率。適當弱化中小企業信用等級,注重現場調查核實,不單純依賴財務報表,通過信貸人員的盡職調查,儘量減少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創新貸款擔保方式,建立靈活的貸款用信機制。逐步實行以借款人經營活動所形成的現金流和個人信用為基礎。創新服務品種,為企業量身定製個性化的融資產品,通過靈活的服務品種的組合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3、建立向中小企業融資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鼓勵和支持股份制銀行、城鄉合作金融機構等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鼓勵國有商業銀行在注意信貸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在保證貸款質量的同時,切實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三、加強中小企業自身經營能力建設,提高信用水準1、推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決策水平和企業競爭力。堅持產權主體多元化道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對其發展的束縛,進行所有權結構調整,實行真正的公司制治理結構,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風險。2、 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嚴格按照會計法規和商業銀行要求,依法建立健全的會計核算體系,定期向相關部門提供全面準確的會計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主動加強與銀行的溝通聯繫,定期向銀行提供財務報表和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制定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加快資金回籠與週轉,提高企業資金管理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率,提高銀行對企業的授信等級。提高企業的信用形象 ,增強銀行等資金供應者的信心。


雪兒說7權


企業投融資是企業經營運作的兩種不同的形式,但目的都是通過投資融資活動,壯大企業實力,獲取企業更大效益的方式。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中的各企業紛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投融資業務,但真正引資、投資成功的並不多,很多企業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導致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經營風險及財務風險。只有進一步加強投融資管理,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競爭需要,積極消化歷史經濟包袱,以提高企業盈利能力,降低企業風險。

一、企業投融資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第一,投資環境和投資規模把握不善。很多企業在投資之前都缺少對投資環境的分析和研究環節,導致投資決策和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和趨勢結合不深。

一些企業沒有對投資項目的盈利性、流動性和發展前景進行及時有效的預測,也沒有考慮到投資項目本身的情況和企業自身發展狀況之間的契合程度。

還有一部分企業在看到其他企業投資在某個特定項目獲益之後就迫不及待地將資金投入到不適合自身發展狀況的項目之中,最終造成了盲目投資而投資失敗的惡果,給企業自身帶來了慘重的經濟後果。

與此同時,一些企業因為投資規模安排不當而出現了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資金週轉困難尷尬局面。很多企業在項目投資的過程中只看到了收益卻沒看到項目風險,只追求高效益卻沒有考慮到項目本身和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匹配程度,最終導致企業資金運作不順暢,限制了企業其他業務的正常開展。雖然企業投資發展速度驚人,但是伴隨而來的是企業內部各項經濟業務發展得不平衡和不協調,一些投資甚至動用了企業的風險儲備金,可見整體來看企業的投資質量令人堪憂。

第二,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

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著融資難度大、融資成本高的問題,這和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善、融資渠道單一之間存在著直接的關係。我國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面臨融資需求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內源融資方式,但是當企業生產經營規模日益擴大、對資金的需求數額也越來越高的時候,內源融資顯然不能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求。

具體而言企業融資渠道單一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首先,銀行為了降低自身的信貸風險,對貸款權限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和要求,“一刀切”的管理要求和規定與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企業之間的資金需求之間存在著嚴重的錯位。我國商業銀行針對企業的信貸業務審批制度存在疏漏之處,一些中小企業很難通過銀行貸款渠道獲得投資項目所需資金,另外貸款評估過程會發生高昂的評估成本,在無形之中提升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其次,企業承擔的融資信貸成本過高。如果企業信用等級較高、規模較大、財務會計系統比較完善的話,那麼企業的融資成本相對較低,而如果企業信用等級偏低、規模較小、缺乏風險應對能力和足夠的擔保抵押物的話,那麼其承擔的融資成本就會很高。很多中小企業的融資的時候只能轉向債務市場或者非公開股權市場,相對於公開市場融資來講,其面臨的融資成本就會更高。從我國企業總體發展情況來看,融資成本高是投融資管理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之一。

融資與盈利哪個更重要呢?

首先,無論是融資還是盈利均是跟資金密切相關,融資的作用可能是催化劑並且為企業補充彈藥,從而加快企業發展的力度,最後的目的是生產出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從而更好的服務社會,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實現盈利,所以,融資對企業的發展起到絕對的推動性作用,而且通常一個成熟的企業至少要經歷4到5輪融資,從A輪到D輪或者E輪,前提有正確、健康以及清晰的戰略定位並且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加有價值的產品以及服務,這樣投資人也會更加認可企業的價值觀以及文化等,如果有一個能力超強的CFO,那麼融資的問題也就能夠得到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