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上海開幕 豐益國際用世界語言中國特色擎畫“理想”未來

展品100%進口、15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多家世界500強或行業龍頭企業,超7000人國外註冊採購商、50餘萬專業觀眾……這些數字,透露著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遠超上一屆規模的空前盛況。滿載著優質商品的船舶和航班正在共赴“東方之約”。

這其中就有從30多個國家進行產品調度,詮釋農業大宗商品業務整個價值鏈,世界領先的農業綜合型跨國糧油企業集團豐益國際。首屆進博會就收穫40億訂單的豐益國際,本屆進博會將展覽面積擴大一倍,攜全線明星產品參展,米其林三星大廚Philippe現場烘焙,現場觀眾可以親身體驗豐益國際產品的美味與品質。可以說,進博會的“豐益訂單”和“豐益美味”同樣值得期待。

进博会上海开幕 丰益国际用世界语言中国特色擎画“理想”未来

立足中國,共享世界,為“一帶一路”農業發展賦能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農業國際合作成為沿線國家共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最佳結合點之一。這也在進博會上得以證實。第二屆進博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規劃面積7.5萬平方米,共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多家企業報名參展,是本屆進博會參展國別數、企業數最多,面積最大的展區。

作為世界領航的綜合型農業集團,農產品和食品的製造正是豐益國際的專長。此次進口博覽會,豐益國際將帶來幾乎涵蓋集團所有產業的眾多產品種類。其中不乏有精選全球優質原料加工生產的品牌產品,比如原料進口自向日葵大國烏克蘭、俄羅斯的金龍魚陽光葵花籽油,來自泰國“黃金產區”烏汶府的香納蘭大米,精選澳大利亞優質小麥加工的金龍魚麥芯粉等。展品也有在國內外聲名赫赫的品牌,比如來自澳大利亞的Praise色拉醬、來自新西蘭的紐麥福牛奶和豐益切爾西黑糖、原料進口自比利時的家樂氏谷蘭諾拉系列、馬來西亞原裝進口的品客薯片等。還有用途廣泛的食品工業類,比如“車輪牌”起酥油、Pampas系列冷凍起酥皮、White wings白翼系列麵粉預拌粉、摩麗可巧克力等。

豐益國際在全球的產業佈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度吻合。中國是豐益國際重要的投資發展基地和產品銷售市場,每年從全球進口到中國的農產品和食品的貨值總額超過100億美元。豐益國際先從東南亞的熱帶油脂業務開始,業務逐漸拓展到南亞、中亞、澳洲、非洲、東歐及俄羅斯遠東等地區,現在已經覆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南非、尼日利亞、烏克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其中絕大部分在“一帶一路”的範圍之內。豐益國際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900家工廠,銷售網絡遍及50多個國家。豐益國際除了可以將世界各地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優質優價的特色農產品輸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中,滿足中國民眾日益提高的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還促進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合作,使沿線國家共享中國發展的紅利。

除了農產品進口,豐益國際也將在中國市場上獲得的經驗和技術輸出到國外,幫助他們提高發展能力。其開創的水稻循環經濟模式已經引入越南、緬甸;在東亞、南亞、非洲和東歐等地,豐益國際的上百家大米麵粉加工廠和油料加工廠,有不少也採用了中國工廠的經驗和技術。

據農業部公佈的《2018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額2168.1億美元,同比增7.7%。其中,出口797.1億美元,增5.5%;進口1371.0億美元,增8.9%;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農產品進口大國,更高品質的中國農產品需求正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流動。

豐益國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郭孔豐表示:“我們會抓住擴大開放機遇,在中國進一步擴大投資和貿易合作,使我們的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和健康安全標準達到世界頂級水平。我們也將繼續利用全球佈局的優勢,將來自這些國家的優質產品輸送到中國,滿足中國人民對進口食品的需求。”

責任擔當,科技創新,擎畫“理想”未來

作為知名愛國僑商,豐益國際的執掌者郭孔豐先生和他的叔叔郭鶴年先生都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發展。自1988年起,郭鶴年、郭孔豐叔侄在祖國大陸投資糧油加工產業,在國內創辦的益海嘉裡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進步,也讓“金龍魚”這一品牌家喻戶曉。

執著於對健康擔當的實業報國信念,益海嘉裡正在創新中實現企業的價值和夢想。當2002年底郭孔豐先生提出要“建立國際一流糧油企業”,這10個字隨後被張貼在旗下企業的醒目位置,成為整個益海嘉裡的發展願景。

在當時的糧油業內人士看來,這個目標有些不切實際。自從國際糧油市場形成以來,主導國際糧油市場的都是來自歐美的綜合性糧油加工貿易集團,其中ABCD四大糧商(當時掌握全球糧食產業鏈的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更被認為是不可挑戰的霸主,尚且年輕的益海嘉裡作為華人企業想要在其中佔據一席之地,幾無可能。

隨著中國市場的日益壯大,益海嘉裡在2009年打破了ABCD的神話,躋身國際糧油企業前列,從而真正成為一家“國際一流糧油企業”。這背後有著益海嘉裡對安全與品質的孜孜以求。“益海嘉裡每年會接受全國省級以上市場監管局抽檢接近3000次,從來沒有出現過重大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進博會期間,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穆彥魁在第十二屆 “ 一帶一路 ” 生態農業與食品安全論壇上分享了益海嘉裡的“食品安全”定義。他表示,益海嘉裡在吸納國內外多種食品安全管理理念的基礎上,建立完善了一整套適合自己模式、滿足客戶需求的管理機制,關注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管理和風險控制,通過源頭管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和終端客戶服務各環節無縫銜接,應用大數據和自動化控制技術,實現原料可溯源,產品可追蹤,風險可管控,召回可保障,責任可追究。

进博会上海开幕 丰益国际用世界语言中国特色擎画“理想”未来

如今,“建立一個理想的集團“的願景已經掛在益海嘉裡旗下企業牆上,刻在益海嘉裡人的心裡。2009年,益海嘉裡在上海建立研發中心,通過多年研發、摸索,益海嘉裡研發出了 “水稻循環經濟”“大豆精深加工”等新型產業模式,將原糧就地轉化和加工增值,帶動傳統農業和農產品由粗放種植向精準生產轉變,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資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轉變,幫助中國實現從糧食生產大國到糧油產業強國的轉變。

益海嘉裡米業事業部總監王巍介紹,“水稻循環經濟模式”可以將一顆稻穀的價值“吃幹榨盡”,米糠可用來榨取營養價值頗高的稻米油,米糠粕還可以提取谷維素等高價值營養物質;稻殼用來發電,稻殼灰可以加工白炭黑、活性炭、多晶硅等多種產品。王巍表示,按照這種模式計算,如果全國約2億噸水稻加工產生的米糠都用於榨油,可生產約230萬噸稻米油,相當於為國家節省1.1億畝大豆耕地。如果全國的稻殼都能夠用來發電,可節省煤炭約2600萬噸,相應可減少30多萬噸二氧化硫排放。

此外,益海嘉裡開發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國產大豆精深加工模式,可以利用國產大豆生產200多種精深加工產品,實現了對大豆的100%轉化增值和綜合利用。

豐益國際將在農業精深加工的道路上不斷前行,讓更多中國人享受益海嘉裡的營養健康產品,實現“建立一個理想集團”的夢想。未來會來!豐益國際再度亮相進口博覽會正是讓“理想”更近。整合全球資源服務中國消費者,讓人們切身感受到世界級品質帶來的“美好生活”。這或許就豐益國際想傳遞的更深層次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