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最勤勞的人,因為不會這三招,年終獎竟然是部門最低

文章作者:蕭蕭 — 高校輔導員,專注大學生生涯諮詢與規劃

助教:GM


我的部門同事老李,說起來也工作十年了,平時班沒少加,可每到年底發年終獎時,卻都是部門墊底。

昨天他又被領導找去談話,回來就一個勁吐槽:“領導說我加那麼多班也沒見加出什麼成果來,還說我肯定是白天不好好幹活,才會天天加班,我覺得我挺認真了啊……”

都說“多勞多得”,可如果像老李一樣,深夜亮燈的辦公室是你的,豐厚的年終獎卻沒有你的,換誰都會覺得很心酸。

為什麼“勞”了這麼多,“得”卻寥寥無幾呢?

也許,是因為沒有正確地“勞”。

一、提高水平,才能有高價值的產出

前幾天李佳琦又火了一把。雙十一預售第一天,人稱“口紅一哥”的他,直播間突破了最高時段3112.87萬人同時在線的紀錄,不僅觀看熱度超過了淘寶一姐薇婭,“李佳琦 敬業”的關鍵詞還上了微博熱搜第一名。

許多人熟知的是他在6個小時試了380支口紅,還有一年累計直播389場的驚人數據。這些數據甚至給了我們一種錯覺,也許只是因為我們的體力和精力比不上他,所以才沒有像他一樣成功?

這句話只對了一小半。

在直播界,許多人能做到李佳琦式拼命,但做不到李佳琦式專業。

李佳琦大學讀的是藝術與設計專業,多次在化妝課程中拿到優異成績。直播爆紅前,他在歐萊雅做了三年櫃哥,積累了豐富的化妝品導購技能。

李佳琦能贏,靠的是專業。

比李佳琦先火一步的papi醬也一樣。

在papi醬抓住互聯網風口、以短視頻走紅的背後,是她在表演名校裡修煉的深厚功底,和編劇、配音、導演助理等眾多工作經歷,讓她磨鍊出來的專業技能。

因為專業,所以papi醬才總能在短短三分鐘的短視頻裡,以接地氣的腳本引起我們共鳴,以精彩的表演帶我們入戲。

秋葉時間管理訓練營的課程中有一個觀點:“如果一項工作,你明顯在用時和質量上不如行業平均水平,說明你要提升的很可能不是時間管理水平,而是專業技能。”

我們常常會以為,工作做不出成果是因為不夠努力,卻很少考慮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否需要提升。

別人只用一個Excel公式就能解決的事情,你卻要用一整晚才能完成,無論你再怎麼拼命加班,低水平的勤奮也彌補不了能力上的不足。

提升專業水平,需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勤思考、勤練習、勤覆盤,讓每件事都成為提升能力的墊腳石;也需要我們在工作之外,留給自己一定的學習時間,通過學習,系統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努力工作,努力在工作中學習,努力在工作外學習,這三者有機融合,才能讓我們更有水平地勞,從而獲得更高價值的產出。

二、提升效率,單位時間才有更多產出

上半年,國內引發“996”討論狂潮時,日劇《我要準時下班》橫空出世。這部劇光看名字就讓人有足夠遐想,是許多人拿來反駁馬雲對“996”工作制支持態度的利器。

女主角東山結衣每天都能按時下班,最喜歡吃公司附近“上海飯店”裡的小籠包,最大的樂趣是在下班後趕上店裡的半價啤酒時段。

劇裡還有一位與東山形成鮮明對比的同事——吾妻徹。吾妻作為一名單身程序員,因為回家了也不知道做什麼好,索性每天呆在公司里加班。可是他的加班,卻是一會吃泡麵看劇,一會看看閒書,最後找個睡袋睡在公司裡。

不僅晚上加班毫無效率可言,白天上班也是拖拖拉拉,工作進度堪憂。

東山每天都能準時下班的灑脫,羨煞無數觀眾,但她能準時下班,是因為有一樣利器——高效工作。

在第四集中,東山結衣親自教吾妻如何提高辦公效率,給了三個方法,分別是:整理桌面、製作待辦事項,以及設定所需要的時間,並在規定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任務。

通過整理桌面,將會轉移注意力的手辦等收起來,可以排除干擾。

那個最勤勞的人,因為不會這三招,年終獎竟然是部門最低

把辦公物品分門別類,還可以在找東西時省下大量的時間。

那個最勤勞的人,因為不會這三招,年終獎竟然是部門最低

那個最勤勞的人,因為不會這三招,年終獎竟然是部門最低

將工作按照重要緊急四象限原則進行梳理,有條不紊依次完成。這樣,即使下班時同事依然在加班,也能毫無負罪感地按時下班——因為你已經完成了今天必須完成的事項。

那個最勤勞的人,因為不會這三招,年終獎竟然是部門最低

設定所需要的時間,集中精力完成任務。

那個最勤勞的人,因為不會這三招,年終獎竟然是部門最低

劇中,女主是用鬧鐘提醒自己。當然,現在手機上有許多APP可以實現類似的功能。比如Forest專注森林、番茄ToDo等,都是運用了番茄鍾工作法,提高我們工作專注度,從而提升工作效率。

那個最勤勞的人,因為不會這三招,年終獎竟然是部門最低

三、抓住重點,才能讓自己勞有所得

東山結衣還有一句經典名言,在新任上司指責她不應該到點就下班,說她對加班的同事毫無同情心時,她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分內的工作,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整個公司就可以運轉;如果什麼事都要他人協助,等於把雙倍的人力花在同一件事上,不僅兩個人都可能累倒,也會沒時間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此一來,將造成惡性循環。”

“抓住重點”的第一個關鍵,就是明確職責。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明確了職責範圍,才能明確自己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有些人在職場中習慣性扮演老好人的角色,不懂得拒絕別人幫忙的請求。長此以往,就容易出現分工混淆,還會發現,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忙的卻都不是本職工作中最重要的事。

這樣,即使再“多勞”,也換不來“多得”。更有甚者,還會像劇中的男主一樣,好心幫實習生完成了項目策劃,卻讓實習生失去實現個人價值的機會,影響部門整體工作,造成不好的影響。

“抓住重點”的第二個關鍵,則是在關鍵時刻、重點事項上,儘可能地“多勞”。

劇中有一集,部門遇到前所未有的大危機,而項目負責人又因家庭變故請了長假,從不加班的女主,在這個關鍵時刻,居然主動加班了!她扛起重任,和同事們一起熬夜通宵,最終圓滿地完成了項目,並因此收穫了同事和領導的支持。

前面我們說要提高水平、提高效率,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勞”的產出更多。更重要的是,在關鍵時刻,能夠騰出時間和精力,為重要的事情分配足夠多的時間,從而獲得足夠大的回報。

“多勞多得”本身沒錯,但是我們不應該被表面上的勤奮矇蔽了雙眼,想當然地認為只要多做就有更多回報。如果不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就算加班再多,也依然很難有漂亮的成績單。

希望你學會了這三點後,也能做到上班高效工作,下班享受生活,讓你的“多勞”有“多得”。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秋葉圖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