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戰士高達裡的“偽科學”——AMBAC 主動質量平衡自動控制

上一篇中我們說到了機動戰士的動力核心聚核反應堆,驅動機動戰士的除了這個反應堆還有一個重要的系統——Active Mass Balance Auto-Control 主動質量平衡自動控制,該系統是一個機動戰士組成的基礎技術,可以讓機動戰士通過肢體的精確運動控制,在零重力的空間環境中實現無推力機動。


機動戰士高達裡的“偽科學”——AMBAC 主動質量平衡自動控制


AMBAC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艾薩克·牛頓的第三運動定律: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這下牛頓的棺材板可以蓋住了,我們的機動戰士是遵循牛頓定律滴!)藉由慣性以實現方向變化。 例如,如果一個人被放置在微重力環境中,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即空間),並要求將他的左臂放在胸前,然後將其向外側擺動,由此產生的手臂運動慣性將導致他的其餘部分身體轉向另一個方向,以保持角動量。 然後當手臂的運動停止時,身體的旋轉也會停止。 AMBAC系統精確地協調運動和微動,實現連續平衡和穩定,而不會消耗反應質量。 在大多數情況下,AMBAC肉眼看不見,因為變化很小。 因為機動戰士的手臂和腿部佔其總質量的很大一部分,外形像人類一樣,所以該系統可以使機動戰士像人類一樣進行細微運動(知道為啥機動戰士像人類的外形了吧23333)。 AMBAC系統還允許質心移位到身體外部。 AMBAC本質上僅限於將單元重新定向到其質心,而不是替代推進力。 它通常與推進系統結合使用,以快速轉動裝置並縮短瞄準速度以及引導主推進器。 該系統原理上與現今衛星中使用的動量輪系統類似,但顯然更復雜。使用AMBAC的機動戰士大概的移動類似於現今宇航員執行艙外活動:通過微小動作進行身體轉向等等。


機動戰士高達裡的“偽科學”——AMBAC 主動質量平衡自動控制


AMBAC系統首先由Zeonic製造的AMBACSpacepod搭載並將技術測試 ; 與MIP的競爭設計MIP-X1移動裝甲相比,該系統使其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燃油效率。 隨後該系統擴展到四肢,兩條腿兩條腿,到幾乎所有之後的機動戰士上,這裡我們在捎帶說一下這兩款技術驗證的競品機型。在一年戰爭開始前幾年,吉恩公國委託各公司和設計公司參加米諾夫斯基粒子時代的新概念武器競賽。AMBAC Space首次出現在機動戰士高達MS 2003全集中,它是AMBAC系統的驗證單位,也是一年戰爭前Zeon公國舉辦的競賽中MIP-X1的競爭對手。 Space的多功能性和靈活性使Zeonic成為勝利者。MIP-X1同樣出現在機動戰士高達MS 2003全集中,該機型是MIP公司的一個產品,配備機械臂和一個大型粒子炮武裝。但是X1最終輸給了吉恩尼克公司AMBAC Space。隨著一年戰爭的開啟,吉恩公國再次考慮移動裝甲的概念,MIP-X1的設計被複活並改造成移動裝甲MA-05 比格羅。 因此X1也被認為是所有MA的祖先。


機動戰士高達裡的“偽科學”——AMBAC 主動質量平衡自動控制


在此技術的發展之後機翼固定器和尾部穩定器成為了為AMBAC系統提供額外控制的技術工具。 這個技術的初始想法很簡單:“如果四肢可以更好地操縱裝置,為什麼不裝備5個或更多?。機翼固定器概念首先在MSN-00100百式上作為其變形系統的一部分使用,它們原本應該有助於機動戰士有效移動,即使機體處於變形形態下。當百世的技術驗證成功後,因其可以作為額外的AMBAC肢體,機翼固定器被保留了下來。裝備了機翼固定器的機動戰士與更傳統的機動戰士相比表現良好,並且在機動性方面表現優勢很大。此後, 阿納海姆電子公司在Project Zeta項目的同一系列大多數機動戰士的背面安裝了機翼固定器 ,其中最著名的是MSZ-006 Z高達 。


機動戰士高達裡的“偽科學”——AMBAC 主動質量平衡自動控制


尾部穩定器是一種細長的固定翼,安裝在機動戰士的背面,可以增加單位的AMBAC能力。 尾部穩定器的一些變體配備有內置遊標推進器,因此可以進一步改善機動戰士的可操作性。 除了安裝在可變形的移動服上之外,它也被安裝在不可變形機體中使用,例如PMX-003 鐵奧. 在此之後尾部穩定器繼續用於UC0087之後開發的MS,例如RGZ-91靈格斯。


機動戰士高達裡的“偽科學”——AMBAC 主動質量平衡自動控制


機動戰士高達裡的“偽科學”——AMBAC 主動質量平衡自動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