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胃癌:可在20幾歲發病,5年存活率<7%!20歲要開始檢查

胡祥 教授,留日博士,師從於日本外科泰斗岡島邦雄。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這種胃癌:可在20幾歲發病,5年存活率<7%!20歲要開始檢查

胃硬化型癌是癌症之中最難治癒的一種。20幾歲就可能發病,致死率較高。

隨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藥的問世以及內窺鏡檢查技術的進步,今後胃癌的整體患病數和死亡人數預計會有所減少。

但胃硬化型癌的發病原因仍尚未明確,且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往往已經進入中晚期,目前醫學界仍然沒有確立有效的治療方法。

胃硬化型癌是進展期胃癌中的特殊類型,伴隨間質高度纖維化和癌細胞廣泛浸潤的胃癌。

大體類型主要是Borrmann 4 型癌,組織學類型以低分化腺癌、印戒細胞癌為主體。以胃壁肥厚、狹窄、易產生腹膜轉移和高度的淋巴結轉移為特徵,惡性程度高,預後不佳。

手術療法效果有限,但腹膜轉移所致的腸梗阻、尿路梗阻需行姑息性手術。

在日本,由於胃癌的發病率主要在60歲以後,因此普遍認為公費的胃癌檢查是從50歲以後開始就足夠。

但胃硬化型癌沒有那麼簡單。可以說它的發病簡直是無關年齡。對此,我們又該如何做足對應呢?


這種胃癌:可在20幾歲發病,5年存活率<7%!20歲要開始檢查


年期也會發病的胃硬化型癌 5年存活率未滿7%

與胰臟癌同樣難治的胃硬化型癌,在20多歲發病的病例絕不少見,而胰臟癌則是很少在年輕人群體中出現的。

可以說,可怕的胃硬化型癌常常選擇在一個人還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壯年時期出現,對普通家庭的打擊往往是巨大的。

和其他癌症不同,胃硬化型癌是沿著胃壁浸潤擴散,因此在癌症沒有進展到相當程度時不會出現症狀。

再加上成為發現契機的胃粘膜的凹凸症狀也經常不清晰,因此很難被發現。

很多患者直到胃出現硬化、內腔變窄才被確診,但此時往往已經出現腹膜轉移(腹膜中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到直腸、卵巢、尿管等器官)的現象。

也就是說,胃硬化型癌的根治手術的實施可能性是極其低微的,患者的5年存活率連7%都達不到。有的數據是預後5年生存率為3.6%~16.2%。

有很多患者在被確診為胃硬化型癌之前,每年都堅持做鋇餐檢查。可惜的是,由於胃硬化型癌的特殊性,鋇餐檢查往往對此無效,很多人在檢查之後都只是被診斷為胃炎。

那麼這種可怕的癌症究竟是否能被早期發現呢?

這種胃癌:可在20幾歲發病,5年存活率<7%!20歲要開始檢查

期發現:遺傳風險者 20歲開始一年一次內鏡檢查

對於極端難治的胃硬化型癌要如何實施治療呢? 

所謂癌症的完全治癒,從微觀上來講是通過治療達到人體內的癌被完全除去、一個癌細胞也不剩的狀態。一旦產生癌細胞,人體的免疫會對其發起進攻。但癌細胞對人體免疫也具備一定的抵抗力。在被確診癌症時,如果已經出現了癌轉移(癌症4期),或在手術後半年以內就出現了復發或轉移的情況下,完全治癒是非常難以實現的。只有在早期階段,在還沒有出現腹膜轉移或淋巴結轉移的階段就進行手術切除,即使是胃硬化型癌,也有完全治癒的可能性。

胃硬化型癌在初期階段,會出現細微的凹陷性病變,隨後會大約經過1~2年的時間發展成典型的胃硬化型癌。因此,每年都接受由經驗豐富、技術過關的醫師操作的內窺鏡檢查,完全有可能實現在病變前發現病灶並通過手術完全切除。

胃硬化型癌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傾向。

在血緣親屬之中如果有人得過此病,建議從20歲起就開始每年接受一次內窺鏡檢查,即胃鏡檢查。


這種胃癌:可在20幾歲發病,5年存活率<7%!20歲要開始檢查

目前對於可治癒性切除的病例,積極的R0 切除和S-1 的術後化療是必要的。S-1/CDDP 術前化療將是可期待的方法。

而非治癒切除的病例則以化療為第一選擇。

雖然目前還沒有對胃硬化型癌完全治癒的手段,但今後隨著基因醫學的發展、遺傳基因解析技術的進步,相信胃硬化型癌的發病原因終會明確。另外,針對已經出現腹膜轉移現象的胃硬化型癌的治療手法也在不斷更新換代。

針對胃硬化型癌的生物學惡性度,尤其是腹膜轉移的控制,腹腔內化療的有用性,bevacizumab分子靶向治療,adenovirus 的基因治療等研究性的治療效果都備受期待。

目前為止,對胃硬化型癌的常見治療手法包括腹水灌流療法、腹腔內抗癌藥使用、溫熱療法、免疫療法等等。

其中,先進的細胞免疫療法對於症狀的緩和有著較為明顯的效果。


這種胃癌:可在20幾歲發病,5年存活率<7%!20歲要開始檢查

結語

胃硬化型癌目前尚無有效局部及全身控制的治療方法,對於能治癒性切除的患者,徹底治癒性切除及有效的以S-1為核心輔助化療是必要的。

無治癒性切除條件的患者,應以化療為第一選擇。

術前化療和adenovirus的基因治療以及bevacizumab的分子靶向治療將來有可能成為胃硬化型癌治療的重要手段。

胃硬化型癌作為胃癌中的特殊類型已受到研究者的日趨關注,綜合治療成為當今主要的治療手段,今後伴隨高級別循證醫學研究成果的出現會更進一步提高其治療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