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來切大腸腺瘤,沒想又發現了胃癌——內鏡下一併“剿滅”

患者,89歲高齡女性,因便血至我院消化內二科門診就診。

門診結腸鏡下可見直腸約35*20mm巨大腺瘤樣腫物伴出血。

老人來切大腸腺瘤,沒想又發現了胃癌——內鏡下一併“剿滅”

為全面瞭解病情,於門診行胃鏡檢查。

“意外”發現胃角早癌(癌前病變)。

胃角可見10*9mm隆起,NBI染色下可見腺管增粗,中央血管扭曲,內鏡下胃角早癌診斷明確。

老人來切大腸腺瘤,沒想又發現了胃癌——內鏡下一併“剿滅”

門診以“胃早癌(癌前病變);直腸腫物”收入消化內二科。

在張志勇主任帶領下及院領導的支持下已成為許昌地區國家消化道早癌診治中心成員,每年發現並完成的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早癌(癌前病變)不在少數。

但這次一位將近90歲的老人發現早癌病變,內鏡下治療與否還真是個問題。

家屬強烈表示希望老太太健健康康到百歲之後,張志勇主任與手術室康西斌主任溝通協商,全面考慮麻醉因素及患者身體條件後,決定遵循家屬意願,克服困難行內鏡下胃早癌ESD切除及直腸腫物EMR切除。

老人來切大腸腺瘤,沒想又發現了胃癌——內鏡下一併“剿滅”

張志勇主任有條不紊的標記~切開胃早癌邊緣

老人來切大腸腺瘤,沒想又發現了胃癌——內鏡下一併“剿滅”

張志勇主任快速完整的切除胃早癌病灶(癌前病變)

老人來切大腸腺瘤,沒想又發現了胃癌——內鏡下一併“剿滅”

標本切緣完好,簡直就是完美!

老人來切大腸腺瘤,沒想又發現了胃癌——內鏡下一併“剿滅”

處理完胃胃早癌(癌前病變)病灶後,緊接著換結腸鏡處理直腸腫物。

老人來切大腸腺瘤,沒想又發現了胃癌——內鏡下一併“剿滅”

亞甲藍注射,使腫物基底部隆起

老人來切大腸腺瘤,沒想又發現了胃癌——內鏡下一併“剿滅”

EMR術完整切除,整個手術過程,簡潔明瞭,毫不拖泥帶水!

老人來切大腸腺瘤,沒想又發現了胃癌——內鏡下一併“剿滅”

如此高齡患者,從意外發現胃早癌(癌前病變),到完成內鏡下切除,充分體現了許昌市人民醫院消化內二科暨胃腸內鏡中心在內鏡早癌診斷,治療方面的高超技術及先進水平。感謝麻醉醫師的積極配合與幫助,感謝病人及家屬充分的信任與配合,才共同創造了一個小記錄,小奇蹟。

科普知識點:

1、胃早癌是指癌組織僅侷限於胃黏膜層或黏膜下層,且無淋巴結轉移。

2、內鏡下ESD和EMR

EMR即內鏡下粘膜剝離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對扁平隆起性病變(早期胃腸癌、扁平腺瘤)和廣基無蒂息肉經內鏡下措施(注射和吸引)使病變與其固有層分離,成為假蒂息肉,然後圈套或電切的技術。

老人來切大腸腺瘤,沒想又發現了胃癌——內鏡下一併“剿滅”

EMR適應症:(1)直徑<2cm粘膜下腫瘤,

(2)無淋巴結轉移,浸潤度淺的早癌,包括以下:

①食管----直徑不超過3cm的m1或m2癌

②胃----粘膜內癌中無潰瘍糜爛的分化型癌,直徑3cm以下有潰瘍糜爛的分化型癌,2cm以下無潰瘍糜爛的未分化型癌

③結直腸----m或sm癌

ESD即內鏡下粘膜整片切除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是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基礎上發展而來, 主要針對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變。

老人來切大腸腺瘤,沒想又發現了胃癌——內鏡下一併“剿滅”

ESD適應症:

食管病變:(1)Barrett食管

(2)早期食管癌:侷限在粘膜層和沒有淋巴結轉移的粘膜下層早期食管癌;

(3)食管癌前病變:直徑﹤2cm的病灶採用EMR,直徑﹥2cm的病灶推薦ESD治療

(4)食管良性腫瘤:包括息肉、平滑肌瘤、食管乳頭狀瘤等

胃病變: (1)早期胃癌 ①腫瘤直徑 ≤2cm,無合併 存在潰瘍的未分化型粘膜內癌;②不論病灶大小,無合併存在潰瘍的分化型粘膜內癌;③腫瘤直徑≤3cm,合併存在潰瘍的分化型粘膜內癌;④腫瘤直徑≤3cm

(2)癌前病變直徑﹤2cm的病灶採用EMR,直徑﹥2cm的病灶推薦ESD治療

(3)良性腫瘤 包括胃息肉、胃間質瘤、異位胰腺、脂肪瘤等,包括部分來源於固有肌層的腫瘤。

腸道病變:

(1)巨大平坦息肉 直徑﹤2cm的息肉採用EMR,直徑﹥2cm的平坦息肉建議採用ESD治療,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降低複發率。

(2)粘膜下腫瘤 來源於粘膜肌層或位於粘膜下層的腫瘤,通過ESD可以完整剝離;來源於固有肌層的腫瘤,不主張勉強剝離。

(3)類癌 尚未累及肌層的直徑<2cm類癌,其中包括直腸的類癌。

老人來切大腸腺瘤,沒想又發現了胃癌——內鏡下一併“剿滅”

胃早癌科普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主任曾在多種場合,反覆強調:發現一例早癌,拯救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中國消化界泰斗的這種鮮明的觀點,是對每一箇中國消化醫生的鞭策。許昌市人民醫院消化內二科作為國家消化道早癌診治中心成員,在張志勇主任的帶領下,已經建立幽門螺旋桿菌抗體分型監測,胃蛋白酶原監測,多種試劑染色及高清高倍放大內鏡的完整胃早癌(癌前病變)篩查體系,併為每一位住院病人,及每一位門診疑似早癌病人的診治一直努力行動。

記得國內某知名專家說過,沒有胃腸鏡檢查的體檢是不完整的。如果你40歲了,不管有沒有消化道不適,體檢的時候都一定要加上胃腸鏡檢查,畢竟“發現一例早癌,拯救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

最後祝大家中秋快樂,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