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開普票,沒進項,怎麼繳納所得稅?

豆汁泡油條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兩個概念,即什麼是小微企業,什麼算進項。

先講講小微企業,這是稅務總局對那些規模不大,贏利較少的企業的一種定義,2019年最新定義是總資產不超過5000萬,用工人數不超過300人,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的企業,即被視為小微企業。這個概念主要是為了界定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標準,符合這個標準的小微企業可以享受最新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即假定年應納稅所得額為X(X小於等於300萬),那麼應納企業所得稅額=X*25%*20%(X小於等於100萬)或者=100萬*25%*20%+(X-100萬)*50%*20%(X大於100萬)。因此,符合小微企業標準的企業都按照前述公式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再講講進項。這裡面所說的進項,我理解是成本強者費用發票。如果是一般納稅人,這個進項就可以理解為進項專票,既可以抵扣增值稅,又可以計入成本費用抵所得稅。如果一個小微企業沒有進項,那就意味著,收入將全額繳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尤其是一般納稅人企業,稅負是相當高的。因此,進項對企業的稅負起著決定性作用。

說清楚這兩個概念了,讓我們看看沒有進項該如何繳稅吧。如果確定沒有進項發票,無論專票還是普票,那還真是要全額交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納稅基數明顯高於實際應負擔的數字,因為事實上不存在無成本或者費用的收入,只是沒有獲取合法發票。因此,作為財稅領域專業人士,我鄭重勸告企業主,一定要找能開具發票的企業做生意,如果是一般納稅人一定要找能開具專票的企業做生意,這樣成本費用就有發票可以入賬,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稅負就會大幅度降低。如果說為了低價採購降低成本,那多交稅就得認賬,不過通常情況下,不開票的採購價不會低到少於各種稅費之和。要知道,如果你少要100萬發票(假設13%稅率的商品)可能因此會多繳納13萬增值稅+5萬—25萬的企業所得稅,而100萬採購要發票頂多付出13萬的稅費。許多老闆只算不要票可能增加的增值稅,根本沒有考慮到會增加企業所得稅,除非是一直虧損嚴重的企業沒有企業所得稅的顧慮。

當然,沒有進項的小規模企業對增值稅沒什麼影響,對企業所得稅影響很大,有些行業可以核定企業所得稅,但今年都被堵死了,各城市基本停止核定徵收了。即使過去核定的,也有些稅務機關要求按查賬徵收補差的,因此核定徵收基本沒什麼可以避稅的可能了。沒有進項的一般納稅人,如果是涉及土石方、旅客運輸服務、生物製品、清包工等企業,可以選擇簡易計稅辦法,節省增值稅,但企業所得稅還是要照交的,沒什麼好方法可以節省的。所以,企業主們要記住,只要產生經營性支出就索要合法憑證是節稅的王道。


唯思得財稅


小微企業開普票,沒進項,怎麼繳納所得稅?根據題主表達,可以分析得出:1、小微企業銷售收入開具的是增值稅普通發票;2、採購沒有正常獲得增值稅發票;企業所得稅如何申報繳納,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小微企業的身份

1、小微企業增值稅納稅人身份

小微企業從增值稅納稅人身份劃分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增值一般納稅人兩種。增值稅納稅人身份僅對於增值稅納稅事項構成實質影響,題中問的是所得稅,可以不用考慮增值稅納稅人身份。

2、小微企業所得稅適用身份

所得稅可以分為: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兩種。根據現有的經營主體形式,公司制企業適用於企業所得稅,非公司制企業通常適用個人所得稅!

二、如何申報繳納所得稅

1、適用於企業所得稅的主體

沒有進項的公司制企業,適用於企業所得稅。根據2019年1月1日實施的小微企業普惠性稅優政策,和沒有法定稅前扣稅憑證的相關規定,企業所得稅只能硬著頭皮以實際銷售收入為應納稅所得額,乘於實際徵收率,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

小微企業正常的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收入-成本-合理的費用)*適用徵收率

由於該小微企業沒有正常取得“進項”(成本發票),且大概率費用發票也會缺失,因此其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收入-0-0)*適用徵收率

適用徵收率:根據普惠性稅優政策,筆者將適用徵收率概括為:0——100萬元,適用徵收率為5%;超過100萬元且不超過300萬元的。適用徵收率為10%;且同一個納稅人,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分段計徵!

2、適用於個人所得稅的主體

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最新的政策是採用5級超額累計稅率,即收入越高,稅率越高,應納稅額絕對值越大。

第十五條 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夥企業個人合夥人以及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的個人,以其每一納稅年度來源於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以及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的所得,減除費用六萬元、專項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小微企業沒有成本發票,稅前扣除項目缺失,其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參照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執行!且所得稅不享受普惠性稅優政策!

採用核定徵收的經營主體,其個人所得稅現行政策下,實際稅前扣除數對應納稅所得額沒有影響。因此,有或者沒有進項的小微企業,其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一致,沒有差別!

三、綜述

無論是適用於企業所得稅還是個人所得稅的主體,採用查證徵收沒有成本發票,應納稅所得額接近於收入,正常取得成本發票,應納稅額所得額必然降低!採用核定徵收的主體,其應納稅額額僅收到核定的徵收率或者定額金額影響,沒有成本發票的經營主體應納稅額不受影響!

因此,沒有成本發票的小微企業,以申請核對徵收所得稅為佳,特別是不能享受普惠性稅優政策的非公司制企業,尤為突出!


順通財稅段賢明


企業開門做買賣,總得有進才有出,不然談何來的賣,因此理解你所說的“沒進項”是指取得的進項發票不能抵扣進項稅吧。


若你企業認定為小微企業,也是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那取得的發票的進項稅自然也是不能抵扣的,銷售方開給你的發票也是普票。所以取到發票正常做賬就好。


當然,繳納企業所得稅也要看企業的徵收方式,如果查賬徵收,所得稅是通過(收入-成本費用+納稅調整項)*適用稅率 計算得出。


如果說你說的“沒進項”代表的是無成本票,無疑沒有成本票,會使得應納稅所得額上升,從而導致最終需要多交企業所得稅,所以要儘量取到成本發票;


如果確實沒法取得發票,自然是要有其他憑證的,比如收據,交割單等等。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有相關外部扣除憑證規定,外部扣除憑證包括但不限於發票、完稅證明、收款憑證、分割單等。比如符合28號公告所規定的小額零星的標準,用收款憑證等來作為稅前扣除的依據。


若所說小微企業是個體工商戶的話,那是按照經營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超額累進稅率。且個人工商戶經營所得應納稅稅額計算可參考如上解釋的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稅額計算方式。


如果是核定徵收,若以收入來核定,那麼所得稅=收入*應稅所得率*稅率,沒有成本票,並不會引起你的所得稅增加。


順道普及解釋一下小型微利企業新政企業所得稅優惠力度:

①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稅負降至5%。

②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至300萬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稅負降至10%。


舉個例子便於理解:

A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如果2019年度年應納稅所得額260萬,應納企業所得稅稅額為:

a、拆分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160萬

b、不超過100萬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100×25%×20%=5萬

c、100萬至300萬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160×50%×20%=16萬

d、應納企業所得稅稅額為:5+16=21萬


以上,感謝閱讀~我是陳哲瑜,來自個稅師爺到,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如有更多相關收入稅務問題,歡迎隨時提問交流。


個稅師爺到


對於企業來說,有開票收入,有不開票收入。其中開票收入包括,自行開具的專用發票 或者普通發票,稅局代開的專用發票或者普通發票。對於不開票收入,就是沒有開具發票,直接銷售的收入。在賬務處理上,不管你有沒有開具發票,只要確認了收入,就要按照稅法的規定計算繳納稅金。

會計核算和根據稅法的要求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還是有差別的。在會計上,只要是實際支出的成本,都可以入賬,抵減所得稅。但是在稅法上,規定必須是在實際支出的基礎上,取得符合條件的扣稅憑證才能將這部分成本在所得稅稅前扣除。

比如小規模商貿企業購進貨物10000元,沒有取得發票,銷售貨物時取得收入是12000元,發生的各項費用是500元,那麼看下有進項發票和無進項發票有什麼區別:

可以看出,如果沒有購進的成本發票,公司實際支出的成本只能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做調整處理,這樣利潤變大,繳納的所得稅就多了。對於小規模企業來說,購進發票只跟成本有關,所以,在企業的經營中,應該權衡成本和稅收,儘量取得進項發票。


簡淨軒語


小微企業開普票沒進項,毫無疑問會多繳企業所得稅

問題裡描述的小微企業應當是指小規模納稅人。不然,一般納稅人開普票還居然沒有進項那早就幹不下去了。中國有十八種稅收,但是企業繳的相對最多、最頻繁的有兩種: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增值稅:作為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簡易徵收計算簡單,依據行業不同徵收率分為3%或5%,絕大部分都是3%。計算公式=含稅銷售額÷(1+3%)*3%。這就是俗話說的三個點的稅。簡單易懂,大家一看就明白。

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小微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按10%徵收。徵收的對象是企業經過稅務調整後的利潤,也就是說小微企業利潤的10%就是要交的企業所得稅。簡單點來說,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總收入-總成本費用+納稅調增-納稅調減。具體計算方法可以看下面的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主表。

如果企業沒有進項,那就意味著成本沒有了,勢必會增大報表上的利潤,利潤的10%繳稅,那就意味著企業繳的所得稅會激增。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例如:①小微企業2017年收入80萬元,進項成本發票70萬元,不考慮其他成本費用的情況下,企業所得稅=(80-70)*10%=1萬元。②小微企業2017年收入80萬元,沒有進項成本發票,也沒有取得相關扣除憑證,不考慮其他成本費用情況下,企業所得稅=80*10%=8萬元。一對比,我們就知道小微企業只有取得進項成本發票才會更有利。


稅裡稅外


最新的優惠政策,小微企業的所得稅優惠力度還是蠻大的。

但是,因為稅法稅前扣除的標準和會計確認成本的標準有一定差異。小微企業開了普票,但沒有進項的話,會導致企業的利潤很高,最後要繳納的稅額變高。

比如,開票金額106萬,利潤是20萬,那最後就是按照20萬的5%算所得稅,是1萬。那如果是其中有20萬的成本拿不到發票,不能稅前扣除的話,那這20萬也會成為利潤 ,就要多交1萬的所得稅。(話說算起來也不是太多啊,讓對方價格降到一點,也是可行的哈。嘿嘿)


之前跟一位朋友聊過一個這樣的問題,她所在的公司是諮詢行業,給客戶做諮詢服務的時候,並不全是公司自己的顧問,常常會外聘顧問,可能是大學教授,也可能是企業高管。她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付給外部顧問的費用很不好入賬,因為對方不願意去開發票,甚至不會跟公司簽訂勞務合同。

這部分費用很不好入賬,對公司來說,不僅是所得稅的問題,可能還涉及個稅。因為沒有發票沒有合同,資金出去也是麻煩,甚至還得老闆自掏腰包,那老闆就得分紅呀。


當然,以上其實是比較極端的情況,類似的諮詢公司,也常會想寫法子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不籤勞務合同,但把合作方式變成會議講座之類的方式,或者將合同方變更,類似中間再有一層代理機構。

只要不是完全的虛開發票業務,真正的成本要入賬,要稅前扣除,通常都是合理的,也是可以通過設計業務全部或部分解決的。

可能,真正要考慮的是,沒有進項的業務,是不是在虛開,這就不是稅務籌劃的範疇,而是逃稅行為。


康愉子


稅法中所說的小型微利企業和經濟學中所稱的小微企業是有所不同的。這裡將其理解為稅法中所稱的小微企業,即:滿足三個標準。企業資產總額5000萬元以下,從業人數300人以下,應納稅所得額300萬元以下。以下具體討論企業沒有進項的納稅問題:

(1) 小微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

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是增值稅中的概念,劃分標準是銷售額,一般連續12個月銷售額沒有超過500萬不會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而小微企業是所得稅法中的概念,即不僅企業是“小型”,還得是“微利”。當然,目前這個微利已經到了300萬,力度也是比較大的。

所以,小型微利企業有可能是一般納稅人,也有可能是小規模納稅人。

(2) 小微企業沒有進項的納稅:

①小規模納稅人:

增值稅簡易徵收。增值稅=含稅銷售額÷(1+3%)*3%。與有沒有進項沒關係。

所得稅按照應納稅所得額=總收入-總成本費用+納稅調增-納稅調減。沒有成本發票的進項稅法是不認的,所以成本票少了,計算的利潤就高,多交所得稅是肯定的。

多交多少稅,是有講究的。因為現在的小微企業實行的是階梯式的徵稅。

即: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那麼稅率是20%*25%=5%,超過100萬但不超過300萬的部分,稅率是20%*50%=10%

舉個例子:

由此可見, 如果本身利潤少,缺的票也少,那麼由於小微企業的優惠比較大,相應納稅增加較少。當利潤較大,沒有進項的票很多的情況下,那麼交的稅會隨著稅率的上升而急速增高。極端情況就是超出了小微企業的標準,那對企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②一般納稅人:

一般納稅人不可能都開普票的,所以其實不太符合提問的假設。但要注意,因為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是銷項-進項計算的,那麼沒有進項,不僅所得稅多交,增值稅也會上升。

(3) 儘量想辦法解決進項票問題:

①對於成規模採購的供應商,一定要能夠取得發票;

②對於零星採購的供應商,儘量選擇能提供發票的;

③匡算好不能取得發票的成本,與供應商談好價格。

我是財會小童,與您分享我的觀點,歡迎關注,共同進步。


財會小童


小微企業的概念

按照財稅2019 38號文的規定。小微企業的概念,就是小型微利企業,也有隻符合三個條件的小企業。人數不超過300人,也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總資產不超過5000萬元。



同時符合這三個條件的企業,是小型微利企業。也就是說,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的。將應納稅所得額減按25%計算,就適用優惠稅率20%,實際上稅負是5%。在100萬到300萬之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減按50%計算,也是使用20%的稅率。實際稅負10%左右。

計算方法

小微企業納稅人自己開具發票,卻沒有進項票,自己開具的發票,需要計入銷售收入,申報納稅時沒有進項發票,就無法在會計核算上,列入成本和費用。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就會因為沒有成本費用。企業所得稅的稅負大大提高。

如果是查賬徵收的小規模納稅人,沒有進項票的情況下,銷售收入基本上就是他的應納稅所得額。按照企業所得稅的規定,可以根據工資單等資料扣除一些人員工資等工資薪金支出,職工交通費電話費以及職工食堂等福利費支出,這些支出是很有限的。

因此這種情況下的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就是用(銷售收入—允許扣除的項目)×25%(減按比率)×20%(稅率)。如果你的應納稅所得額大於100萬的,減按比率為50%。

如果是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那麼恭喜你,即使沒有進項發票,你也可以通過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來計算你的應納稅所得額,如果計算出的年應納稅所得額小於100萬,再減按25%計算,適用20%的稅率。

計算公式為:

銷售收入×應稅所得率×減按比率(25%或者50%)×稅率(20%)

撰文:左刀三爺 數十年的財稅實務經驗為您解疑釋惑!希望大家多多點贊,多多轉發,😊如果有需求請關注後私信,必回!☎


左刀三爺聊財稅


在2019年3月5日,總理已經對增值稅深化改革做出了指示,當前增值稅免稅標準已經提高到按月10萬元,按季30萬元,這裡,我們要清楚,之前按月3萬,按季9萬,指的是貨物勞務收入以及服務,不動產,無形資產的總和,也就是總得是按月6萬,按季18萬,現在執行的10萬和30萬也是總和,這個要區分開來,另外,一個企業只開普票,沒有進項,在常理來,一般是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很少存在這種情況,所以不做過多的介紹。

現在我來介紹一下,如何合理利用按季和按月申報,來減少增值稅稅額,一般來說選擇按季納稅,你的開票金額一般都是總的不超過30萬,超過10萬的月份大於2個月,一般開票時間不固定,比如茶季,僅就是345月份開票較多,可以選擇按月納稅,這樣每個月開票都可以開出10萬,個別月份超出10萬,也只用全額交這個月的增值稅額。另外當前增值稅專用發票對納稅人還有些要求,進項抵扣對於小規模納稅人也會比較麻煩,對於成本票比較少的情況下,可以在選擇採購材料,物資時,儘量選擇小規模納稅人以及一般納稅人的產品,如果採購的物資低於500,可以使用內部憑證做賬,屬於小額零星業務經營收入和支出,也可以作為稅前扣除憑證,對於當前個人開票,也可以享受按季30萬,按月10萬的增值稅優惠,但是前提是需要在當地稅務機關進行臨時稅務登記,這個時候就需要按季申報或者按月申報了,從這裡也可以獲得有效的稅前扣除憑證。

下面我來講一下小微企業企業所得稅計算方法,按照當前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政策,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上述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

這裡我們以A企業為小規模納稅人,符合小微企業,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為200萬,稅前扣除按照題意要求為0,這裡我們要對200萬進行分段計算,100萬×25%×20%=5萬,100萬×50%×20%=10萬,所以應納稅額為5萬+10萬=15萬,減稅降費之前為25萬,減稅金額達到10萬,減稅幅度達到40%,減稅力度很大,增強了納稅人的獲得感,這樣設計的目的也是考慮到了小微企業成本發票核算難,獲取難的問題。

當然了,你還可以向你所在稅務主管機關,申請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可以按照核定稅率徵收,也可以按照核定稅額徵收,具體選擇哪一種方式還需要您根據企業具體情況測算過後選擇。


小吏說財稅


小微企業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的統稱。

放寬“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就是放寬認定條件,放寬後標準為,企業資產總額5000萬元以下、從業人數300人以下、應納稅所得額300萬元以下。

新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1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主要包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的小規模納稅人,將增值稅起徵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

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100萬元到300萬元的部分,分別減按25%、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使稅負降至5%和10%。

允許各省(區、市)政府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在50%幅度內減徵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等地方稅種及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小微企業納稅人身份

納稅人身份分為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原則上,只有一般納稅人存在進項發票可抵扣,而小規模納稅人並不能用於進項抵扣,可以衝抵所得稅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