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開放銀行的全球實踐與展望

無論是從全球還是從中國銀行業來看,開放銀行都是未來銀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開放銀行給銀行業打開了一扇構建數字化生態的大門,使之能通過場景化服務重新與客戶建立聯繫,成為數字化新生態中的中堅力量。

麥肯錫:開放銀行的全球實踐與展望

開放銀行將改變現有銀行服務客戶的方式,打破銀行與客戶之間封閉的關係,客戶能夠通過第三方平臺在非金融場景下獲得金融服務。銀行在開放自身服務和數據的同時,也能通過數據聚合、產品創新等方式與合作伙伴一起獲得新客戶、增加客戶觸點、打造創新業務和提升客戶體驗。開放銀行模式能令銀行、客戶、第三方實現多方共贏,通過合作,共同推動市場規模增長。

開放銀行核心體系有六大要素:三條戰略發展路徑——數字化開放生態圈、金融科技聯合創新、內部平臺化改造;三個支撐體系——數據中臺、數字化工廠和開放API技術平臺(圖1)。

麥肯錫:開放銀行的全球實踐與展望

▲圖1 開放銀行的六大成功要素(資料來源:麥肯錫分析)

打造數字化開放生態圈

基於實踐經驗,不難發現,銀行在通過開放銀行建立數字化生態圈戰略時面臨5個問題:

  • 自身的生態圈戰略不清晰
  • 端到端運營生態圈客戶的能力不足
  • 內外部合作時組織與文化衝突明顯
  • 生態圈參與方利益分配複雜
  • 金融行業監管存在不確定性

針對以上問題,麥肯錫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應對舉措。

銀行要明確自身的生態圈戰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銀行要根據自身特點進行精準自畫像,選擇適宜的場景和行業進行佈局。其次,銀行還應該打造“人無我有”的能力,挖掘可以給客戶提供的獨特價值主張。另外,銀行還要善於構築護城河,能持續創造新的獨特價值,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麥肯錫:開放銀行的全球實踐與展望

在構建端到端生態圈客戶運營能力方面,建議銀行通過大數據及客戶調研,瞭解客戶的構成和行為特點,從而有針對性地提供產品和服務。此外,銀行還要通篇籌劃端到端運營能力,補齊短板。銀行還要成立專業部門,對關鍵客戶旅程實行專人專職管理,從而打造持續客戶經營能力。

在擁抱生態圈戰略的過程中,傳統銀行固有組織架構和企業文化不可避免會與新的生態圈文化相沖突,對此銀行管理者要有心理準備,積極推動組織變革,建立敏捷工作方式,從而快速響應市場變化。

由於參與者眾多,角色各異,生態圈參與方的利益分配比較複雜。要釐清利益分配關係,生態圈參與者在合作伊始就要對整體收益達成戰略共識,儘早確定利益分配方案。如果各方內部能力不足,可以考慮引入行業專家評估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並做到防患於未然,就可能出現的利益糾紛提前制定處理機制。

面對金融監管的不確定性風險,銀行合規部與戰略部要通力合作,分析監管政策變遷趨勢,做出前瞻性規劃。另外,一旦有新的監管政策出臺,合規團隊與業務團隊要形成聯動,針對變化迅速做出調整。

開展金融科技聯合創新

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企業開始調整戰術,從過去單純作為銀行的挑戰者,變成謀求與銀行合作。這一趨勢在B2B市場尤為明顯,並且逐漸在向B2C市場蔓延。在開放銀行模式下,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開展聯合創新,可以在客戶體驗、數字化流程改造、大數據高級分析應用和新的價值主張四個方面取得成果。

根據合作對象的不同,銀行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與金融科技的聯合創新:

1.金融科技合作聯盟

與相對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前臺或中後臺領域進行戰略合作,從而創建出新業務主張或提升運營效率。銀行在與金融科技合作構建開放銀行模式時,要注意首先基於實際業務需求定義聯合創新方向,然後對金融科技市場進行完整掃描,識別出優質合作伙伴。

2.金融科技孵化器

利用科創企業(Start-up)的文化、敏捷開發能力和現有工具設計、試行並運營新的數字化產品。銀行不僅開放數據和能力,還要建立一套機制選擇合適的科創企業進行孵化,然後提供相應的資源和技術支持,保障創新成果的成功。

麥肯錫:開放銀行的全球實踐與展望

實踐中,採取金融科技孵化器方式的銀行,通常會通過創新大賽選拔優質的創新團隊。之後,它們會為選拔出來的團隊提供資金、業務輔導和辦公空間。在通常為三個月的加速器項目中,這些金融科技創新團隊同銀行導師、合作伙伴和投資者合作,藉助銀行的開放API開發出新產品和服務。

打造金融開放平臺

銀行通過打造金融開放平臺,實現服務和數據的開放,在提升內部協同效率的同時支撐對外合作。以某全球領先銀行為例,它通過建設全行的開放API平臺,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大規模的全球數字化轉型。

該行希望為客戶帶來最佳數字化體驗,包括通過豐富的自助服務功能為客戶提供服務,通過多渠道、個性化的增值信息來提升客戶體驗,通過個性化的建議來增加客戶忠誠度,並通過流程自動化來提高前線和後臺員工效率。

為此,該行需要快速落地一系列數字化應用,為客戶打造一致性數字化體驗。這一計劃涉及該行在全球的分支機構,在全球統一標準(包括複合風控需求的最小數據集、高質量的客戶交互界面、基礎商業邏輯等)的基礎上,滿足區域的定製化需求(包括KYC、反洗錢、實施當地政策的產品規則等)。在實施層面,該行通過API平臺整合了各地遺留系統(legacy system)的功能,形成一系列可以組合和定製的組件式服務,從而最大限度向前臺釋放數據和服務能力,快速打造數字化產品。

該行的開放API平臺包含了4個關鍵組件:

1.API設計中心。其中有若干組複合開發團隊(敏捷小組)負責API的設計開發,並配置相應的API設計和開發工具。

2.API管理中心,提供API運維、生命週期管理和數據分析能力。

3.API集市,這相當於API的“應用商店”,行內所有API都發布到集市上,附帶清晰的功能介紹和技術文檔。

4.API體系架構,它起到內部系統與第三方系統之間通道的作用,將前者的數據和服務輸出到後者。

參考該行的實踐,API體系架構根據包含三個層次(圖2)——這樣做能夠建立前端立等可用的系統能力,同時保證可複用性。最底層的是系統API,它作為系統之間的連接器,提供數字化應用對底層系統標準化調用。通過對系統API的組合(compose)實現一定業務邏輯——業務邏輯通過流程API包裝輸出。流程API進一步組合,融入了客戶交互後,形成體驗API,支撐前端展示層的實現。

麥肯錫:開放銀行的全球實踐與展望

▲圖2 通過API主導的連接實現與核心遺留系統快速集成(資料來源:麥肯錫分析)

數據中臺

在開放銀行模式下,銀行獲取的客戶信息不僅侷限於傳統金融業務,還包含非金融的生態圈業務以及金融科技合作伙伴提供的外部數據。通過整合分析7大維度的客戶標籤——人口屬性、資產特徵、社交特徵、購物偏好、營銷特徵、興趣愛好和活動標識,銀行能夠深入理解客戶行為和偏好。

實施開放銀行模式的銀行還應建設數據中臺,從而釋放出更大數據價值、加速大數據應用。數據中臺整合一系列通用的大數據能力,向前端應用輸出。這些能力包括數據治理服務、數據資產管理、高級分析服務、人工智能服務、數據工具服務、信息整合服務、數據安全和數據風險監控。

數字化工廠

無論是打造生態圈、開展金融科技聯合創新還是建設金融服務開放平臺,這三種模式都需要在數字化戰略下快速推動和迭代。數字化工廠是開放銀行較為合適的敏捷組織形式。一方面它具有獨立的團隊結構和管控,相當於行內的“沙箱”,能夠不受現有體制制約開展創新;另一方面它也集結了銀行內部的數字化、業務和IT資源,有能力規劃開放銀行的舉措並推動落地實施。

麥肯錫:開放銀行的全球實踐與展望

麥肯錫認為,銀行建立數字化工廠需要6項配套機制,從而確保數字化工廠的流暢運轉。

預算方面,要建立基於產能的預算管理機制,在保障靈活預算執行的同時實施嚴謹的監測和控制。

團隊方面,數字化工廠是由多個混合團隊組成的矩陣式組織,團隊成員在開放銀行項目期間全職參與交付。

流程方面,數字化工廠採取敏捷式工作模式,快速迭代、持續開發。

產品交付方面,採取以客戶為中心的方式,持續獲取客戶反饋,基於客戶洞察快速迭代並改善產品性能。

IT方面,需要通過微服務、API等技術打造支持快速開發和部署的架構。

治理方面,要充分授權給工廠內的團隊,並且升級至領導層的決策要在24小時內解決,以保證決策效率。

開放API的運營和治理

API是開放銀行的核心技術,它在保證一定安全性的同時簡化了數據訪問流程,並且不要求對銀行原有核心繫統進行大幅改造。在建設開放銀行時,銀行業領導者要注意,在實施API相關技術的同時還應建立起配套運營和治理機制(圖3),其中API生命週期管理是關鍵。

麥肯錫:開放銀行的全球實踐與展望

▲圖3 成功的開放API體系在治理和運營方面有11個要素(資料來源:麥肯錫分析)

API的生命週期管理分5個階段開展:

  • 結合API戰略和路線圖,分析單個API需求;
  • 在此基礎上,決定是構建、擴展或是複用現有API;
  • 部署API,將其發佈到API網關,提供文檔,並向開發者宣傳;
  • 上線之後的API運營,如有必要需要維護並修改API;
  • 檢視API的數據表現,結合API戰略路線圖決定每個API是繼續運營還是下線——如果下線,最好向合作伙伴提供遷移支持。

在設計API體系時,需要遵循標準最佳實踐,保持一致性;敏銳感知需求變化,衡量設計變更的影響,保證穩定性;把握符合要求的程度,保障質量;滿足不斷增加的工作負荷及變化的能力,實現可擴展性;確保授權訪問,滿足安全性;系統地記錄事件、觀察或衡量結果;建立監控系統,提供錯誤預警,最大限度減少停機時間。

支撐系統方面,雖然開發API不要求對銀行原有核心繫統進行改造,但需要額外建設API網關。API網關是開放銀行技術架構中重要的一環。對外,它能夠作為多個公共API的單一入口,提供統一安全驗證;對內,網關根據一定規則將API請求分派到對應的微服務上,發揮負載均衡的作用,幫助應對大量外部服務請求流量。

在開放銀行模式下,銀行與客戶之間一對一的關係將被打破,賬戶、產品、數據不再封閉在銀行體系內,客戶將通過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獲取金融及非金融服務,而金融服務也將融入到場景之中。中國的銀行應以一種開放合作的心態來面對這一市場變化,聚焦細分市場,構築生態,以更好地服務客戶,藉助API等技術與合作伙伴一起重構產品及服務。

無論是從全球還是從中國銀行業來看,開放銀行都是未來銀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面對互聯網巨頭和金融科技的挑戰,昔日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銀行業正日益陷入客戶脫媒的窘境,甚至有戲言稱“金融服務無處不在,就是不在銀行”。因此,銀行亟須找到與客戶互動的新渠道,讓自身成為客戶工作和生活場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開放銀行正是給銀行業打開了一扇構建數字化生態的大門,使之能通過場景化服務重新與客戶建立聯繫,成為數字化新生態中的中堅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