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地籠捕撈小龍蝦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在裡面放餌料?有什麼根據?

到底捕撈小龍蝦的時候,要不要在地籠裡面投放相應的餌料?投放和不投放到底對小龍蝦的捕撈量有沒有明顯的影響?這應該是養殖戶朋友們最關心的事情了。

下地籠捕撈小龍蝦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在裡面放餌料?有什麼根據?

根據平時的觀察和實踐,我發現大多數時候養殖戶在自己蝦田放置地籠的時候是不會主動投放餌料的,但是在野溝渠裡面以及河流等其他天然水域會在地籠裡面放置一些不同的餌料。為什麼會出現上述現象,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了。

下地籠捕撈小龍蝦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在裡面放餌料?有什麼根據?

首先必須弄明白餌料對小龍蝦的重要性有哪些?

1.注意區分一下,放在地籠裡的餌料必須要具有腥味大,規格不能太小,至少放在地籠裡面不會漏掉。當然滿足上述條件的餌料也不止一種,比如最常見的蚯蚓以及死亡發臭的魚蝦,青蛙泥鰍等等。小龍蝦屬於雜食性水生生物,能吃的東西很多。不過相比較而言,小龍蝦更加喜歡腥味重,有臭味的動物性餌料,養殖戶在地籠裡放置餌料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小龍蝦鑽地籠,提高小龍蝦的進籠率,增加了小龍蝦的捕撈量。

下地籠捕撈小龍蝦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在裡面放餌料?有什麼根據?

2.地籠裡面放餌料更準確的說是誘餌,不要求多少量,重要的的要具有誘惑性,腥臭味越大越好能夠吸引小龍蝦以及泥鰍鱔魚和其他魚類前來鑽地籠,從而達到增大捕撈量的效果。因此我們在放置誘餌的時候,不需要放置很多,少量的放置就可以了,因此常見的誘餌以死亡的青蛙最好,因為他很臭。

下地籠捕撈小龍蝦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在裡面放餌料?有什麼根據?

3,放在地籠裡的誘餌與通常的飼料是有所不同的,通常意義上的小龍蝦飼料都要求新鮮,沒有腐爛發黴,而且投餵量都比較大,而放在地籠裡的餌料一般都以腐爛的動物性生物為主,比如各種魚類和青蛙以及死亡的鱔魚泥鰍為代表。可能很多朋友會問,這樣腐爛的動物屍體不會汙染水源嗎?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這些誘餌用量很少,基本不會汙染水質和蝦田的整體生態環境。

下地籠捕撈小龍蝦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在裡面放餌料?有什麼根據?

哪麼什麼情況下需要在地籠裡放置餌料?

1,人工養殖的蝦田裡面:一般都是以那種長型的地籠為主,在是否投放地籠的選擇上面,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投放思路,第一種情況下養殖戶放置長條形的地籠是不需要在裡面放誘餌(餌料)的,自然情況下,傍晚放置地籠,清晨去起地籠,收穫不定量的小龍蝦。小龍蝦是否鑽地籠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其中水溫是一個重要因素。低溫天氣下,要確保水草茂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外部刺激,小龍蝦出來活動的機會會相應減少,所以這個時候,對於養殖戶來說,最好的辦法是使用誘餌來刺激小龍蝦出來活動覓食。誘餌的選擇以氣味大的餌料為主,前面分析過的都可以。

下地籠捕撈小龍蝦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在裡面放餌料?有什麼根據?

2.野外環境裡面:野外環境裡面放置的地籠一般以密眼長條形地籠和水上漂以及蝦婁為主。由於自然環境下,小龍蝦的生長密度相比人工養殖條件下要稀少很多,因此有必要在投放地籠之前,在裡面放置合適的誘餌,大部分都是以蚯蚓為主。一般放置兩三條就可以了。這裡需要注意一下,由於野外環境下捕撈上來的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魚蝦和螺螄等等。而一些小雜魚和螺螄無論是活的還是死亡的都是小龍蝦愛吃的東西,所以可以利用這些魚蝦和螺螄來循環利用。達到減少開支,節省人力和物力的效果和目的。

下地籠捕撈小龍蝦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在裡面放餌料?有什麼根據?

3.地籠放置的生態環境選擇:長條形地籠最好放置在淺水區水草茂盛的地方,這樣可以有效增加小龍蝦的捕撈量。而如果條件限制,蝦田(塘口)水草生長不夠,這種情況下,小龍蝦會往深水環溝裡移動,這時候可以使用甩籠來捕撈蝦田裡的小龍蝦。小龍蝦在生態環境好的前提下,會大量棲息活動在水草茂盛的地方,而放水草稀少,溶氧量缺乏的情況下,會進洞或者在深水環溝裡面活動。這時候,為了增大捕撈量,養殖戶通常都會在各種不同的地籠裡面投放適量的誘餌,來吸引小龍蝦前來鑽地籠。

下地籠捕撈小龍蝦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在裡面放餌料?有什麼根據?

對於養殖戶來說,具體如何操作?

1.長條形地籠:這是目前人工養殖小龍蝦的最主要的捕撈工具,根據我們的實踐經歷和經驗,一般是不需要主動在地籠裡面投放誘餌的。一方面是因為人工養殖的蝦田裡的養殖密度比較高,單位範圍之內的小龍蝦進籠的幾率會比較大一些,沒有特殊原因,小龍蝦的進籠率和捕撈量都是還不錯的。某些特殊情況下,蝦田裡的小龍蝦的進籠率不是很高。春季低溫天氣下或者陰雨天氣下,由於水溫比較低,溫差比較大。自然狀態下,小龍蝦大部分都會蟄伏在淤泥裡面或者龍蝦洞裡面,不會出來活動。這種情況下,養殖戶一般採取的措施是通過加高水位給蝦田水體增溫,同時在地籠裡面放置氣味重的誘餌,來刺激小龍蝦出來活動,增加小龍蝦的進籠幾率,進而實現小龍蝦的捕撈量自然增長。這裡我們一般是將4到5條蚯蚓裝在泡果子裡面,然後放進地籠裡面,吸引小龍蝦前來進籠。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蚯蚓可以反覆使用幾次

。因為小龍蝦是通過氣味來進籠的。但是卻吃不到蚯蚓。

下地籠捕撈小龍蝦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在裡面放餌料?有什麼根據?

在5月份之後,是小龍蝦的活動旺季,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小龍蝦會在全水域活動。這個時間段,捕撈量會自然大增,養殖戶也是不會在籠子裡面放誘餌大,因為沒有必要。而且這個時候,小龍蝦大部分都已經長大,攻擊性和防禦力大增。因此泥鰍和青蛙進地籠之後,基本上都被小龍蝦夾死或者吃掉,而剩下的屍體在浸泡的過程中變質發臭,這可是上等的誘餌。我們一般將小龍蝦倒出來之後,將這些屍體放回去,明顯可以多捕撈一些小龍蝦。

下地籠捕撈小龍蝦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在裡面放餌料?有什麼根據?

2.甩籠和水上漂以及蝦婁:甩籠對於養殖戶朋友而言,使用比較廣泛,養殖戶朋友也應該不陌生,這裡就一筆帶過。水上漂是一種小規格的圓形地籠,主要用來捕撈泥鰍鱔魚和小龍蝦以及各種小雜魚,由於它在使用的過程中是漂在水面上的,所以叫水上漂。這種地籠無論是放在野外還是蝦田(塘口)裡,都是需要放誘餌的。因為魚蝦大部分時候都在水中和水底活動,要想吸引它們進籠,放置蚯蚓是最好的。

一般在裡面放置3條,而且最好是放在水草茂盛的地方,放置好之後在表面放一些草來掩蓋。水草茂盛的地方一來固定了水上漂的位置,二來這些地方魚蝦會比較多。其次,放草掩蓋的原因是為了防止水鳥和水蛇來咬破地籠吃裡面的蚯蚓。

下地籠捕撈小龍蝦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在裡面放餌料?有什麼根據?

蝦婁和與他類似的一些地籠,比如用水管制作的。效果和外形都是差不多的。這一類型的地籠是必須要放置誘餌的,同樣主要以蚯蚓為主,不過這種地籠規格小,而且放置起來比較麻煩。所以現在已經大部分被長條形地籠,甩籠和水上漂所淘汰了。

下地籠捕撈小龍蝦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在裡面放餌料?有什麼根據?

總結:

所以說,放地籠捕撈魚蝦尤其是小龍蝦和泥鰍鱔魚,最關鍵也是最麻煩的是尋找合適的誘餌。其中蚯蚓是典型代表。如果天氣炎熱久旱無雨的情況下。是很難尋找到蚯蚓的,我記得有時候3個小時連40條蚯蚓都挖不到。所以,我建議朋友們還是自己用廢棄的水缸和其他容器來人工養殖一些蚯蚓備用,免得到時候尋找麻煩。當然除了蚯蚓,還可以就地取材,只要味重的生物都可以,我們這裡還有人用蛆做誘餌來捕撈,儘管比較罕見,但是效果很不錯,可以作為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