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宋朝是姓柴的天下?

張楠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開封城突聞契丹將要入寇,後周朝廷迅速做出反應,決定派趙匡胤領兵出征。當週兵行到陳橋驛,停止不前,眾將拿出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回師開封,逼迫後周恭帝禪讓,建立了宋朝。



之所以說,宋朝是姓柴的天下,是因為在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期間實行了一系列舉措,為宋朝輝煌,奠定了基礎。



在柴榮繼位之初,面臨的是唐朝滅亡以來的爛攤子,疆域狹小,四周強敵林立,內部政局不穩,生存壓力極大。

在軍事方面,柴榮在繼位之初,面對北漢、契丹入侵,發動高平之戰,並借戰勝之機,斬殺臨陣脫逃的樊愛能等70多名將士,大力整頓軍隊,特別是淘汰老弱,選募壯勇,建立了精銳強大的中央禁軍,加強了中央的軍事力量,特別是皇帝的禁衛軍,同時,也削弱了地方節鎮兵權。可以說,北宋建立後,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等措施削弱地方兵權,加強禁軍力量,也是來源於柴榮時期政策的延續。同時,有了強大軍力保證,柴榮向南奪取南唐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多縣,向西奪取後蜀四州,向北奪取契丹三州三關,特別是採納大臣王樸《平邊策》中“先易後難”主張,制定統一大計,也被趙匡胤延續,採用,為宋朝局部統一奠定了基礎。



在經濟方面,柴榮注重恢復民生,下令罷黜正稅以外的一切稅收,禁止地方官吏和豪紳將自己賦稅轉嫁到百姓身上,鼓勵開荒,將無主的土地分配給逃亡戶耕種,停廢敕額外的寺院,禁止私度僧尼,廢除曲阜孔氏免稅特權,此外,興修水利、恢復漕運,完善了以開封為中心的水陸交通網,為宋朝經濟繁榮打下基礎。

在政治方面,柴榮澄清吏治,懲治貪汙,如宦官孫延希剋扣工役被處斬,右屯衛將軍薛訓貪汙被貶遂,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向農民稅外加徵被賜死。周世宗大興貞觀之風,廣開言路。他注重法治,刪定刑法,在全國頒行了較為完善的《大周刑統》,對北宋的《宋刑統》有著直接影響。

正是周世宗打下了堅實基礎,而趙匡胤陳橋兵變實現了後周與北宋的平穩過度,等於對後周的全盤接受,可以說繼承了周世宗的事業,最終實現局部統一,並把中華古代文明推向了頂峰。


一壺清茗品春秋


因為宋朝算是趙匡胤從柴氏手中搶過來的,從後周柴氏到宋朝趙氏的轉變最關鍵的事件便是陳橋兵變。

起初追隨郭威

趙匡胤出身于軍人家庭,很有軍事頭腦。後漢時期,他投身郭威旗下,屢建戰功,備受郭威的信賴,同時他也親眼目睹了郭威在將士的擁護下黃袍加身。這對年輕時期的趙匡胤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為他此後的陳橋兵變埋下了伏筆,並且他也效仿了郭威黃袍加身就是最好的證明。

效忠柴榮

郭威建立後周不到四年便去世了,去世前他讓養子柴榮繼承了他的位置。柴榮非常有才能,不僅善於打仗,對治理國家也很有一套,在他的帶領下,後周的國土面積擴增了很多,此外,他還善於聽取大臣的意見,為民減賦稅,使得後周人民擺脫了五代十國戰亂帶去的困擾。

可以說柴榮為開創盛世打下了良好額基礎,但可惜的事,柴榮三十九歲便去世了,之後便是他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這也給了趙匡胤可乘之機。若柴榮沒有過早的去世,以他的軍事才能,收復燕雲十六州也是有可能的,那這樣可就沒有趙傢什麼事了。

陳橋兵變

柴榮去世後,趙匡胤與他的親信石守信等人掌握了後周的軍權,也就是說趙匡胤直接握住了後周的命脈,只要他願意,天下易主那是很輕鬆的事,而趙匡胤也是這麼做的。

公元960年,趙匡胤收到消息稱契丹來犯,他便派兵前去鎮壓,不過大軍來到陳橋驛時便突然發動了兵變,趙匡胤亦效仿郭威來了個黃袍加身,此後逼迫年幼的小皇帝讓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關於契丹是否攻打了後周,歷來便備受學者的爭論,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趙匡胤因這事當上了皇帝,柴氏的天下也變成了趙家的天下。


溫酒煮水


無聊之人的無聊觀點。這種觀點無非是在說兩點。我最緊要的一句話其實就是:柴榮還真不如趙匡胤,因為柴榮做的趙匡胤都做了,柴榮沒做的趙匡胤卻做到了。有些人出於後世狹隘思想,總覺得柴榮先北後南統一天下,要比趙匡胤先南後北更合理,其實還真未必。

柴家天下並不存在!宋朝欺負孤兒寡母奪了柴家的天下,有何不可!五代就是那個“無父無君”,柴家、郭家也是奪了劉家的天下。

五代時期53年曆史7個政權出現——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像馮道這樣的一生,從882年出生到954年逝去的人,哪個人不是歷經幾個朝廷?北宋時期一些所謂的大儒們批評馮道如何如何,但也不看看自己身邊的人有幾位不是馮道那樣的人。

可以說,柴家天下並不存在。誰有能耐誰得。馮道作為丞相盡忠職守、為天下選英才,我倒覺得他比那些昨天還是將軍今天就成皇帝的人更有忠心、更愛護天下。對於這點,柴榮沒做到,至少沒看清天下虎狼有多麼可怕。

最終,柴榮依靠“義社兄弟”得了天下、取得了大名,也同樣因為沒有制衡“義社兄弟”而造成天下失落。趙匡胤就很聰明,杯酒釋兵權解除威脅。可以說,在這點上,趙匡胤更加有理智、有智慧。

至於“先打契丹還是先統一南方”這個問題,很明顯,後周沒那個實力。趙匡胤的政策更加合乎實際。

在亂世,誰能取得天下、誰能保住天下是最緊要的。五代各個政權存在幾年、十幾年,幾乎可以說對歷史沒有作用。有人會說柴榮身體不好,死得過早。但這咋說呢,沒辦法。只能說天都讓趙匡胤成事兒。


坐古談今


那就得從宋朝的建立說起,宋之前是後周,後周是五代時期最後一個朝代,由周朝虢叔後裔郭威建國,史稱後周,郭威在位時,進行了多項改革,減負稅、整軍紀,郭威死後由其義子柴榮即位,柴榮在位期間追擊北漢、親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了皇帝稱號,幾乎把江北領地全部交給後周。柴榮病逝後,其七歲兒子柴宗訓登基,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此時為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找準時機,謊稱北漢與遼聯合進攻,率領軍隊奔赴陳橋製造黃袍加身,發動病變,逼迫柴宗訓禪讓皇位,建立北宋,取代後周。

後周是五代十國時期最強大的朝代,為北宋大一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說宋朝是柴家的也不錯,《水滸傳》裡的人物柴進就是後周皇裔,所以他家裡有祖傳的丹書鐵券。



小舟讀史


宋朝的國姓是趙,那為什麼說宋朝是姓柴的天下呢?

這個我們就要從宋朝的前一個朝代說起了,熟悉歷史的應該都知道,宋朝的前一個王朝是五代十國中的最後一個朝代周,史稱後周,後周的建立者是郭威,郭威以前是後漢的大將,後來因為受到漢隱帝的懷疑,而被迫黃袍加身,建立了後周,所以說黃袍加身不是趙匡胤的首創,而是他學的郭威。

郭威駕崩後,因為他的親生兒子都被漢隱帝殺了,然後就只能把皇位傳給沒有血緣關係的養子柴榮,同時也是他的內侄(郭威妻子的侄子),柴榮便是周世宗,周世宗柴榮是五代難得的明君。他曾立下三十年的宏大理想,用十年的時間一統天下,再用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然後再用十年的時間達到吏治清明,天下太平,從他的理想可見其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其在位期間整軍備武,安撫流民,輕徭薄賦,使得後周百姓富庶;他親自統領後周軍隊開疆擴土,在攻取幽州的時候,不幸病亡,傳位給自己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訓。

後不久,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仿後周太祖郭威黃袍加身,逼迫後周恭帝柴宗訓遜位於他。

可以說如果柴榮沒有英年早逝的話,可能就不會有以後的宋朝,以柴榮的英明,假以時日一定會一統天下。宋朝的建立也是得益於後周的奠基,所以,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宋朝就是姓柴的天下。


混沌聊史


宋朝之前是後周,後周由郭威在公元951年建立,郭威死後傳位於內侄柴榮,即後周世宗。而趙匡胤早在後漢時期就投奔了郭威,後來又得柴榮賞識,委以重任。柴榮即位不久因病去世,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即周恭帝。趙匡胤時任後周的殿前都檢點,掌兵權。公元960年,趙匡胤謊稱有北漢和契丹聯軍入侵,受命領軍出征。行至陳橋驛,在部下擁立下黃袍加身,發動兵變,揮師返京逼迫恭帝禪位,史稱陳橋兵變。趙匡胤登基建國號宋,史稱北宋,柴氏天下由此改歸趙宋,趙匡胤即宋太祖。


月影桐風


宋之前是後周,後周是五代時期最後一個朝代,由周朝虢叔後裔郭威建國,史稱後周,郭威在位時,進行了多項改革,減負稅、整軍紀,郭威死後由其義子柴榮即位,柴榮在位期間追擊北漢、親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了皇帝稱號,幾乎把江北領地全部交給後周。柴榮病逝後,其七歲兒子柴宗訓登基,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此時為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找準時機,謊稱北漢與遼聯合進攻,率領軍隊奔赴陳橋製造黃袍加身,發動病變,逼迫柴宗訓禪讓皇位,建立北宋,取代後周。



虎虎生威之牛氣沖天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後周王朝的掌軍權的大將,當時的後周皇帝是年僅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趙匡胤在其他後周將領擁戴下篡位,建立了宋朝。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他在一塊石碑上留下三條遺訓,其中有一條就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遺訓,從柴家子孫與宋朝共存亡,以及在新舊黨爭當中失勢的官員並沒有被殺,還可能會隨著政局的演變由罷黜而回到中央這兩點就可以證明。

趙匡胤受禪後,降柴宗訓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後柴宗訓母子被遷往房州,北宋開寶六年(973年)逝世,終年20歲,被諡為恭帝。


跪射俑


正好最近在看宋朝部分的歷史,雖然還沒有看完,但就已知部分應該足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

為什麼說宋朝是姓柴的天下呢?
那是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是竊取的後周政權建立的宋朝。

後周是什麼朝代?

先簡單說說相關的那段歷史。那是五代十國時期,唐權逐漸土崩瓦解,各路藩臣紛紛擁兵自重,對抗朝廷建立自己的王朝,各個政權相互攻擊取代,所以那時候的朝代更替是很快的。而後周就是這諸多王朝中的一個。

開國皇帝是郭威,話說郭威是後漢劉知遠的時期重臣,隨著劉知遠征戰沙場終於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中打下了劉姓的江山,而之後郭威也是被劉知遠委以重任。劉知遠在位四年後去世,由其子劉承佑繼承大統,郭威成為顧命大臣之一。然而事實卻沒有那麼簡單,本來後漢立朝四年根基不穩加上劉承佑年小,如何能在五代十國的洪流中保住後漢江山呢?

果不其然,劉知遠死後,後漢大臣以及其他的軍閥蠢蠢欲動,試想,在偌大的奶酪前誰人不想分食一塊呢?初識,郭威也還是忠,多次出兵平定藩鎮之亂,而後劉承佑操之過急,急於對付手握重兵的郭威,郭威不得已反,建立自己的王朝史稱後周。

“五代第一明君”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是何許人也?郭威養子,史料記載,郭威早年與其妻差氏膝下無子,遂從他的舅子(柴氏後家哥哥)處過繼了一個孩子過來,這就是柴榮,或成為郭榮。

柴榮此人文韜武略都勝過常人,在早年的時候幫助他的父親郭威在五代的亂世中站穩腳跟,逐漸取得了郭威的信任,這也是為何郭威死後皇位不傳親生兒子而傳養子的原因,由此可見郭威對柴榮的認可,早已將之作為親生兒子對待。

話說,後周太祖郭威去世後傳位於世宗柴榮,可是這個皇位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和郭威一起打江山的將領,以及朝中的元老大臣紛紛不認可柴榮,一來是柴榮登基之前並沒有什麼功績貢獻,二來他也是養子的原因吧,畢竟姓柴不姓郭。

可是柴榮是誰麼人?都是亂世出英雄,柴榮絕對稱得上是英雄。在國家不穩,重臣唱衰,北漢勾結契丹蠢蠢欲動想要攻伐時,力排眾議,御駕親征,直打到北漢落荒而逃,當然,也是在徵北漢的過程中另一新星誕生了那就是宋太祖——趙匡胤。

在兵營底層多年的趙匡胤因為在這次戰爭中的出色表現,被世宗柴榮看中,逐步掌握軍權,在世宗的命令下建立了親軍,這也為後來的“龍袍加身”奠定了基礎。

除了北漢,柴榮還整頓軍紀,發展民生,國力逐步上升,西敗後蜀,三攻南唐更是打響了名堂,偌大的南唐也只能改皇帝稱號為國主,苟延殘喘。

點檢稱帝,江山易主

上文說到,柴榮是個明君,凡事事必躬親,可是這樣是好事嗎?是,皇帝親自上陣,不管是國力還是國土都大大提升了,不過他或許是忘了歷史上事必躬親的諸葛孔明的下場了吧,不例外,柴榮也因為勞累最後病死了,年僅三十九歲,可惜了大好江山為被人做了嫁妝。

柴榮並非低智之人,死前早就為自己年幼的兒子考慮好了一切,選擇了慕容延釗,韓令坤,趙匡胤,韓通為主要的託孤大臣,這幾個人要麼是官銜壓制,要麼性格不合,要麼沒有兵權,反正就是互相掣肘,世宗想著這回應該沒事了吧。

機關算盡終有一失,他怎麼也沒想到雖然趙匡胤沒了兵權可是他又曾經那些忠於自己的親兵啊,曾經的親兵如今都是朝中各層的大將,終於在遼國與北漢與伐周的情況下,召回尚在封地的趙匡胤,在出兵之日,在趙普趙光義等人的幫助下策劃了史上“黃袍加身”的典故——陳橋兵變,順利取代了後周,建立了大宋王朝。

綜上,理清歷史脈絡明顯可以知道,沒有後周柴榮功績功勞,有哪裡會有宋朝江山呢?



小老憨呀


後周由郭威所建,都開封。 後周顯德元年 (954)正月,郭威病逝,養子柴榮(柴皇后之侄,邢臺人)繼位,是為世宗。世宗柴榮非常信任趙匡胤,提拔趙為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所以有宋朝本是姓柴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