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的這個縣,名字取“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意

甘肅省,省會蘭州。對於甘肅省這個地名,是取甘州與肅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甘肅省一方面因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另一方面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立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截至2018年,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其中,就景泰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於白銀市,地處甘肅、寧夏、內蒙古三省(區)的交界處。至於景泰縣這一縣名,名字取“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意,也即具有非常美好的寓意。

甘肅省的這個縣,名字取“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意

首先,景泰縣隸屬於甘肅省白銀市。在地理位置上,景泰縣位居甘肅省腹地北陲,騰格裡沙漠南緣,地處黃土高原與騰格裡沙漠過度地帶,為河西走廊東端門戶。東瀕黃河與靖遠縣、平川區相望,南與白銀區、皋蘭縣及永登縣搭界,西與天祝藏族自治縣及古浪縣毗鄰,北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及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縣接壤,也即該縣地處甘肅、寧夏、內蒙古三省(區)的交界處。景泰縣地跨北緯36°43′至37°38′,東經103°33′至104°43′之間。東西寬約84公里,南北長約102公里,總面積5483多平方公里。

甘肅省的這個縣,名字取“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意

就景泰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和秦朝時期,該地區屬月氏、匈奴地。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今甘肅省景泰縣一帶成為西漢王朝的疆域。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白銀市景泰縣一帶設立媼圍縣,屬武威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景泰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媼圍縣仍屬武威郡。西晉時期,景泰縣境屬武威郡。東晉時期,該地區屬金城郡(蘭州)。北周時期,該地區屬會州(靖遠)。南北朝時期,今景泰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該地區屬武威郡。

甘肅省的這個縣,名字取“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意

唐朝初期,今景泰縣一帶屬會州。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屬於吐蕃。五代十國到北宋初期,該地區歸屬不定。北宋中期,今景泰縣一帶屬西夏。元朝建立後,推行行省制。在此背景下,今景泰縣一帶地屬甘肅行省永昌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該地區屬臨洮府蘭州所轄。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春三月至六月,修築長城,分出部分兵力駐守稱帝。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朝對景泰的苦心經營,原因在於“其地介戎夏”, 為要扼咽喉,東軛蘆靖,西達莊涼,南接皋蘭,北控沙磧,也即為兵家必爭之地。

甘肅省的這個縣,名字取“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意

最後,清朝取代明朝後,該地區屬蘭州府靖虜衛。1758年,清朝在該地區設立紅水分縣。到了1913年,紅水分縣改升為紅水縣,景泰地由紅水縣和靖遠縣管轄,屬甘肅省蘭山道。1933年,將靖遠縣北區(黃河以西)的部分地區與原紅水縣地合併成立景泰縣,治所在今蘆陽鎮。至於景泰縣這一縣名,名字取“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意,也即具有非常美好的寓意。1985年5月,景泰縣屬甘肅省白銀市。截至2018年底,景泰縣總面積達548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24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