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神農架的迷霧

文 | 鄧龍

引子

漢江一路走來,沿途接納了大小無數條支流,這一條又一條漢江的支流,跨越時空,奔流不息,最終匯成浩瀚的一江清水,注入長江。

堵河是漢江流經鄖陽崇山峻嶺中的一條較大的支流,堵河的源頭在神農架,八百里堵河一頭連著神農架,一頭牽著漢江水,而神農架橫亙於長江與漢江之間,素以原始、蠻荒和神秘而出名,原始森林中蘊藏著甚多不解之謎。

漢江行 | 穿過神農架的迷霧

神農架素有“華中屋脊”之稱,東與湖北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三峽,北靠房縣、竹山且近漢江。

1970年5月,國務院批准將鄂西北的房縣、興山縣、巴東縣的二十四個公社、兩個藥材場和一個農場劃為神農架林區的行政區域,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直轄單位。而房縣、興山縣、巴東縣所在地,自三皇五帝至西周分屬彭部落的方國、後夔國、廩君國地,春秋時屬麇、庸二國和夔子國,公元前634年楚滅夔後至戰國時期屬於楚國。由此可見,春秋之前,神農架所在地屬於多國之間的邊緣地區,是“蠻荒之地”中的孤島;加上這一帶千里高山、人跡罕至,長期處於原始封閉狀態,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或被視為可望不可及的洪荒之地。

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對神農架產生了一個誤解:神農架只有傳說,沒有歷史。

莽莽林海中的傳說

漢江行 | 穿過神農架的迷霧

神農嘗百草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上古時期,疾病、飢餓嚴重威脅著史前人類的生存繁衍。生活在湖北隨縣烈山(厲山)姜水河畔的神農氏,為使黎民百姓免遭疾病、飢餓的折磨,不畏艱險,進入神農架搭架採藥、教民稼穡,使先民們擺脫與鳥獸為伍的原始生活,奠定了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的基石。

有關神農氏採嘗百草,教民稼穡的故事,古代典籍多有記載。《淮南子》說神農氏:“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史記·三皇本紀》也說:“神農……始嘗百草,始有醫藥。”《易》曰:“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農氏在神農架經過長期探索,找到了能治療各種疾病的中草藥,並撰寫出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流傳後世。

除古籍文獻記載外,在神農架民間,流傳著很多神農氏採嘗百草、教民稼穡的故事。尤其是神農氏嘗百草的傳說流傳十分廣泛,在神農架民間世代傳唱著一本《神農傳》,歷數了神農氏的功業,不僅有其始造耒耜、始興醫藥、始開教化、始創集市等動人故事,還包括始制琴絃、降牛以耕、積麻為衣、鑿池為井和冶陶為釜等內容。

神農架的由來,就是根據神農氏在此採嘗百草,架木為梯以助攀援,架木為屋以避風寒,架木為壇,跨鶴昇天的神秘傳說而得名。

漢江行 | 穿過神農架的迷霧

老子煉丹老君山

老子李耳,春秋末年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人,曾為周朝國家圖書館長。史書記載,老子辭官後騎青牛路過在函谷關,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經》,絕塵而去,不知所終。傳說老子先到了終南山,後來又輾轉來到了神農架老君山。老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被民間尊稱為太上老君,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著稱,神農架當是其效法自然,修道、悟道、得道的理想之地,隱居神農架原始森林,正符合他的這種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據神農架民間傳說:太上老君替玉皇大帝煉長生不老丹,須上神農架採集多種奇藥。一日,老君與炎帝神農氏在神農架的燕子埡相遇,兩人席地而坐,款款而談。神農氏問老君:奇藥充其量也只有延年益壽的作用,當今農耕初創,百姓食不果腹,你何不改煉丹爐為冶金爐,冶煉農具,造福黎民百姓?老君深感愧疚,起身回山上著手冶煉銅礦,製造農具,服務農耕。老君山上至今保存著老君寨、老君廟和冶金爐的遺址,在煉丹爐遺址上,埋藏著大量古代鍊銅留下的爐渣,足以證明老君山應該是楚國青銅冶煉的重地之一。

漢江行 | 穿過神農架的迷霧

野人的傳說

神農架地區自古以來就有“野人”的傳說。在鄂西北山區,歷代地方誌中,都有“野人”出沒的記載。在這一帶,目擊“野人”的群眾多達數百人,一件件驚心動魄的遭遇,聽來使人毛骨悚然。

1974年5月1日,房縣橋上鄉生產隊長殷洪發上山砍藤條偶遇“野人”,被“野人”抓住肩膀,出於自衛,他下意識地砍了“野人”一刀。自此,神農架發現“野人”並一時走紅。

1976年5月14日深夜,神農架林區幾位領導幹部在行車途中近距離親眼見到了一遍身長毛、直立行走的人形怪獸,從而認定神農架確實存在民間傳說的“野人”,於是馬上給新華社、《人民日報》和中國科學院分別發了加急電報,介紹了他們親眼目擊“野人”的情況,從而引起了科學界的高度重視。

為了揭開神農架“野人”之謎,1977年,中科院與湖北省政府組織的科考隊開赴神農架,開始了為期一年的“野人”考察。科考隊兵分幾路,深入神農架萬山叢中,蒐集到“野人”毛髮數、腳印、糞便、“野人”窩等實物資料。一年後,科考隊解散了。轟轟烈烈一陣鬧騰之後,原始森林似乎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其實在我國的古籍中就有不少關於“野人”的記載。《周書·王會篇》載有曾有人捉到“紅毛野人”向周成王進貢的故事。《山海經》和屈原筆下的《山鬼》曾提到的“毛人”,李時珍《本草綱目》和清朝的《房縣縣誌》,也有“毛人”的記載。西漢時代的《淮南子》如此描述:“梟陽,山精也,人形長大,面黑色,身有毛,若反踵,見人笑,亦笑”。傳說“野人”抓住人後先是一陣狂笑,直到笑得昏過去,等它醒來之後,再把人吃掉或揹走。

漢江行 | 穿過神農架的迷霧

《黑暗傳》的發現

1962年,湖北房縣18歲的胡崇峻到神農架一帶收集民歌,在當地有名的歌師曹良坤家,第一次聽說了《黑暗傳》,並隱約預感到這部書的重要性。1983年8月,已經成為神農架林區文化館幹部的胡崇峻在蒐集民間歌謠時,在林區得到一本《黑暗傳》手抄本,手抄本以民歌的形式敘述了華夏史前重大歷史事件。接著,他又走訪了近200名神農架深山裡的民間歌師和會講故事的老藝人,竟然蒐集到《黑暗傳》的八種文本,計3萬多行。整理印製了600行長篇歷史神話敘事詩《黑暗傳》,引起了專家重視;翌年9月21日,《湖北日報》在頭版刊登的神農架發現漢族首部創世史詩《黑暗傳》的重要消息;當天《人民日報》的要目轉載了這條消息。中國神話學會會長、著名學者袁珂聞訊後興奮地說:“《黑暗傳》的發現是個新的突破,漢民族也有了自己的史詩”。

《黑暗傳》到底是一部什麼神秘的鴻篇鉅製,能引起國家級報刊的關注?

從明、清時代開始,《黑暗傳》就以民歌唱本的表現,在神農架林區、保康縣及其周邊地區被廣泛傳唱,多以清代手抄本傳世,為薅草鑼鼓、喪鼓藝人們演唱的底本,被稱為漢族首部創世史詩。《黑暗傳》內容多源,深受儒釋道的影響,凡有跳喪鼓、打待屍、唱孝歌的民俗活動,就有《黑暗傳》的流傳。

《黑暗傳》是一部彷彿沒有起點的書,一切,從一片漫無邊際的黑暗開始,從一個還沒有盤古、沒有日月星辰、甚至沒有時間座標的世界開始。《黑暗傳》共分為四大部分:天地起源,盤古開天,洪水泡天和再造人類。包括我們已知的大部分神話,而且還補充了傳統中國神話故事情節和細節的不足。它以詩歌的藝術形式、以寫實的藝術手法,傳承著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伏羲畫八卦、燧人取火、倉頡造字、嫘祖始蠶、神農嘗百草、大禹治水,等等,美麗的神話傳說,謳歌了華夏祖先的殫精竭力和豐功偉績。作為遠古文化的"活化石",《黑暗傳》對於研究我國古代神話、歷史、考古、文藝、宗教、民俗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這裡摘錄一段神農架梯嘗百草的長詩,一饗看官。

……

神農皇帝本姓姜,

指水為姓氏,

又號烈山名,

南方丙丁火德王,

又尊炎帝為聖上

……

當時天下瘟疫廣,

村村戶戶死無人,

神農治病嘗百草,

勞心費力進山林。

神農嘗草遇毒藥,

腹中疼痛不安寧,

急速嘗服解毒藥,

識破七十二毒神。

要害神農有道君,

神農判出眾姓名,

七十二七逃了生,

三十六種還陽草,

神農採回救黎民,

毒神逃進深山林。

至今良藥平地廣,

毒藥平地果然稀。

……

——《黑暗傳》

神農嘗百草的獻身精神,更是華夏精神的至高境界,歷來為仁人志士所效尤。

漢江行 | 穿過神農架的迷霧

穿過歷史的迷霧

神農架除了眾說紛紜的傳說故事,真的就沒有一點人文歷史?神農架地區雖地處偏僻,蠻荒之地,但歷史上也不是一片空白。

漢江行 | 穿過神農架的迷霧

張良隱居神農架

西漢初年,張良,字子房,秦末漢初傑出謀臣。因輔佐漢高祖興漢滅楚,累建奇功,劉邦成就霸業後,封張良為留侯。但張良深諳朝廷爭鬥,毅然辭官而去,不知所向,史書沒有記載,但在古《房縣誌》裡卻有這麼一段話:“治南百四十里處,距舉場二十里有送郎山,山峰獨立,翠聳雲霄,登眺俱俯。山頂有方丈地,尚存基址,其磉石圍丈餘,相傳為張子房修行處,曰張公院”。

據傳赤松子曾是炎帝神農氏採藥時的雨師,非常熟悉神農架,張良曾隨赤松子雲遊四方,隱居神農架送郎山,居所稱做張公院。張良在密林中建一亭閣,常與人談古論今,吟詩作賦。張良時常下山到農戶中聊天,以清泉為酒,以野果、藥材為食,每至夜闌才歸,而百姓總是送張郎(張良)回閣院內,送郎山、張郎閣、張公院因而得名,至今遺址尚存。

漢江行 | 穿過神農架的迷霧

王昭君故里香溪源

西漢時期,神農架山林之中走出了一位絕代佳麗,她就是號稱“落雁”的王昭君,與西施(沉魚)、貂禪(閉月)和楊玉環(羞花)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

王昭君與神農架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神農架民謠說:“昭君何以美?得問香溪水,尋到源頭處,自解其中委。”

香溪是長江北岸的一條著名支流,發源於“華中第一峰”神農頂南麓,它流經興山、秭歸,於西陵峽口注入長江。相傳香溪源頭曾是炎帝神農氏的洗藥池,盡融百草的精華於其中,具有健身、祛病、美容、益智等多種效能。昭君村地處香溪河畔,香溪水清澈透明,喝一口沁人心脾、神清氣爽。王昭君是否因為飲用香溪水而美豔照人、聰慧過人?。

《漢書·元帝紀》說,王昭君“南郡秭歸人也”。《後漢書·南匈奴傳》說,“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宋《輿地廣記》說,“興山縣,吳置,屬建平郡,有古子城,有昭君村,漢宮女王嬙,此鄉人也”。興山縣昭君村與今神農架林區木魚鎮近在咫尺,無論從地理位置或是從環境條件來看,昭君村都屬於神農架地區。

漢江行 | 穿過神農架的迷霧

李顯屯兵大九湖

公元684年春,武則天將唐中宗李顯降為廬陵王,流放房陵(今湖北房縣),武則天為李顯劃定屬地範圍,將荒涼的神農架劃為其屬地,並派來軍隊駐守,今神農架林區的唐紮營便由此得名。先劃南山為臨疆縣,接著又沿臨疆縣南緣,劃定一條綿延數百里的邊界線,史稱為皇界。這條邊界線東起老君山,西達大九湖,沿山脊線走向,後來便成了房縣與興山縣的界線,沿線的幾個的埡口也因此而被稱做皇界埡。

李顯在房陵整整住了14年,一日李顯在夢中得炎帝神農氏點化,李顯將目光投向莽莽蒼蒼的神農架,他想在此屯兵、練兵,一舉推翻武周王朝,奪回皇位。於是,封薛剛為大元帥,屯兵大九湖。薛剛屯兵大九湖,雖然不見正史,但在神農架大九湖卻有許多文化遺址、遺蹟堪為證明。譬如鸞英寨、擂鼓臺和校場壩,“九燈河”、“卸甲套”和“娘娘墳”等古地名或文化遺址。

大九湖苦練兵馬,卻始終未動。在苦等了14年後,終於在公元698年春天,李顯接到聖旨重返長安。公元705年,李顯重登帝位,改年號為“神龍”。公元707年,李顯又改元為“景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龍者,景仰神龍(神農)也。同年,李顯自命為神龍皇帝。

李顯重登皇位後,曾免房陵3年賦稅,房陵地震,朝廷又派重臣前來賑災。李顯堪稱房陵流放的王侯將相的傑出代表,他劫後餘生,重登皇位,為房陵流放文化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漢江行 | 穿過神農架的迷霧

堵河源的秘密

神農架的人文歷史和傳說故事,悠遠悽美,神農架有很多怪異之謎,留待後人去解惑。

神農架裡有野人、白化生物、巨型水怪、古怪的冷暖洞、恐怖的鬼市、稀奇的潮汐河及大九湖落水孔等九大不解之謎。其中大九湖的落水孔尤為神奇。

素有“高山平原”之稱的神農架大九湖,有眾多地下孔洞。一條長河像銀線般把九個湖泊連在一起,從東南方向流向西邊的竹山埡的山腳下,突然消失在一個個天坑中,人稱“落水孔”。落水孔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進口,形似漏斗狀,大九湖一共有47個這樣的落水孔,由於它的作用,即使是山洪暴發,整個盆地的積水也只需三兩天就能排完。

深邃難測的“落水孔”被譽為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自動“洩洪渠”和水文“安全閥”。只是,它們多為森林掩映,或草叢隱蔽,或亂石覆蓋,人們只能聞其聲,難以見其形。

有關資料記載:堵河源乃是神農出水,從神農架大九湖的“落水孔”進入地下暗河,幾經曲折蜿蜒於竹山縣柳林境內的復出地表,於大小不等的龍眼噴薄而出,流入堵河,最終匯入漢江,大九湖由此被稱為“堵河源”。

堵河一頭連著神農架,一頭牽著漢江水。而匯入漢水的每一條支流都是有故事的河流,當所有的故事彙集起來,漢水文化便豐潤多姿,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