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夜“未眠”!專家市民支招讓夜經濟不“冬眠”

  夜色漸濃,華燈初上,泉城濟南豐富多彩的夜生活拉開序幕。

  我市出臺《關於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來的4個多月裡,歷下區明府城、市中區老商埠、歷城區悅立方、槐蔭區印象濟南·泉世界等7個精品夜間經濟聚集區熱鬧非凡,火爆的氣氛讓市民和遊客都明顯感覺到,濟南的夜晚更熱鬧了,“夜經濟”正成為城市形象新名片。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北方人習慣“貓冬”,如何打造冬季夜經濟模式,讓濟南夜經濟“不冬眠”?這成為當下濟南市民熱議的話題。

濟南夜“未眠”!專家市民支招讓夜經濟不“冬眠”

  夜消費打造特色品牌,讓冬夜不冷場

  作為典型的北方城市,濟南四季分明,商業氛圍和季節關係不小。隨著天氣轉冷,夜晚遊玩的人漸漸少了,老商埠、印象濟南·泉世界、D17文創夜市等幾大精品夜間經濟聚集區客流量開始減少,夜經濟似乎也逐漸“冷”下來。對此,夜經濟課題研究專家、濟南大學商學院教授張振鵬認為,濟南夜經濟要想順利“過冬”,還需圍繞“冬季”二字做文章,深挖品質和潛力。

  “夜經濟逐漸轉向淡季,這是不可避免的現實。”張振鵬認為,從其他北方城市發展夜經濟的經驗來看,冬天可以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吸引市民走上街頭。比如,迎春花燈會期間,會有大量市民和遊客湧入趵突泉,也帶動活躍周邊商圈。不過,張振鵬同時指出,哈爾濱持續一兩個月的燈會已經成為當地特色旅遊項目之一,而濟南的燈會時間有點過短,在帶動冬季夜經濟方面還有待提高。

  “當然不能完全依賴政府組織活動,各大商圈還得自己多開動腦筋。”張振鵬分析稱,現在很多夜經濟發展好的城市,大都依靠知名商家、企業、各大行業協會來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比如舉辦“冬季火鍋節”、增加文藝演出活動、打造冬季娛樂項目等等,政府部門從中發揮一定的指導作用,提供場地、服務等基本條件支持。據悉,接下來濟南將培育引進一批時尚、高端、健康的夜經濟新業態,引進國內外特色文化創意團隊,建設豐富多樣的文化、旅遊、休閒體育、演藝綜合體或街區,策劃一批小而美的夜經濟文旅項目,鼓勵和支持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美術館、音樂廳延長營業時間,並組織開展特展或主題活動,打造濟南夜間消費“文化IP”。

濟南夜“未眠”!專家市民支招讓夜經濟不“冬眠”

  張振鵬還表示,冬季節日消費場景比較多,比如元旦、春節及一些西方節日,都會形成夜間消費熱點,是夜經濟發展不能錯過的機遇。“在這方面要多聽取年輕人意見,在吃喝玩樂方面做足文章,畢竟年輕群體是節日消費的主力。”

  對於促進夜間消費,一位在街道辦事處工作的人士建議,發展夜經濟就要發展自己的特色,豐富多種業態,對不協調的店鋪和經營種類及時整改,對不配套的設施及時改造,形成有特色、有品位、有內涵的夜經濟消費圈。同時,將夜經濟帶來的客流、稅收納入績效考核;出臺扶持政策,在項目審批、夜間用電、稅費等環節給予支持和優惠,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其中。

  夜體育消費潛力大,跑著跳著都來錢

濟南夜“未眠”!專家市民支招讓夜經濟不“冬眠”

  繁榮夜經濟,體育是重要的一環。濟南是北方著名的體育之城,除了足球、籃球等競技項目成績出色,全民健身氛圍也相當濃厚。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濟南市民選擇在夜晚走出家門,到健身房、廣場、游泳館等地方鍛鍊,在“燃燒卡路里”的同時活躍了夜間消費,為泉城夜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山東財經大學旅遊系教授路琪認為,體育消費作為濟南夜間消費的有益補充,正成為“夜經濟”的新亮點。在冬季夜經濟轉“冷”背景下,可以多在體育消費方面下功夫,作為新一輪促進消費的發力點。

  “夜間體育消費有著巨大的潛力,而且不受季節的影響。”路琪分析說,藉助濟南市民熱衷夜間健身的機遇,可以打造夜間籃球、足球、夜跑、平衡車、廣場舞、街頭運動等各項賽事活動,鼓勵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體育產業,加大體育場所、公園等體育休閒場所周邊的娛樂消費配套,如24小時便利店、咖啡館、酒吧等,將運動休閒購物結合起來,從而帶來更多經濟效益。“過去很多年來,濟南給人的印象就是比較保守,活力不足。運動則代表了激情和活力,可以讓濟南變得更年輕一點,把本地年輕人留下來,還能吸引更多年輕遊客前來。”

濟南夜“未眠”!專家市民支招讓夜經濟不“冬眠”

  目前,濟南針對夜間體育消費也推出了多項舉措。濟南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濟南支持體育運動項目經營單位延長營業時間,增設室內籃球館、保齡球館、乒乓球和羽毛球館、社區足球場地等,完善、加強已有的室外體育健身場地的照明設施,有效解決秋冬季天氣因素影響。同時,利用好大型體育場館和大型體育賽事,加強與知名體育品牌企業的合作,舉辦一些街頭體育比賽,滿足濟南市民特別是年輕人的體育消費需求。在廣場舞文化方面,利用公園、廣場,特別是周邊有大型社區的,打造一批夜間露天舞池,使夜間廣場舞文化更加規範化,趨向全齡化,不止“廣場舞大媽”,讓年輕人也能在露天舞池釋放青春活力。

  夜交通完善交通網,讓回家變得不難

濟南夜“未眠”!專家市民支招讓夜經濟不“冬眠”

  對於夜經濟的消費者和從業人員來說,安全、便捷、舒適的交通工具至關重要。交通成為制約冬季夜經濟發展的一大問題,以往冬季夜晚公交收車早、打車難成為不少人提早回家、不願出門的一大原因。張振鵬認為,在交通運輸這塊上,必須有足夠的餘力來服務夜經濟,出租車、快車、延時地鐵、定製公交等,多元的交通工具服務不同的主體,才能滿足不同的交通出行需求。“不妨拿倫敦來舉例,倫敦對於幾條關鍵地鐵線路實行24小時運營,從事夜間工作的市民大多數居住在市區之外,政府這一措施受到了他們的歡迎和支持,僅通宵地鐵每年就為倫敦帶來7700萬英鎊的收益。”

  為助力夜經濟進一步繁榮,濟南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保障消費者和服務人員夜間出行的便捷度和安全性。其中,零點公交網絡和夜間定製公交成為濟南解決這一問題的抓手。濟南將結合夜經濟街區建設,持續開展晚低峰客流調查,及時掌握市區各大商圈的客流動態,繼續完善零點公交網絡;在現有濟南西站等公交樞紐以及服務體育賽事、演唱會等大型活動的20餘條夜間定製公交的基礎上,圍繞著泉城路、大明湖等夜間客流需求較大的商圈,陸續推出夜間定製公交線路。

  “濟南規劃夜經濟,必須打破季節的限制,在冬季夜經濟上多做文章。能否把冬季的夜經濟持續堅持下去,是泉城夜經濟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標誌。”張振鵬說,北方城市雖然到冬季溫度較低,但隨著城市基礎設施、配套保障越來越好,寒冷對人的影響並非不可克服。發展夜經濟只要措施得當政策對頭,完全可以把冬天的夜經濟搞活,讓夜經濟“不冬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