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退步 1968-2019” 陈丹青个展相关信息:

展览时间:2019-11-02 - 2019-12-28

展览机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D06

2019年11月2日下午,艺术家陈丹青迄今为止的最大个展 “退步 1968 - 2019”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同步开幕。此次展览也是继今年5月24日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举办的“装扮与写生”陈丹青个展的再次个展。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艺术家陈丹青(左)与策展人崔灿灿(右)在展览现场

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全面展出自1968年至今陈丹青的“早期作品”“西藏组画”、“名画临摹”、“佛罗伦萨写生”、“伦敦写生”、“工农写生”、“静物”和“自画像”等油画和素描作品100余件。展览名“退步”取自陈丹青的一本文集《退步集》,它是展览故事中最主要的一个叙事线索,以系列间的“进退”作为一种假设和隐喻,重新看待陈丹青的绘画从1968年至今所发生的变化。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二空间展出“早期作品”、“西藏组画”、“名画临摹”、“静物”;第一空间则展出“佛罗伦萨写生”、“伦敦写生”、“工农写生”、“自画像”、“《局部》放映馆”等系列。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外景

第二空间

展览从1968年的15岁时的油画《松江小村》、《第一幅静物画》等等这些“浓郁的个人记忆的作品”展开之后的个人绘画语言形式与时代变革间的交响。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松江小村》 纸本油画 11x18cm 1968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我的祖母》纸本素描 27x19cm 1970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竹山村立焕叔》 纸本素描 29x21cm 1970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南京知青小卞》纸本油画 48.2 x 33.5 cm 1975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地主的儿子》纸本油画 50.5 x 32.5cm 1978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展览现场

早期作品

以少年时的习作作为开篇,讲述陈丹青在上海阁楼中临摹欧洲画片的经历。70年代,陈丹青开始了知青生活,画了大量的人物写生和小说插图,直到《泪水洒满丰收田》的出现,对苏联绘画的想象,才摆脱了“文革”的教条。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泪水洒满丰收田》,布面油彩,120×200 cm,

1976年,23岁

陈丹青在自述:小时候看不起自己的画,现在看得起了,不因为画得好,而是这些画老了,是我自己的上古时代。少年时,我盼着变成经验丰富的老画家。现在终于老了,再也变不回憨傻少年啦——幼稚多好,没头没脑多好,半生不熟多好,遇见如今密密麻麻的考前班孩子,惊觉自己居然躲过考试与分数的重重关卡,多好啊!

草芽、青苗,总归是真心的,人面对几十年前的画,也总归会原谅吧,现在好意思配了镜框,挂出来,前提是,你得后来又画几十年,当初的幼稚这才可看。那年月,不少同龄朋友比我画得好,可惜后来不玩了,消失了。现在偶尔见到初学者的涂抹,虎虎有生气,我不禁赞美而羡慕,可是他们显然不相信,以为我是装出来的。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西藏组画》展览现场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进城(一)》,纸本油彩,52.5 × 78.4cm,1980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母与子》,纸本油彩,54×78.7 cm,1980年,27岁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西藏组画》素描稿 展览现场

西藏组画

陈丹青在知青生活中,画了大量的人物写生和小说插图,直到《泪水洒满丰收田》的出现,对苏联绘画的想象,才摆脱了“文革”的教条;1980年,《西藏组画》的专心致志与善良,又洗去二手苏联的影响,艺术重新回到生活的瞬间,成为中国艺术史最为标志性的变化。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自述:我忘了这些画怎么画出来,只记得过几天画完一张,过几天又画完一张。因为画在纸上,拿回北京时靠在墙上给人看,不断滑倒,不断扶起来。后来美院的老师傅拿去裱在木板上,配了当时被认为考究的镜框。这回,谢谢中国油画院修复室青年又为我配了考究的镜框。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艾尔·格列柯》,布面油彩,51 × 40.3 cm,1986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塞尚》,布面油彩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哈尔斯》,布面油彩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柯罗》,布面油彩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委拉斯贵兹》,布面油彩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塞尚》,布面油彩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苏里科夫》,布面油彩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展览现场

摹原作

翌年,陈丹青去往纽约。视野的开阔,让他抛弃了“偏见”,以临摹的方式,靠近西方绘画最真实的经验。直到1997年,陈丹青开始了全新的画册系列,退回到多年的临摹和写生经验中。它们和最新的人像写生一起,政治性、社会性、风格诉求,伴随着苏联绘画,法国绘画,古典主义式的画法一并隐退。陈丹青从文革画家变成了个人画家。

陈丹青自述:我这辈油画人还是牵连着上代的传奇。封闭年代,一想到留法留苏前辈居然能进博物馆临摹名画,简直痛不欲生。如今我已摆脱了那种神话——以为认真临摹经典,就能画得更好——其实没有那回事。圆了早先的痴梦,醒过来,发现一无所知,一无所见的年代,另有艺术的温床。但是看经典,临原作,仍是不可替代的经验。当年临摹时,我不断对着经典想:啊呀,原来你是这么画的!现在很少去美术馆看经典,看到了,发现所有经典对我说,走吧,小子,去忙你自己的画。

馆方规定:每个展厅的临摹者不能多于一人,这里展出的篇幅,仅说明我只能选择无人占据的展厅,并非不想临摹其他大师。我记得委拉斯凯兹专厅被一位美国青年霸占数周,老在打草稿,我在隔壁厅临摹哈尔斯,两天就画完了,他走过看见,不吱声,再也不跟我打招呼了。

我临摹经典的标准,非常幼稚:只想画得像。如果营生困难,我愿造假画。如果割除绘画的野心,我愿一天到晚临摹。后来画了那么多书籍画册,大约就是这种心理吧。但我写生的标准也很幼稚,也很低:只想画得像他(她)。苏东坡说:“绘画论形似,见于儿童邻”,我至今是个没出息的小儿。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第一幅静物画》,纸本油彩,12.2×20.5 cm,

1968年,15岁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第一幅静物画》背面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静物

策展人崔灿灿认为从1997年,陈丹青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系列,画册写生。他再一次退回到多年的临摹经验和写生经验中,不再期待创作传统意义上的佳作。政治性、社会性、艺术的风格,伴随着苏联绘画,法国绘画,古典主义式的画法一并隐退。陈丹青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自觉,他主动选择以“退步”的方式,思考“进步”背后所隐含的问题。这个问题从上海阁楼的记忆,《泪水洒满丰收田》的产生,到西藏组画的不可复制性,纽约临摹经验的思考,“写生”与“真假经验”的关系,始终贯穿其间。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展览现场

陈丹青自述:算起来,从1997年画开始弄第一幅画册写生,二十二年了,时断时续,但凡一时不知画什么,就把画册摊在地上画,那是最容易进入状态的写生。但我至今不知道为什么弄这套把戏。有几位青年为之写评论,讲出好多道理,可是画这些静物时,我什么也没想。

画中的西洋画画册,不少是欧美五六十年代手工套色的老版本,国画画册,则半数取京都书摊的旧货,比我们同类产品更斯文,更雅。书法帖,几乎全是日本版。要之,市面上画册万千,花花绿绿,入画者不及百分之一。当然,这是我的偏见与偏爱,不足为训。

用油画玩山水画效果,瞧着很像,其实不难,描画哈尔斯、委拉斯凯兹,那才烦。人看我写生晋唐书帖,以为我练过字,实在是误会。油画笔书写二王或张旭的狂草,既开心又容易,不信你试试。据说许多唐宋名碑的刻字师傅根本不识字,我的勾当,亦属同理。

策展人崔灿灿坚持设立这组对比:将我小时候画的番茄,去纽约后画的皮鞋,与我的画册写生并列对比。原因呢,可能是我把画册系列强行称之为“静物”。我喜欢风景画,可是不会,喜欢静物画,也画不好水果与花,直到弄出不伦不类的画册写生,无以名之,就管它叫静物。这些“静物”实在是耍无赖——画中没有一件我的作品,但每块布签着我的名。

2014年苏博馆长要我去办展览,画了一批静物。之后五年没画了,今岁又涂抹一批。早先我就想画得大些,摆好多画册,但是不敢;早先总想把画册稍微放得歪斜散乱些,但是不敢,今年呢,终于有点敢了,还想得寸进尺,空白处弄点涂鸦破一破,但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放胆画画多么不易啊,看到别人肆意放胆的画面,我总是惭愧。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外景

第一空间

相对于对较早作品的部分,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主要呈现了近几年的作品面貌。策展人崔灿灿看来包括“时尚模特”“佛罗伦萨写生”“伦敦写生”“工农写生”的人物群像,所表达的不仅仅是艺术形式还有观念:这批人物写生中,可见的世界与被描绘的世界,不再是为了展示画家的风格,或是艺术作为工具,承担唤起大众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的手段,它无法再次形成任何有力的运动。相反,可见的世界由于不断的流动,因而变的难以琢磨,对象也因此变得五彩缤纷,它们只是属于画家私人记录下的二手现实。陈丹青从文革画家变成了个人画家,彻底告别了70年代至80年代的目的和想象。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展览现场

工农写生

陈丹青自述:七十年代我画工农,和现在回看四十多年前画的工农,感觉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却说不出。那个时代没眼界,没展览,没有艺术学院,也没艺术批评,我向任何那时的俊杰学习,画完了到处找人讨教,彼此大谈笔触啊、调子啊、对比啊,等等等等,批评我的家伙说,你们上海人就知道技巧,我心里痛恨,但也就从此偷偷学习所谓北方的、苏派的画法,巴望渐渐牛逼起来。如今和我同代的老工人,肯定下岗了,老少农民则多半成了杂工。我常惊讶自己当过农民,早期画中的庄稼汉,就是村里的乡亲,出村远走后,我与农民永远分离了。知青老来喜欢回到落户的地方,我不愿去,那是太动感情的旅程。我仍记得走向荒村的山路,带我下地干活的穷大叔们恐怕早已死了,变成后坡的土坟。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红色西服》,布面油彩,210 × 230 cm,2017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他俩是一个模特》,布面油彩,180×160 cm ,2017年

时尚模特

陈丹青自述:据说,四十多年前,从巴黎归来的宋怀桂女士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时尚模特队。她是中央美院六十年代毕业生,远嫁法国,开放后归来,发现大街上的中国青年“还是好看”,于是起念。希望如今看惯时尚的青年,包括一代代模特,记得她。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展览现场

时尚模特是时尚摄影家的瞄准对象。我从未想到会来画时尚模特,也不知道为什么画。谢谢宾利公司的姚总为我提供所有模特,他(她)们全都好高,好乖,在画布前颤巍巍站立着,无可奈何。他(她)们是改革开放的活证据。四、五十年前,我的同龄人也有格外高挑的男女,瘦伶伶地晃悠着,大多在工厂农村,草草一生,现在都是老头老太了。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佛洛伦萨群像》,布面油彩,199.4×199.6 cm,2017年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旅居佛洛伦萨的安娜夫妇》,布面油彩,

199.6×199.7cm,2017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展览现场

佛罗伦萨写生

陈丹青自述:刘小东周游列国画写生,给我大胆的启示:为什么我们不能画外国人?前年,弗洛伦萨一所学校给我三十天走访写生的机会,画了十来幅。他(她)们并不都是意大利人。展开红色羽毛的女士和她丈夫,是来自哥伦比业的喜剧演员,群像中间的小提琴手,来自伊朗,人丛中还有中国留学生,其中一位女生甚至将她在东北家里的狗带来同住。右侧那位瘦长的男士是意大利诗人。我说,你好高啊!他静静地说:这不是我的错。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扮演亨利八世的老人》,布面油彩,

152.5 × 122 cm,2018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两位伦敦高中生》,布面油彩,

152.5×122 cm,2018年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展览现场

伦敦写生

陈丹青自述:去年在伦敦画了二十来幅人物写生。模特哪里找呢?是先前的学生吴雯帮着我从大街上拉来的。十五年前她因两课考试的一分之差,被拒绝,当不了研究生,现在早已是伦敦的职业画家——这位浑身戏装的约翰先生是扮演亨利八世的老演员,他特意带来了充任亨利八世六任妻子的木偶。之后,约翰坚持请我画他的裸体。他幼年亲历战后伦敦的食品配给和美援,有一天母亲带回香蕉,令他惊喜。我也第一次画了黑人,瞧着皮肤的紫光,我发现黑人又好看,又好画。那位挺立的黑人大叔与我同龄,身手矫健,是街头舞蹈家。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15岁》,布面油彩,23 × 15.5cm,1968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展览现场

自画像

陈丹青自述:自画像常被喻为自恋,我少年时画自己,只因手痒,找不到模特,就画自己。倏忽过六十岁,又涂两幅,有点“立此为证”的意思,其中一幅弄到半当中,就放弃了。我建议诸位也试试瞧着镜子一笔笔画“自己”,那是奇怪的经验:你会发现另一个疑似像你的家伙。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局部》放映

陈丹青自述:诸位如果看得下去,不必相信我的胡扯。我不是在上课,只想哄骗大家看画。视频的品质取决于剪辑、配图、音乐,而未必是讲述者,认真说,《局部》是导演谢梦茜的作品。顺便一提,今春在意大利拍摄的第三季已经剪出几集,蛮好看的,目前不知道哪里会播放。

在陈丹青漫长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见绘画,看见个人和绘画在不同处境中的变化。最终,在描述陈丹青的时候,判断“进步”与“退步”。这便是策划此次展览的目的,展示一种变化,讨论一个话题。

“退步”在陈丹青五十年的艺术中,有多种含义,一方面,它是积极的自由,指向个人在创作中的主动选择,坚持什么和放弃什么,在这些选择背后,个人对于时代和自我的变化,做出的积极的回应。另一方面,它是消极的自由,在绘画今天的境遇中,在个人难以作为的历史中,他的艺术退回到了最初的状态。亦如陈丹青在1968年的那几件作品,没有明确的风格,没有说教的成份,只是一个青年人最初的兴趣和热情。特别是在今天,讨论“进步”与“后退”,讨论这两种自由显得尤为重要。

陈丹青5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

陈丹青个展:退步1968 – 2019

策展人:崔灿灿

开幕:2019.11.02 16:00

展期:2019.11.02 - 12.28

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第二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