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走路,有人越走越健康,有人卻走出一身病?區別在哪?

說到走路,很多人會把手機打開,看看計步器上顯示自己一天走了多少步,有人走得多,達到一萬多步,有人走得少,也有兩三千步。這樣的步數,僅僅是手機裝在身上走路時產生的數據統計。走路是最簡單的鍛鍊身體方式,也是最有效的保健身體方式,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就有關於走路的介紹,每天最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的運動鍛鍊,時間達到150分鐘,每天走30分鐘,走6000步為宜。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成為“久坐族”,企圖通過走路鍛鍊身體,但在走路過程中,卻有這樣的發現,同樣進行走路,有人每天走,身體越走越健康。但是,有人每天走,卻走出了一身病,例如關節出現損傷,這是怎麼回事呢?

每天都走路,有人越走越健康,有人卻走出一身病?區別在哪?

導致人們走路有這樣的差別,與很多因素有關,最簡單的,關於走路的距離,走路獲得健康,並不是說走的距離越長越好,有些人為了在手機計步器上排名靠前,每天走很長距離,達到兩萬步甚至三萬步,走的步數如此多,不見的是好事。很容易因為走路距離遠,損傷膝蓋,膝蓋會提前退化,膝關節是脆弱的,在走路過程中,會因為摩擦加重,使得膝蓋損傷。最好還是應該每天走6000步,多一點達到6500步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再多。

走路運動的環境,也需要大家多重視,正常情況下,在公園裡走路,環境幽靜,空氣清新,對於呼吸有很好地促進作用,並且還能改善大腦功能。但有些人的走路運動鍛鍊身體,直接是在馬路邊進行,這種走路方式會因為空氣糟糕,汽車尾氣增多,使得人們呼吸時,吸入汙濁的空氣。

走路鍛鍊身體初衷是好的,畢竟是為了健康,但也需要結合時間,以飯後來說,有人就會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剛吃完飯,丟下碗筷就出門走路運動鍛鍊。這樣的做法也不太好,走路儘管運動量小,但對於身體依然有刺激的,尤其是剛剛吃完飯,進行走路三十分鐘,會影響到心肌供血,一旦供血不足,出現了缺血,會引起心梗。吃飯後,可以站立十分鐘,幫助消化,再進行走路,會比剛吃完飯就走路好得多。

每天都走路,有人越走越健康,有人卻走出一身病?區別在哪?

任何一種運動,都不能突然進行,走路也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體育比賽前,很多運動員會進行熱身運動,伸展手臂、踢踢腿都屬於熱身,走路也是如此,在走路前,不妨墊腳尖、壓壓腿,這樣的方式,避免有些人走路速度過快,身體一下子適應不了,出現肌肉痙攣,甚至出現了關節扭傷。養成走路前熱身運動好習慣,也能避免大麻煩。

會運動的人,往往有適合運動的衣著,同樣都是走路,有人在走路鍛鍊身體前,換上了運動鞋,會更好地通過運動,獲得健康。但是有人直接穿著皮鞋甚至高跟鞋就走路鍛鍊身體,沒有走多少距離,就已經感覺到腿部痠痛了。皮鞋、高跟鞋對膝蓋的損傷會更大。

每天都走路,有人越走越健康,有人卻走出一身病?區別在哪?

其實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到人們走路的效果,例如關於時間,合理的走路鍛鍊身體,要注意這些事情,一旦忽視了,影響還是很大的。為此,注意保健,才最重要,不要掉以輕心。正確的走路,會讓人越走越健康,錯誤的走路,則會損傷身體,走出一身病,一定要注意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