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文帝為開國皇帝之子,歷事七朝,帝位傳到孫輩,又突然傳回給他

簡文帝為開國皇帝之子,歷事七朝,帝位傳到孫輩,又突然傳回給他

東晉權臣桓溫晚年權勢熏天,史稱“政由桓氏,祭則寡人”。

可以說,他要學習曹丕、司馬炎等人篡位自立,那是易如反掌了。

因此,他臥床無聊,心事聯蹁,悻悻地說了一句:“如果一昧沉寂不出手,身後必被司馬師、司馬昭這些人所笑。”

最後,坐起來,又說了一句驚世駭俗的話:“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他決定仿伊尹、霍光廢立皇帝以重立威權,先廢掉晉帝司馬奕,然後動手篡位。

不過,桓溫在廢司馬奕之前,因司馬奕本身沒什麼缺點,也沒什麼過失,一直都找不到藉口。

只是有部下獻出“宮闡重悶,床笫易誣”妙計,桓溫於是“誣帝在藩夙有痿疾”,說司馬奕陽痿,沒有生育能力,後宮所生三子並非皇帝親子,是相龍、計好、朱靈寶等男寵在宮廷亂倫的結果,於太和六年十一月(372年1月),堂而皇之地收繳了司馬奕的國璽,逼迫其離宮。

司馬奕在深秋的涼意中穿著單衣步出拱門,乘牛車與群臣哭別的情形載之史冊,讓人潸然淚下。

簡文帝為開國皇帝之子,歷事七朝,帝位傳到孫輩,又突然傳回給他

桓溫所立的司馬昱輩分極高,是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的幼子,歷經元、明、成、康、穆、哀、廢帝七朝。

並且,司馬昱在做相王時,就與桓溫非常稔熟。

某次,司馬昱與謝安一起去拜訪桓溫。

名士王珣恰好在桓溫家裡作客。桓溫就對他說:“你一直想見相王,這次,機會來了,你可以躲在帳幕後面觀看。”

司馬昱、謝安走後,桓溫問王珣:“你覺得相王為人怎麼樣?”

王珣說:“相王輔政,自然湛若神君;不過,您也是萬夫之望的大人物,不然,謝安怎麼會甘心屈居您之下?”

所以,桓溫立司馬昱,一方面是標榜“廢昏立明”,另一方面自信可以從容控制司馬昱。

但是,桓溫在擁立司馬昱時,真正見到了司馬昱,卻不知該如何說話。

原本,他是設計有流程的,按照流程走,在廢除司馬奕之後,他見了新皇帝,應該淚流不止,再把事先寫好了的數百句話用聲情並茂的方式背誦出來,敘述廢舊立新的意圖。但桓溫見了老朋友司馬昱,內心感到很慚愧,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如此說來,司馬昱也是見證了許多風雲起落的大人物了,見識應該不同凡響。

但司馬昱的見識其實是很淺薄的。

曾經,他領著一幫隨從出行,看到稻田裡的水稻,不認識,就問隨從,說:“這是什麼草呢?”

隨從答:“王爺,這是水稻啊。”

司馬昱臊得一張老臉差點要塞入褲襠。

簡文帝為開國皇帝之子,歷事七朝,帝位傳到孫輩,又突然傳回給他

回宮後,他三天不出門,一個人關在屋子裡,長吁短嘆說:“難道有依靠它的果實來維持生命,而不認識它的根本的道理嗎?”

由此可知,司馬昱見識實在有限。

司馬昱登位後,一切聽命於桓溫,惶惶不可終日,曾私下裡向桓溫親信郗超探究桓溫會否還會再行廢立之事。郗超因此感到十分可笑。

司馬昱還讓郗超替自己遞話給郗超的父親郗愔,說:“皇室宗族之事到這地步,是因為朕不能用道德去匡正守衛啊,慚愧慨嘆之深,無以言表!”

司馬昱還不斷吟詠庾闡的詩:“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

社會上曾經流傳有“晉祚盡昌明”的讖語,司馬昱對這讖語牢記在心。

由於司馬昱在做會稽王時已廢黜了世子司馬道生,而司馬鬱等其他兒子也都早夭,他就急切盼望再生一個兒子以繼承自己的會稽王之位。

哪個妃妾有生兒子的命呢?

司馬昱請相士來給諸妾相面,相士看中了皮膚黝黑的婢女李陵容。

司馬昱於是就召李陵容侍寢。

一來二去,李陵容自稱多次夢見雙龍枕膝,日月入懷,然後就懷上了司馬曜。

懷孕期間,李陵容又說夢見神仙囑咐:“汝生男,以昌明為字。”

司馬昱聽了,淚如雨下,說:“沒想到我們司馬家的昌明就這麼出現了!”

然後,等司馬曜出生了,他就真的以“昌明”為字。

現在,司馬昱突然登上帝位,他就因此認定了晉室滅在司馬曜手裡是天意,天意就不可違抗。

因此,才過了八個月,即鹹安二年七月,他病重不起,一連串詔令召鎮姑孰(今安徽省當塗縣)的桓溫入京輔政。

桓溫不知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推辭不應。

司馬昱無奈立司馬曜為太子,臨終前寫下遺詔,要桓溫依周公例居攝,同時還以劉備託孤給諸葛亮的口吻,寫:“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旁邊的王坦之實在看不過眼,搶過這道遺詔,當著他的撕毀了。

簡文帝為開國皇帝之子,歷事七朝,帝位傳到孫輩,又突然傳回給他

司馬昱哭喪著臉說:“晉室的天下不過是踩了狗屎運而意外獲得的,你又何必不滿呢!”

王坦之說道:“晉室天下是宣帝(司馬懿)和元帝(司馬睿)建立的,豈是陛下您想送給誰就送給誰的!”司馬昱無奈,於是把寫遺詔的重任甩手交給王坦之。

王坦之提筆改寫道:“家國事都可稟報給大司馬,如諸葛武侯(諸葛亮)、王丞相(王導)的舊例。”

司馬昱崩,但朝內群臣在沒有得到桓溫的明確指示之前,都不敢馬上擁立太子司馬曜為新帝,大家都想等桓溫還朝後再做決定。

關鍵時刻,是王導的堂侄、尚書左僕射王彪之站了出來,正色地說道:“君崩,太子代立,幹桓溫何事?他又得有何異語!你等若要等他指示,必反被其責。”臨危決斷,迅速擁立了年幼的司馬曜為帝,是為孝武帝。

褚太后驚懼之下,還想下了命桓溫行周公居攝故事的詔書。

簡文帝為開國皇帝之子,歷事七朝,帝位傳到孫輩,又突然傳回給他

幸虧被王彪之及時諫阻,他說:“這是非比尋常的大事,桓溫一定會再三推讓,如此一來,不免使萬機停滯,稽廢山陵,未敢奉令。謹具封還內,請停。”

就這樣,因為群臣努力,桓溫想自動接任帝位的願望落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