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白酒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愈加成熟、居民消費不斷升級以及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白酒行業未來發展必將呈現高品質、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等新趨勢,對此,白酒行業應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提高生產技術、開拓消費市場、優化產業結構、創新營銷模式,同時保障高品質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白酒生產,依託技術力、創新力、營銷力、品牌力、文化力突破發展的瓶頸,創造行業新的盈利增長點,勇敢踏上白酒發展的新徵程。

以消費升級、產品結構優化促進白酒行業高端化發展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提到,中國白酒行業在2005年開始回彈發展後,白酒產量持續上升,但在2012年後增速放緩,在2017年、2018年更是出現了產量下降的趨勢。但同時我們也發現,在白酒產量增速放緩的時期,規模以上白酒企業銷售收入的增長速度要高於白酒產量的增長速度,雖然在2017年和2018年白酒銷售收入也出現下滑,但收入減少的速度慢於產量下降的速度。再從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利潤增長的情況來看,2015年以後,白酒企業保持持續的利潤增長,即便是在2017年和2018年產量出現下滑的兩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依然保持著29.02%和21.54%的利潤增長率。由此反映出,白酒行業在價格上仍然具有優勢,也即具有價格優勢的中高檔名優白酒發展仍然勢頭強勁,從而帶動了白酒企業利潤的增長。

近年來,中高檔名優酒的價格出現回升,據商務部監測,2016年典型酒類流通企業酒類批發、零售均價較上年分別增長0.7%和2.7%,結束連續3年的下跌趨勢,飲料酒批發均價增速自2016年7月起連續6個月保持上升態勢,其中白酒批發均價同比上漲2.4%,重點監測的11種高端白酒零售均價同比上漲3.6%,可見高端白酒的零售價格上漲幅度相對更高。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人們對名優白酒的需求日漸旺盛,2017年國內市場上,高端白酒(500元/瓶以上)銷量佔10.88%,中高端白酒(300~500元/瓶)銷量佔6.93%,中端白酒(100~300元/瓶)銷量佔29.01%,較2016年均有提升,中國白酒的消費結構已經有所升級。

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隨著高價酒越來越被商務和大眾消費所接受,白酒需求結構不斷趨於合理化、健康化、高端化,白酒消費升級有力推動了白酒企業的盈利增長和行業發展。2018年,9家白酒企業淨利潤超10億元,其中,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淨利潤為355.85億元,與2017年相比,增幅達30%;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的淨利潤超過100億元,位居第二;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以81.15億元淨利潤排名第三。2019年3月白酒行業網絡零售TOP10品牌分別是:茅臺、五糧液、洋河、牛欄山、瀘州老窖、汾酒、郎酒、習酒、劍南春、西鳳。其中,茅臺的網絡零售額最大,佔比達到白酒行業總體網絡零售額的16.5%。

由此可見,隨著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人們對於商品的消費需求也越來越高端化、多元化,人們不再只關注白酒的價格,而是以產品為導向,更加關注酒的品質,健康白酒成為人們消費的新需求,白酒消費結構得到升級,這對於白酒行業的發展而言是一個好的信號。因此,白酒行業未來的發展應重點關注中高檔名優白酒的生產,積極擴大市場份額,藉助國民消費升級的契機,為白酒行業發展增添新動力。

以“互聯網+”助力白酒行業發展智能化、高效化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傳統產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藉助信息技術突破發展瓶頸、煥發新的生命力,是傳統產業應該思考的問題。中國白酒行業作為我國傳統的優勢產業之一,不能故步自封,應主動尋求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抓住時代機遇,創新營銷模式,分享互聯網的紅利,實現白酒產業健康長久可持續發展。將“互聯網+”引入中國白酒行業,也將是中國白酒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一席之位的關鍵要素、有力推手。

自2012年以來,酒類行業經過持續調整,酒類流通線上線下融合愈加緊密。2018年,我國經濟繼續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酒類行業繼續轉變發展方式,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行業的發展主攻方向,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智能轉型。在需求引導和技術進步推動下,酒類行業產銷一體化程度更高,線上線下融合的緊密程度明顯提高,酒類流通方式更加多元化。

“互聯網+”時代的白酒行業發展,有助於真正形成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服務體系和分銷體系,與消費者建立良好的互動和溝通,結合大數據技術,從而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互聯網與白酒行業的融合發展,有助於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技術出現,促進了中國白酒市場運營模式的變革。未來,“互聯網+白酒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助力白酒行業形成新的增長方式、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開啟白酒行業發展的新時代。

以技術創新、民族文化助推白酒行業國際化進程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和中國白酒產業的穩定發展,中國白酒國際化是行業發展的歷史使命和必然選擇。目前,中國白酒國際化還處於初步階段,中國白酒行業在國際市場中正處於酒類產銷量世界第一、國際市場份額極低的尷尬局面,這與中國的國際地位極不匹配。使中國的白酒走出國門、邁向世界,已經成為中國白酒行業的共同使命。

近年來,國內白酒規模產能不斷擴大,在國家政策調控、行業深度調整、洋酒文化逐漸佔據國內消費市場的背景下,我國白酒企業開始紛紛另闢蹊徑、探尋出路,開拓國際消費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成為白酒企業突破發展瓶頸的主要戰略,國際化也成為白酒企業競爭力的新體現,尤其是國內白酒行業的龍頭企業,近年來不斷加快在海外市場佈局的步伐,雖然遇到西方市場對國內白酒進入和發展的種種限制,但通過不懈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貴州茅臺國外銷售收入達到22.7億元,相比2015年增長41.17%;五糧液集團酒類產品出口9733萬美元,相比2014年增幅高達40%;素有酒城之稱的瀘州市,2014~2017年白酒出口連續4年大幅增長,出口產品主要包括國窖1573、瀘州老窖特麴酒、瀘州老窖紫砂大麴酒等24個品種。目前貴州茅臺產品的國際市場從之前已開拓成功的法國市場、美國市場拓展至非洲市場,五糧液集團、瀘州老窖、洋河股份產品也已經銷往世界各地。

中國白酒要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實現中國白酒國際化,就必須以技術創新為根本,加大白酒技術的研發力度,研究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品質,有針對性地改良白酒口感,使更多的國外消費者能夠喜愛和接受中國白酒,為中國白酒行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例如,一直致力於傳承與改良中國釀酒技藝、推進中國白酒國際化的白酒品牌江小白,根據歐美地區消費者追求口感清淡乾淨的飲酒習慣,以小曲清香酒體為產品,進行利口化設計和降度創新,讓口感易被年輕消費者接受,其產品品質和口味在國際上也逐漸得到認可,在全球市場上繼出口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後,最近又出口至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等對品質和口味都非常挑剔的歐盟國家,目前已開拓完成二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市場。

中國白酒國際化也必須以文化為推手。白酒是我國的民族品牌之一,中國白酒文化作為我國的代表性文化之一,卻沒有充分體現出與我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文化價值。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進程必須與中國文化的推廣緊密融合,尤其是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機遇下,更需要國家推動中國白酒品牌走出去,向全球弘揚和傳播中國白酒文化,提高中國白酒的文化價值,提升中國白酒的國際影響力。作為濃香鼻祖的瀘州老窖便十分注重通過技術創新和文化傳播推進國際化市場拓展。近年來,瀘州老窖通過研發適合西方消費者飲酒習慣的雞尾酒,以中國文化為切入點,並通過國窖1573“讓世界品味中國”全球文化之旅,積極參與國家大事件,讓歐美等地區的消費者在瞭解中國文化的同時,也對中國白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瀘州老窖的國際化策略帶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特徵,其成功也在於其對自身文化價值的重視和深入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