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第一步:洗茶

喜歡喝茶的茶友對於泡茶流程想必都不陌生,泡茶時的第一泡茶被稱為“洗茶”,一般都是被倒掉,我們也經常聽一些老茶人說第一泡茶不能喝,本期就為茶友解析第一泡茶該不該洗?第一泡茶能不能喝?

喝茶的第一步:洗茶

1傳統“洗茶”並不合理,“洗茶”必要性減弱

很多老茶人之所以都說第一泡茶不能喝,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洗茶”這一過程,已經成為一種人云亦云的傳統。

“洗茶”一詞始於北宋,但原本的“洗茶”是製茶中的一個工藝流程,後期才沿用到泡茶過程之中,才開始時是烏龍茶,後來慢慢延伸到其它茶類。

在舊時代落後低效的製茶方法之下,茶葉的確會存在相應的衛生問題,但隨著新時代製茶工藝的提升,洗茶的必要性也隨之減弱。

“洗茶”這一源自舊時代落後製茶工藝之下的沖泡流程,也被諸如中國茶業泰斗張天福教授、中國茶業界首位工程院院士陳宗懋等,視為並不合理的陋習。

喝茶的第一步:洗茶

2“洗茶”真的能洗去農藥殘留嗎?

除了上一條中的傳統習俗之外,現代人洗茶更主要的是兩個,一個是希望通過洗茶之後使得茶葉更乾淨;另一個是想要通過洗茶洗去茶葉上的農藥殘留。

這也是很多茶友一直堅持洗茶的原因所在,而央視《是真的嗎?》節目中,記者以鐵觀音、正山小種紅茶、茉莉花茶三種茶品進行洗茶前後農藥殘留測定實驗,最終檢測結果證明:洗茶並不能有效除去茶葉中的農藥殘留。

北京農學院教授趙建莊解釋說:因為國家標準裡的25種農藥大部分是脂溶性的,在水裡邊溶解度比較小,茶水裡邊的農藥量是很小的,對人應該是安全的。

而從衛生角度考慮,茶葉經過合格的製茶工藝精製之後,茶葉已經達到衛生標準;

而其中偶有夾雜的塵埃、茶碎末等根據茶品性質,選擇適宜的水溫的水,立即注入泡茶器具,立即倒出即可,並不需要長達幾十秒乃至數分鐘的浸泡以完成所謂的“洗茶”。

喝茶的第一步:洗茶

3“洗茶”的弊端:造成茶葉內含物質大量流失

而“洗茶”之所以越來越被詬病,除了達不到去除農殘,以及現代製茶工藝並不需要醒茶來提高茶葉清潔程度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數茶葉在製作過程有揉捻這一環節,揉捻時將茶葉的細胞膜、細胞壁破壞,使茶葉內含物質溢出,更為利於之後的沖泡,而揉捻時溢出的內含物質,大部分都依附在茶葉表面。

在洗茶時,這些溢出的內含物質就大量的流失,尤其是如綠茶、黃茶之類本就較為細嫩,耐泡度低的茶類,其茶葉中內含物質溶出速度較快,第一泡茶湯反而滋味和營養物質含量較高,“洗茶”之後精華物質流失更多,使得之後的茶湯淡而無味。

喝茶的第一步:洗茶

4哪些茶需要“潤茶”?如何科學“潤茶”?

“洗茶”其實更多的作用在於“潤茶”和“醒茶”,那麼哪些茶需要“潤茶”呢?

綠茶、黃茶、白茶等較為細嫩的茶類,其實都不需要進行“潤茶”的。這些茶類因為較為細嫩,內含物質會快速的溶解,潤茶易導致精華物質流失,滋味淡薄。

而需要“潤茶”的是陳年普洱茶,以及部分烏龍茶。陳年普洱茶經過長期的存儲需要進行“潤茶”,使茶葉內含物質經過升溫之後更好的溶解析出。

普洱茶乃是大葉種茶,本身內含物質較之小葉種茶更為豐富,經過“潤茶”之後,茶葉內含物質損失率相對較低。不容易如一些幼嫩的小葉種茶“潤茶”之後,內含物質損失率較大,而導致品飲口感降低。

而烏龍茶內香氣物質豐富,而這些香氣物質,沸點大多較高,為了使得這些高沸點香氣物質得以溢散出來,所以沖泡時要用沸水;

第一次沖泡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茶葉的溫度,為下一泡正式品飲時茶葉香氣充分出現做準備,也就是常說的激發出香氣。

喝茶的第一步:洗茶

所以烏龍茶的第一泡往往香氣尚未出現或較差,而烏龍茶是很看重香氣的茶類,所以第一泡才會被倒掉不喝。

但並非所有的“潤茶”都是用水來潤,如一些陳年鐵觀音飲用時,是將茶放入乾燥的紫砂壺中,通過用沸水淋壺“復焙”,使得其香氣能夠更好的溢散出來。

而經過相關評茶師和科學檢測,“潤茶”時茶葉浸泡3秒以上茶,茶多酚、茶氨酸等對人體有益的茶葉能主要滋味物質,溶出量會加大,所以“潤茶”時即入即出,即可。

綜上所述:“洗茶”的說法既不合理,也並不科學,也達不到洗去殘留農藥的作用,對茶品潔淨度的提升效果也較低,而應更改為較為合理的“潤茶”操作和說法,“潤茶”時也應根據茶品性質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