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不信,在農村上學的考高中無望的孩子,大多已放棄學習,失敗

秋季開學沒多久,小徐老師所在地的鄉鎮中學的老師就抱怨開了,一個班56人,有一半左右的學生都在混日子,留作業不寫不交,講課帶聽不聽,老師生生地看著他們浪費大好青春,真是既心疼又無奈。

近些年,一些鄉鎮中小學學生厭學嚴重,從一年級開始,就有10%的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再加上父母不重視學習,或者根本輔導不了,於是孩子越落越遠,到五年級時,班上有20%的不及格是常事。這樣的學生來到中學,就更沒有學習的動力了,到了初二班上已有近一半的學生選擇混日子,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想的是:反正我也考不上高中,上不了大學,學了也白學,不如及時行樂。

從教育的激烈競爭來看,人們的對教育的重視顯然是有所提高的,教育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經濟落後的農村,數年來,教育發展非常艱難,主要表現在學生真正學習的越來越少了。

別不信,在農村上學的考高中無望的孩子,大多已放棄學習,失敗

二十年前,農村的老師還可以採取一些比較極端的手段來強制學生遵守紀律,認真完成作業,然而二十年後的今天,農村的老師越來越謹小慎微,再也不敢向以前那樣嚴管了,即使學生寫不完作業,也只能輕描淡寫的講講道理,幫孩子分析一下利害,指明一下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性罷了,至於孩子能不能聽進去,有沒有信心重新發奮學習,那隻能看個人的造化了。

而事實上,農村孩子除了有希望考高中的孩子們,能自覺地拼一把外,那些沒有希望考上高中的孩子則選擇輕鬆安逸地在學校混日子。即使是以後打算上職高或職校的中學生,他們也毫無壓力,因為中學招生起點的這些職校入學門檻低,很多專業都沒有中考分數限制。甚至班上有近15%的學生根本不用參加中考,就可以直接被職校提前錄取。這也造成了那些考上高中的學生毫無升學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而班上這近50%的,天天吊而郎當的中學生,小徐老師真的找不到他們受教育的意義在哪裡。

別不信,在農村上學的考高中無望的孩子,大多已放棄學習,失敗

那麼,面對這部分學生,老師們還會不會管,還要不要管呢?

管當然是管的,畢竟引導每一個孩子踏踏實實地完成學業,是每個老師的職責所在,但是怎麼管,又成為一個難題。

一、現在的學生說不得,罵不得,更打不得、逼不得,當孩子的學業沒有壓力也沒有目標時,老師怎麼管都沒有效率。

二、初中很多學業無望的孩子,從小學已經落下了大量功課,再想追上來,他們沒有這個毅力和信心。

三、外界社會享樂生活的誘惑,讓這些孩子早早放棄了為學業奮鬥的思想,只想著早點走上社會,尋找自由。

四、家庭不重視教育,孩子學好學壞無所謂。

在以上種種理由下,像這類孩子老師無論如何說教,都如同雞同鴨講,很難喚醒他們濃厚的求知慾,在學校的若干年不過是混日子罷了。

別不信,在農村上學的考高中無望的孩子,大多已放棄學習,失敗

華為老總任正非說, 國家的崛起靠教育,靠的是基礎教育,因此基礎教育做好了,我們的下一代才有可能去接受更高更好的高等教育。而那些連高等教育都無法接受的孩子,將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成為這個時代的棄兒,成為新時代的文盲,成為因缺乏安身立命的新科技技能的人而返窮。

從這些混日子的農村孩子的受教育質量來看,我們的義務教育是失敗的,他們既沒有掌握安身立命的知識,又沒有學會為人處世的原則,一旦走向社會,很多人只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也必將成為將來的社會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