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富10%中國人數首次超過美國,但事實不止這些

全球最富10%中國人數首次超過美國,但事實不止這些

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瑞信最近發佈的《全球財富報告》,給出了不少讓人振奮的結論。

根據瑞信的調查結果,截至今年年中,在全球前10%的富裕人口中,中國人已經超過了美國人,1億 VS 9900萬人,讓中國首次贏在了這一財富階層的數量上。

與此同時,自2000年起,中國家庭財富總值從3.7萬億美元增長至63.8萬億美元,規模是原來的逾17倍,增速超過多數其他國家的3倍。這讓中國的家庭財富總值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從地域來說,亞太區成為全球最大的財富貢獻者。2019年年中,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亞太區家庭財富總值達到141.219萬億美元,在360.603萬億美元全球財富總值規模中佔比最高。

然而,事實遠遠不止這些。


1.超級富豪還是美國最多

雖然人數首次超過了美國,但按照人口比例來說,美國進入全球最富裕的10%人口數量佔美國總人口的約30.3%,而我國的這一比例僅為7.1%,差距顯著。

按照報告標準,躋身於全球前10%的有錢人,指的是淨資產在10萬美元以上(10.934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7.3萬元)的人群。這當歸功於中國近幾年來快速崛起的中產階層。

不過,就全球最富裕的1%來說,美國的人數仍然遠超中國。

目前,美國百萬(美元)富豪人數為1861萬,是中國440萬人的4倍以上。

當然,中國人在財富增長的道路上從不示弱。瑞信認為,中美財富差距將逐年縮小,預計5年後的2024年,美國百萬富翁的數量將增加23%,而中國則將增加55%,達690萬人。

瑞信亞太區首席投資官伍澤恩提出,在超高淨值人群方面,到2024年,亞太區將新增2.13萬人,相當於年均增長8%,總數接近6.6萬人,其中42%將來自於中國。

對比來說,全球超高淨值人士數量將每年增長6.5%,北美和歐洲分別每年增長6.6%和6%。

全球最富10%中國人數首次超過美國,但事實不止這些

Photo by bruce mars on Unsplash


2.中國富豪財富波動大

雖然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區富豪增速超過全球水平,但在遇到危機時,這一地區的富豪人群和財富規模也是縮水最嚴重的。

凱捷公司(Capgemini)2019年世界財富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富豪財富減少了3%,相當於減少了2萬億美元。

其中亞太區經濟增速放緩尤甚,以至於亞太區富豪在2018年減少了2%,涉及財富減少1萬億美元,約5%;拉丁美洲富豪財富降4%,歐洲下降3%,北美下降1%;中東富豪的財富則逆勢增加了4%,富豪人數增加6%。

就中國而言,在過去幾十年裡迅速成長起來的年輕家族以及正在面臨的代際傳承挑戰也將讓財富的波動更加明顯。

一項公開數據顯示,250家上市企業在傳承給子女後,企業市值平均掉了60%。在不少案例中,看到的不是傳承而是消損。大量企業家因為子女接班意願度不高,不願意讓自己的事業成為捆綁孩子的牢籠,而不得不選擇將自己創辦的企業賣掉。

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系及會計學院教授範博宏提出,中國民營企業的家族傳承一旦出現系統性問題,其損失堪比一次戰爭。

“為什麼默多克和巴菲特均已達八十多歲高齡,仍死守一線,不交班給兒女?是他們權欲太重無法自拔嗎?並不是。而是我們發現,無論一個家族企業在交班之前做了多少周密的準備,都無法避免60%的股價蒸發。

範博宏提醒稱,2018年中國的民營經濟佔GDP總量的49.7%,約45萬億左右。如果照此概率蒸發,中國經濟將會面臨27萬億以上的損失。這個數字是中國有歷史記錄以來,任何一次戰爭和災難都無法與之相比。

另外,中國的家族企業往往存在家業和產業曖昧不清的情況。

在《華人家族財富》昨天撰寫的

文章

中,漢景家族辦公室總裁吳治國就分享說,自己的團隊大部分服務的是民營企業家。起初,作為家辦主要是幫企業家多餘的錢做財富管理,但當家族創一代賺到錢後,原有的產業出了問題,就會希望家辦能幫助他的產業恢復賺錢能力。這也讓漢景家辦在這幾年慢慢從家族財富管理向家族產業管理轉變。

當近年來的形勢越來越不好時,家族客戶拿出來的錢就越來越少了。

全球最富10%中國人數首次超過美國,但事實不止這些

Photo by Benjamin Bousquet on Unsplash


3.過半資產仍是房地產

和歐美富豪及家族的保守相比,中國有錢人顯得更加激進;和守富、傳富相比,他們更在意創富和增富,並對時代和個人能力頗為樂觀。

在過去的十年裡,中國的房地產領域催生了大量的富豪,這也讓中國富豪對於房地產投資情有獨鍾。

根據瑞信的上述報告,中國家庭資產中非金融資產的佔比從2015年的43%提高到2019年的53%。這體現了中國房地產近年來仍然強勁,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國財富增長的主要路徑。2018年年中,每個中國成年人擁有的房地產均價為約3萬美元(2.97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1萬元)。

對比來說,全球家庭資產中金融資產的佔比則為55%。

在2018年的年中,中國成年人的平均債務僅為4410美元,相當於總資產的7%。因此,瑞信的報告認為,儘管有對中國家庭債務的擔憂,但這一數據與國際均值的12%相比,處於較低水平。

凱捷公司的上述報告提出,面對經濟放緩,全球富豪整個資產配置偏向防禦,資金已經取代股票成為了2019年第一季度持有率最高的資產類別。未來更多富豪還將繼續拋售股票,持有現金或債券等防禦性資產。

從更廣泛的家庭財富繼承來說,瑞信的報告則認為,

父母財務支持和繼承可能幫助千禧一代積累財富。

報告稱,千禧一代不夠幸運。他們不僅在年輕時經歷全球金融危機,由此引發的經濟衰退以及隨之而來的就業前景黯淡等,而且在很多國家遭遇高房價、低利率和低收入等不利因素,因此很難購買房產或積累財富。

不過,儘管千禧一代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他們或將受益於父母的財務支持以及財產繼承。繼承財富的激增將為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同樣帶來財富分配和財富不均的問題,未來繼承造成的財富分配後果或許更為突出,從而讓其他原因導致的不平等雪上加霜。

- The End -

撰文 小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