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一番演講,道出了民主制度的真諦

公元前431年,希臘地區最強盛的兩個城邦——斯巴達與雅典為了爭奪希臘霸權,展開了歷史上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

戰爭第一年中,為了避免與強悍的斯巴達陸軍發生正面衝突,雅典執政官伯利克里制定了一套防守反擊戰略:陸軍堅守雅典城,不主動出擊;同時利用強大的海軍機動力,將軍隊投放到斯巴達的領土上,破壞斯巴達及其盟友的經濟。

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一番演講,道出了民主制度的真諦

伯羅奔尼撒戰爭勢力圖,其中綠色為斯巴達陣營,橙色為雅典陣營

第一年中,斯巴達與雅典平分秋色,各有勝負,雅典成功騷擾了斯巴達後方,而斯巴達陸軍也將雅典人困在城內。但是,在心態上,兩個強國卻十分不同:雅典軍隊大部分在城內駐防,增加了城市人口數與衛生負擔,好巧不巧,這一年雅典恰好爆發了一次大瘟疫,由於大量軍隊的存在,此次瘟疫的破壞力大大超過了雅典人的想象。這次大瘟疫導致雅典城內人心惶惶,不少人將其視作神給予雅典人的懲罰,開戰時的自信蕩然無存,所有人都對未來感到十分迷茫。

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一番演講,道出了民主制度的真諦

公元前431年的雅典大瘟疫造成大量公民與士兵死亡

在全民士氣低落之時,執政官伯利克里不得不想辦法鼓舞士氣,幫助雅典渡過難關。雅典城邦有個傳統:為在戰爭中犧牲的同胞們舉辦集體葬禮,執政官要在葬禮上發表演講。於是,戰爭第一年年末,伯利克里便利用這次機會與全體公民對話,激勵士氣。這次演講的目的雖然是為了安撫人心惶惶的雅典人,但是,其中一些關於民主政治的內容,卻得到了後人的關注,並被視為關於民主政治最為經典的論述。

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一番演講,道出了民主制度的真諦

伯利克里

在演講中,伯利克里先稱讚了雅典人的祖先:“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同一個民族的人世世代代住在這裡,直到現在;因為他們的勇敢和美德,他們把這塊土地當作一個自由國家傳給了我們。”通過對祖先的讚美,伯利克里讓公民們意識到,正是幾代祖先孜孜不倦的建設與保衛雅典,才讓後人們能生活在一個自由的國家中,雅典人應當奮力守護雅典,不讓祖先的努力白費。

然後,為了激勵同胞,伯利克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其他城邦的模範,以此向雅典人說明,自己的制度是優越的,不用妄自菲薄:“我們的政治制度不是從我們鄰人的制度中模仿得來的。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範,而不是我們模仿任何其他人。那麼,雅典優越的政治制度究竟是什麼呢?伯利克里答道,是民主制度。

那麼,民主制度又是什麼呢?伯利克里對民主制度的定義是這樣的:“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是因為政權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政府的合法性與政策的決定權由屬於全體公民,而非幾個人搞密室政治。

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一番演講,道出了民主制度的真諦

伯利克里演講的繪畫

在這樣的社會中,一個人只要有才華,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力,而不會因為身份與財富的限制而無權無勢。

“解決私人爭執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讓一個人擔任公職優先於他人的時候,所考慮的不是某一個特殊階級的成員,而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夠對國家有所貢獻,就絕對不會因為貧窮而在政治上湮沒無聞。”

而且,“當我們工作完畢的時候,我們可以享受各種娛樂,以提高我們的情趣。”民主政治下,雅典公民們在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後,便可以盡情娛樂,不必一天繃著個臉,做著無窮無盡的超負荷工作,搞得自己無法進行娛樂活動。

伯利克里認為,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擁有參政權,這是他們感到自己不是城邦的局外人,而是城邦的一員;公民可以依靠自己的才能獲得更高的地位,這使得公民們對於個人發展持有樂觀態度;公民擁有進行娛樂的權利,這使得每個人的生活都很快樂。因此,這樣的制度,會激起人們對城邦自發的熱愛:“我們的勇敢是從我們的生活方式中自然產生的,而不是因為國家法律的強迫

;我認為這些是我們的優點。我們不花費時間來訓練自己忍受那些尚未到來的痛苦,但是當我們真的遇到痛苦的時候,我們表現出我們自己正和那些經常受到嚴格訓練的人一樣勇敢。”

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一番演講,道出了民主制度的真諦

雅典城邦復原圖

當然,我們不應盲信伯利克里說的話。在他讚美雅典的平等之時,他恐怕忘記了,城中還有大量奴隸存在,

這些奴隸無法得到與公民相同的權利保障,他們沒有人身自由,可以隨意被主人買賣。而且,雅典的民主制有許多問題,比如並非所有公民都會參加決定政策的公民大會,農村距離雅典城太遠,只有有閒的城市居民才會參加;在城邦與城邦之間,雅典拋棄了民主主義,實行霸權主義,雅典在希臘城邦實行的提洛同盟完全受雅典的控制;直接民主制會造成陶片放逐法這樣的多數暴政……

雖然伯利克里對雅典的真實面貌進行了不切實際的美化,不過,從這次演講中,我們看到了雅典人理想中的民主制度是什麼樣子的。其中對於平等、自由以及娛樂權利的追求,也被我們現代人所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