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風積沙、強巖爆、高地溫……新天路怎麼修?

在中國的鐵路交通網上

有一條沿著青藏高原蜿蜒數千公里

穿越半個西部的鐵路線

格外引人注目

它就是被譽為“天路”的青藏鐵路

面对风积沙、强岩爆、高地温……新天路怎么修?

展望未來

一條穿越莽莽群山的新天路

拉林鐵路

將與青藏鐵路一起構成

西藏自治區聯繫內地的“窗口”

這條鐵路建設有多重要

工程建設就有多難

如果不親身經歷

很難想象

在這樣複雜特殊的地質條件下

修建鐵路會碰到怎樣的艱難險阻

面对风积沙、强岩爆、高地温……新天路怎么修?

這條鐵路途經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的藏南谷地,地勢起伏跌宕,地質構造複雜,沿線山高坡陡,不良地質作用發育,工程地質條件差。

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這條鐵路建設就只能停留於想象。特別是對於受地質條件影響制約較大的隧道建設,更是困難重重,風積沙、強巖爆等地質災害成為最大的“攔路虎”

面对风积沙、强岩爆、高地温……新天路怎么修?

“地質之魔”——風積沙

鐵路建設者遇到的第一個“地質之魔”就是風積沙。雅江沙塵被強風吹起,受到沿岸高山阻擋,便慢慢堆積,日復一日,沙子慢慢“爬上”了高峰,與山體相融。

米林隧道位於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的藏南谷底。山高谷深,氣候極端惡劣。

面对风积沙、强岩爆、高地温……新天路怎么修?

全長11560米的米林隧道建設之前,就被100米高的沙山攔在了進口。直接開挖,相當於在沙堆上打洞,根本不可能,就算輕輕一動底部,這細密鬆軟的沙子都會像洪水一般源源不斷湧出,將機械和人淹沒。

面对风积沙、强岩爆、高地温……新天路怎么修?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可沙子來了,怎麼辦?

經過專家反覆聯合“會診”研究,決定採用高壓旋噴樁的方式,以高壓旋轉的噴嘴將水泥漿噴入土層,形成連續搭接的水泥加固體。

高壓旋噴樁噴射後,由於加固體相互咬合不嚴,沙子還是沿著縫隙淅淅瀝瀝往下流。加設超前小擋管不行、直接封閉不行、噴射混凝土也不行……

一次次反覆試錯檢驗,最終絕處逢生:一塊像紙片厚的鋼片加設後,竟然牢牢擋住了滲漏的沙子,鬆散的沙子被死死“鎖住”,癱軟的“沙山”變硬了。

面对风积沙、强岩爆、高地温……新天路怎么修?

就這樣,鐵路建設者像螞蟻啃骨頭一樣,一口一口“吃掉”這些沙子......通過這種創新措施,中鐵十七局承建的另外兩座隧道——布喀木隧道、扎繞隧道也順利通過風積沙段。

神秘任性的“巖爆”

神秘任性的“巖爆”,是這條鐵路隧道建設中的最大“攔路虎”,它的產生主要源於高地應力,出現時間、位置、強度無法精準預測,讓人防不勝防。這條鐵路全線高巖爆隧道有很多座,崗木拉山隧道就是其中一座。

面对风积沙、强岩爆、高地温……新天路怎么修?

巖爆現場

巖爆發生時,臉盆大的石塊會從洞壁、洞頂等處彈射出來,碎石像炮彈一樣飛濺,極為兇險。

面对风积沙、强岩爆、高地温……新天路怎么修?

建設者身著防彈裝備作業。

為了對付強巖爆,鐵路建設者組織了大量科研人員和一線技術人員聯合攻關。

中鐵十七局的建設者改造設計了防巖爆臺車,為作業人員撐起了一把“保護傘”。在支護工序中,他們還將一般的錨杆替換為漲殼式錨杆,與普通錨杆不同,漲殼式錨杆在岩層中會隨著圍巖變化自動受力,進一步抵消應力,確保圍巖穩定。

中鐵十二局巴玉隧道建設者通過採取特殊的防護措施、採用‘弱爆破’減輕對圍巖的擾動、在每道工序增加‘應力釋放’環節,建立監測、預警機制等一系列創新的工裝、工藝、工法,基本上形成了識別、預防、控制巖爆的一整套工程措施與手段,保證了隧道建設安全推進。

一年四季“高地溫”

除了“風積沙、強巖爆”等難題,隧道建設中遇到的“高地溫”地質現象也令建設者頭疼不已。

面对风积沙、强岩爆、高地温……新天路怎么修?

沿山路盤旋,剛進崗木拉山隧道洞口,一股熱浪撲面而來,不由得讓人止步。進入洞內不到20分鐘,已經覺得缺氧,感受到了明顯的頭暈和呼吸不暢,看看戴在手上的運動手錶,心跳數值已經達到了110。鐵路建設者介紹,洞內40度是常態,高的時候能達到60多度,雖在雪域高原,但崗木拉山隧道一年四季都有人“中暑”

面对风积沙、强岩爆、高地温……新天路怎么修?

隧道內溫度

這條隧道開挖前就針對高地溫制定了施工方案,將原來的一根通風管道增加為2根,在隧道拱頂增設噴淋系統,通過冰塊和灑水降低洞內溫度,並對高地溫環境下支護材料等課題展開研究。

歷史的榮光從來不會褪去

青藏鐵路精神不斷髮揚光大

我們相信

曾經在雪域高原鑄就過輝煌業績的

中國鐵路建設者

一定能將這條新天路

建設成為一條和諧之路

發展之路、騰飛之路、幸福之路

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再立新功

文字:畢鋒 楊建光 遊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