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樂只有把聲音開大才能聽到更多的細節嗎?

聲音開很小的話,感覺好耳機跟一般耳機沒什麼區別。

一首歌曲,用相同的器材播放,大音量的確可以還原更多的細節。

如@堂主的回答所述,錄音的質量、回放系統的能力都會影響音樂細節的還原。但是,相同的設備,是否音量越大還原細節的能力越強呢?這裡不僅涉及器材的回放能力,也涉及人耳的接收能力。

解釋如下:

關於人類對聲音感知的能力歷史上有個很重要的實驗。這個實驗得出的結果被稱為等響曲線(Equal-loudness Contour)。1933年,貝爾實驗室的兩位研究員 Harvey Fletcher和 W.A Munson開創了這類實驗,此後又被其他人多次實驗並證實。2003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結合歷史上各個實驗的結果,發佈了 ISO 226:2003 標準。

下圖就是 ISO 226:2003 等響曲線的標準圖。

听音乐只有把声音开大才能听到更多的细节吗?

圖1 左側縱軸表示聲壓級(SPL), 橫軸是聲音頻率。圖中的紅線是Phon值曲線(Phon是響度Loudness的單位),每條紅線上方所標數字為此曲線的Phon值。

听音乐只有把声音开大才能听到更多的细节吗?

圖2將圖1的縱軸反轉。

如圖1所示,對人耳來說,一個1kHz的聲音,在20dBSPL的聲壓級下,所達到的響度為20Phon。而一個100Hz的聲音想要達到同樣的響度,其聲壓級需要達到50dBSPL[3]。

從兩張圖中可得出以下結論:

人類對中頻信號最為敏感。在不同的聲壓級下,中頻信號一般都能得到更好的感知。

人類對低頻及高頻信號的感知受聲壓級影響較大。

響度越大,我們對信號頻率的感知越為平直,即,響度越大,我們的耳朵越容易感知信號的低頻及高頻。

在音樂中,低頻給人以力度感,高頻則與亮度、清晰度、空氣感等相聯繫。所以,響度越大,當然音樂所表現出的細節就越豐富。

如上所述,在相同的音頻和回放設備下,提高音量的確會使人感受到更多的聲音細節。

本文借鑑 Mixing Audio 一書中Louder perceived Better一節的部分闡述。

1、跟音樂種類和錄音質量有關。

如果一個人的聽覺分辨能力的響度下限是20dB。

當他在聽一段動態範圍為80dB的古典音樂時,要把音量開到100dB,才能夠分辨出所有細節。如果只開60dB的音量,那麼有很多細節聲音小於20dB,他即使聽到也分辨不出。

而另一段流行音樂的動態範圍可能只有40dB,所以音量開到60dB,就能夠分辨出所有細節了。

動態範圍寬廣的音樂,有更為豐富的聽覺層次,起伏和情感對比也較強烈,帶來更多的聽覺愉悅和滿足。

但對演奏/唱和錄音的要求也較高。

2、跟系統重放能力有關。

不只是耳機,也包括音源和耳放。

如果是比較劣質的器材,失真很大,無論音量如何,都會丟失細節。

就好象隔著毛玻璃看人,雖然高矮胖瘦或者頭髮顏色可以看個大概,但是看不清五官。

嚴謹、正規的錄音(相對於當下混亂的國內的所謂HIFI錄音),用好的音響系統回放,還是要一定的音量才能比較完整的重現現場,這裡所說的「一定的音量」比大家平常習慣的音量要大。

現場錄音都是以0dB為基準的,如果大家的音響器材都是那些老式的、有表頭有刻度的,音箱搭配合理,那麼,播放峰值音樂時所有表頭都跳到0dB左右就對了。一般家庭環境下會覺得這樣音量太大,如果能做適當的吸音、隔音,哪怕音量調小一點,你也會聽到很多的細節。

我自己感覺,在兩種耳機都被較好驅動的情況下,好耳機能在較小音量的情況下給你更多的細節。

內容來自網絡

關注中國音響網微信號:chinaaudio


分享到:


相關文章: